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研究层状球体介质模型与地球曲率对大地电磁响应影响,探讨起伏地形对MT资料畸变及反演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在场源平面波模型的假设前提下推导了层状球体介质模型LMT一维正演公式,编写了层状球体介质模型一维正演程序;通过对理论模型的计算,研究了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电磁场响应的影响,从而为LMT剖面资料的资料处理和反演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在对若干典型地形模型MT带地形二维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分析了起伏地形对MT资料产生的畸变影响;根据本书的研究剖面碌曲-中江和名山-广元剖面的实际地形进行了模拟,考察了目标剖面大地电磁响应受地形影响的特点,并采用MT Zohdy二维带地形反演程序对受畸变的正演数据进行了反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MT二维带地形反演技术可有效的消除起伏地形对MT资料产生的畸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后续章节,本书分别探讨了上扬地块西缘MT剖面和LMT剖面控制区域中上地壳电性结构模型和岩石圈电性结构模型。

目录

  • 封面
  • 版权页
  • 前言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长周期大地电磁法在我国大陆岩石圈深部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 1.3.2 上扬子地块西缘构造带深部地质构造的已有认识
  • 1.3.3 前期工作存在的主要不足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1.5.1 取得的主要成果
  • 1.5.2 创新点
  • 第2章 地球曲率对LMT资料的影响研究
  • 2.1 LMT的数学物理基础
  • 2.2 层状球体介质模型LMT正演理论
  • 2.2.1 LMT理论的假设
  • 2.2.2 平面波入射均匀介质球体的波阻抗
  • 2.2.3 平面波入射多层介质球体的正演理论
  • 2.3 理论模型算例
  • 2.3.1 均匀球体模型和均匀半空间模型
  • 2.3.2 模型二 2层介质模型
  • 2.3.3 模型三 H型介质模型
  • 2.3.4 模型四 HK型介质模型
  • 2.3.5 模型五 6层地电模型
  • 2.3.6 模型六 典型稳定地台地电模型
  • 2.4 地球曲率对LMT的影响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MT Zohdy二维带地形反演成像技术
  • 3.1 MT二维地形影响分析
  • 3.1.1 模型一 凸地形模型
  • 3.1.2 模型二 凹地形模型
  • 3.1.3 模型三 斜坡台阶地形模型
  • 3.1.4 模型四 垂直台阶模型
  • 3.2 MT Zohdy二维带地形反演理论
  • 3.3 二维地形模型反演计算
  • 3.3.1 模型一 凸地形含低阻体模型
  • 3.3.2 模型二 凹地形含低阻体异常模型
  • 3.3.3 模型三 复杂地形含低阻体异常模型
  • 3.3.4 模型四 凹地形含高阻体模型
  • 3.3.5 模型五 复杂地形含高阻体模型
  • 3.4 碌曲—中江剖面和名山—广元剖面地形影响分析
  • 3.4.1 碌曲—中江剖面地形影响分析
  • 3.4.2 名山—广元剖面地形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碌曲—中江MT剖面中上地壳电性结构特征
  • 4.1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 4.2 剖面位置及野外观测
  • 4.3 宽频大地电磁资料处理与定性解释
  • 4.3.1 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曲线分析
  • 4.3.2 区域电性主轴和二维性分析
  • 4.4 大地电磁带地形二维反演
  • 4.4.1 资料预处理
  • 4.4.2 MT二维反演解释
  • 4.5 中上地壳电性结构特征分析
  • 4.5.1 中上地壳电性剖面电性结构基本特征
  • 4.5.2 中上地壳电性剖面构造分区
  • 4.5.3 西秦岭造山带中上地壳电性结构
  • 4.5.4 松潘—甘孜地块中上地壳电性结构
  • 4.5.5 上扬子地块中上地壳电性结构
  • 4.6 取得的主要认识
  • 4.6.1 中上地壳壳内低阻高导层分布态势
  • 4.6.2 中上地壳尺度上初步探讨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的深部根源
  • 4.6.3 初步推测川西前陆坳陷带内存在德阳古凹陷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碌曲—合川LMT剖面电性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 5.1 LMT剖面位置和野外资料采集
  • 5.2 LMT资料处理与定性分析
  • 5.2.1 宽频MT和超长周期LMT资料拼接
  • 5.2.2 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曲线分析
  • 5.2.3 区域电性主轴和二维性分析
  • 5.3 超长周期大地电磁资料反演解释
  • 5.4 超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
  • 5.4.1 岩石圈电性剖面电性结构基本特征
  • 5.4.2 超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电性剖面构造分区
  • 5.4.3 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
  • 5.4.4 松潘—甘孜地块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
  • 5.4.5 上扬子地块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
  • 5.5 上扬子地块西缘岩石圈深部边界探讨
  • 5.6 龙门山碰撞造山带岩石圈高阻楔形构造探讨
  • 5.7 取得的主要认识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名山—广元LMT剖面电性结构特征
  • 6.1 LMT剖面位置和野外资料采集
  • 6.2 LMT资料处理与定性分析
  • 6.2.1 LMT资料处理
  • 6.2.2 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曲线分析
  • 6.2.3 区域电性主轴和维性分析
  • 6.3 超长周期大地电磁资料反演解释
  • 6.4 名山—广元LMT剖面壳幔电性结构特征
  • 6.5 “5 ·12”汶川地震及余震分布规律探讨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完成的主要工作
  • 7.2 取得的主要成果
  • 7.3 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