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1千字
字数
2020-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俄国工业化发展史》以现代化起源彼得大帝时期为主线,分析俄国工业化各阶段特征与发展模式。
内容简介
西方工业化多建立在自身基础之上,是其内部发展的结果,而俄国工业化则带有外来性特征,除此之外,还具有赶超型特征。俄国现代化起源于彼得一世,彼得一世时期确立的现代化模式是帝国模式。19世纪上半叶俄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早期工业化奠定工商业和技术基础。19世纪下半叶俄国工业化进程开启,伴随着铁路建设热潮、技术革命和交通运输革命,俄国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 本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共十四章。在收集中外资料的基础上,以俄国工业化发展历史为主线,系统化分析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各阶段特征、轻重工业发展状况,以及俄国工业化前提和特征。以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和相关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俄国工业化的经济和历史效用,探讨工业化的特殊作用。对比刺激俄国和西欧工业化发展的因素,探析俄国工业化发展的特征和模式,为研究现代俄罗斯工业化奠定史料和理论基础。以俄国工业化发展为借鉴,思考我国如何有效配比轻重工业,作为经济大国怎样在国际经济安全体系中处于不败之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一 俄国工业化的兴起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三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俄国经济发展
- 第一节 俄国的经济区划
- 一 西北部工业区
- 二 中部工业区
- 三 乌拉尔工业区
- 四 伏尔加河流域工业区
- 五 高加索工业区
- 六 南俄工业区
- 七 北部工业区
- 八 西伯利亚工业区
- 九 中亚工业区
-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一 东欧平原的自然地理条件
- 二 自然条件与居民点分布
- 三 气候因素与农业生产
- 四 自然资源与工业发展
- 五 自然环境与交通运输
- 第二章 俄国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 第一节 1861年农奴制改革
- 一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 二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三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 第二节 农奴制改革前工业已初具规模
- 一 乌拉尔冶金工业
- 二 纺织工业
- 三 其他工业部门
- 第三节 19世纪上半叶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
- 一 水路运输
- 二 铁路运输
- 第四节 国内外贸易蓬勃发展
- 一 展销会
- 二 农奴制改革前国内贸易概述
- 三 农奴制改革前国际贸易概述
- 第五节 技术革新是工业化开启的动力
- 一 冶金业技术革新
- 二 纺织工业技术革新
- 三 石油工业技术革新
- 四 煤炭工业技术革新
- 五 机器制造业发展
- 第三章 俄国工业化特征
- 第一节 俄国工业化的一般性特征
- 一 工业发展的循环性和周期性
- 二 大型垄断组织诞生
- 三 政府政策为工业化保驾护航
- 四 交通运输革命与工业化并进
- 第二节 俄国工业化的特殊性
- 一 外资垄断俄国大工业
- 二 俄国工业分布不平衡
- 三 19世纪末俄国经济重心南移
- 四 大工业与手工业间博弈的特殊性
- 第四章 俄国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 第一节 19世纪下半叶俄国工业蓬勃发展
- 一 能源工业
- 二 南俄冶金工业
- 三 纺织工业
- 四 其他工业部门
- 第二节 国内外贸易繁荣
- 一 国内贸易快速发展
- 二 对外贸易
- 第三节 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 一 银行业
- 二 证券市场
- 第四节 铁路的作用日益显著
- 第五节 全俄统一市场最终形成
- 一 商品市场
- 二 资本市场
- 三 劳动力市场
- 第六节 农业现代化进程开启
- 一 商品性农业发展
- 二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
- 第七节 俄国工业化的文化和政治影响
- 一 工业化推动了俄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 二 工业化推动了俄国教育的发展
- 第五章 俄国与西方工业化的对比研究
- 第一节 各国工业化模式概述
- 一 工业化理论简述
- 二 英美工业化模式
- 三 法国模式
- 四 德日模式
- 第二节 俄国与西方国家工业化模式的异同
- 一 俄国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相同点
- 二 俄国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不同点
- 三 工业化范式对比
- 第三节 俄美工业化成就比较
- 一 俄美两国能源工业总体概述
- 二 俄美石油工业之比较
- 三 俄国工业化的评价
- 参考文献
- 一 中文文献
- 二 俄文文献
- 附录一 工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
- 附录二 贸易发展相关统计数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