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震撼心灵的著作,它向统治西方思想千余年的地心说发出了挑战,动摇了“正统宗教”学说的天文学基础。

内容简介

书中主要阐述了地动说的一些原理。比如,宇宙和大地都是球形的,天体以太阳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运动由自转、公转和岁差三种运动构成,描述天体的位置有必要用到球面三角形等等。

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由于时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了太阳,并没有放弃宇宙中心论和宇宙有限论。虽然哥白尼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的理论的提出给人类的宇宙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图
  • 弁言
  • 导读
  • 英译本序
  • 安德里斯·奥西安德尔(Andres Osiander)的前言
  • 尼古拉·舍恩贝格的一封信
  • 原序:给保罗三世教皇陛下的献词
  • 第一卷
  • 第1章 宇宙是球形的
  • 第2章 大地也是球形的
  • 第3章 大地和水如何构成统一的球体
  • 第4章 天体的运动是匀速的、永恒的和圆形的或是复合的圆周运动
  • 第5章 圆周运动对地球是否适宜地球的位置在何处
  • 第6章 天比地大,无可比拟
  • 第7章 为什么古人认为地球静居于宇宙中心
  • 第8章 以往论证的不当和对它们的批驳
  • 第9章 能否赋予地球几种运动?宇宙的中心
  • 第10章 天球的顺序
  • 第11章 地球三重运动的证据
  • 第12章 圆周的弦长
  • 第13章 平面三角形的边和角
  • 第14章 球面三角形
  • 第二卷
  • 第1章 圆圈及其名称
  • 第2章 黄道倾角、回归线间的距离以及这些量的测定法
  • 第3章 赤道、黄道与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赤经和赤纬对这些弧和角的偏离及其计算
  • 第4章 对黄道外任一天体,若黄经、黄纬已知,测定其赤经、赤纬和过中天时黄道度数的方法
  • 第5章 地平圈的交点
  • 第6章 正午日影的差异
  • 第7章 如何相互推求最长的白昼、各次日出的间距和天球的倾角;白昼之间的余差
  • 第8章 昼夜的时辰及其划分
  • 第9章 黄道弧段的斜球经度;当黄道任一分度升起时,如何确定在中天的度数
  • 第10章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
  • 第11章 这些表的使用
  • 第12章 通过地平圈的两极向黄道所画圆的角与弧
  • 第13章 天体的出没
  • 第14章 恒星位置的研究和恒星在星表中的排列
  • 第三卷
  • 第1章 二分点与二至点的岁差
  • 第2章 证明二分点与二至点岁差不均匀的观测史
  • 第3章 可以说明二分点和黄赤交角移动的假设
  • 第4章 振动或天平动如何由圆周运动形成
  • 第5章 二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不均匀的证明
  • 第6章 二分点岁差与黄道倾角的均匀行度
  • 第7章 二分点的平均岁差与视岁差的最大差值有多大
  • 第8章 这些行度之间的个别差值和表示这些差值的表
  • 第9章 二分点岁差讨论的回顾与改进
  • 第10章 黄赤交角的最大变化有多大
  • 第11章 二分点均匀行度的历元与非均匀角的测定
  • 第12章 春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的计算
  • 第13章 太阳年的长度和非均匀性
  • 第14章 地心运转的均匀化和平均行度
  • 第15章 证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初步定理
  • 第16章 太阳的视不均匀性
  • 第17章 太阳的第一种差和周年差及其特殊变化的解释
  • 第18章 黄经均匀行度的分析
  • 第19章 太阳均匀行度的位置与历元的确定
  • 第20章 拱点飘移对太阳造成的第二种差和双重差
  • 第21章 太阳的第二种差的变化有多大
  • 第22章 怎样推求太阳远地点的均匀与非均匀行度
  • 第23章 太阳近点角的测量及其位置的确定
  • 第24章 太阳均匀行度和视行度变化的表格显示
  • 第25章 视太阳的计算
  • 第26章 νυχθημερον,即可变的自然日
  • 第四卷
  • 第1章 古人关于太阴圆周的假说
  • 第2章 那些假说的缺陷
  • 第3章 关于月球运动的另一种见解
  • 第4章 月球的运转及其行度的详情
  • 第5章 在朔望出现的月球第一种差的说明
  • 第6章 关于月球黄经或近点角均匀行度之论述的验证
  • 第7章 月球黄经和近点角的历元
  • 第8章 月球的第二种差以及第一本轮与第二本轮的比值
  • 第9章 表现为月球离开第一本轮高拱点的非均匀运动的剩余变化
  • 第10章 如何从给定的均匀行度推求月球的视行度
  • 第11章 月球行差或归一化的表格显示
  • 第12章 月球行度的计算
  • 第13章 如何分析和论证月球的黄纬行度
  • 第14章 月球黄纬近点角的位置
  • 第15章 视差仪的研制
  • 第16章 如何求得月球的视差
  • 第17章 月地距离的测定以及取地球半径=1时月地距离的数值
  • 第18章 月球的直径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
  • 第19章 如何同时推求日和月与地球的距离、它们的直径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及其轴线
  • 第20章 日、月、地三个天体的大小及其比较
  • 第21章 太阳的视直径和视差
  • 第22章 月球的可变视直径及其视差
  • 第23章 地影变化可达什么程度
  • 第24章 在地平经圈上日月各视差值的表格显示
  • 第25章 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 第26章 如何分离黄经和黄纬视差
  • 第27章 关于月球视差论述的证实
  • 第28章 日月的平合与平冲
  • 第29章 日月真合与真冲的研究
  • 第30章 如何区分在食时出现的与其他的日月合冲
  • 第31章 日月食的食分
  • 第32章 预测食延时间
  • 第五卷
  • 第1章 行星的运行和平均行度
  • 第2章 用古人的理论解释行星的均匀运动和视运动
  • 第3章 由地球运动引起的视非均匀性的一般解释
  • 第4章 行星自身运动看起来如何成为非均匀的
  • 第5章 土星运动的推导
  • 第6章 对土星新观测到的另外三次冲
  • 第7章 土星运动的分析
  • 第8章 土星位置的测定
  • 第9章 由地球周年运转引起的土星视差以及土星(与地球)的距离
  • 第10章 木星运动的说明
  • 第11章 最近观测到的木星的其他三次冲
  • 第12章 木星均速运动的证实
  • 第13章 木星运动位置的测定
  • 第14章 木星视差及其相对于地球运转轨道的高度的测定
  • 第15章 火星
  • 第16章 近来观测到的其他三次火星冲日
  • 第17章 火星运动的证实
  • 第18章 火星位置的测定
  • 第19章 以地球周年运动轨道为单位的火星轨道的大小
  • 第20章 金星
  • 第21章 地球和金星轨道直径的比值
  • 第22章 金星的双重运动
  • 第23章 金星运动的分析
  • 第24章 金星近点角的位置
  • 第25章 水星
  • 第26章 水星高、低拱点的位置
  • 第27章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其圆周的比值
  • 第28章 为什么水星在六角形一边(离近地点为60°)附近的距角看起来大于在近地点的距角
  • 第29章 水星平均行度的分析
  • 第30章 水星运动的最近观测
  • 第31章 水星位置的测定
  • 第32章 进退运动的另一种解释
  • 第33章 五颗行星的行差表
  • 第34章 如何计算这五颗行星的黄经位置
  • 第35章 五颗行星的留与逆行
  • 第36章 怎样测定逆行的时间、位置和弧段
  • 第六卷
  • 第1章 五颗行星的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 第2章 认为这些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 第3章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倾斜度有多大
  • 第4章 对这三颗行星其他任何黄纬值的一般解释
  • 第5章 金星和水星的黄纬
  • 第6章 与远地点或近地点的轨道倾角有关的、金星和水星的二级黄纬偏离角
  • 第7章 金星和水星这两颗行星的倾角数值
  • 第8章 金星和水星的称为“偏离”的第三种黄纬
  • 第9章 五颗行星黄纬的计算
  • 注释
  • 常用著作缩写
  • 第一版标题页 注释
  • 安德里斯·奥西安德尔(Andres Osiander)的前言 注释
  • 尼古拉·舍恩贝格的信 注释
  • 原序:给保罗三世教皇陛下的献词 注释
  • 第一卷 注释
  • 第二卷 注释
  • 第三卷 注释
  • 第四卷 注释
  • 第五卷 注释
  • 第六卷 注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赤道是绕地球周日自转的两极所画的最大纬度圈。另外,黄道是通过黄道十二宫中心的圆,而地球的中心在黄道下面作周年运转。但是黄道与赤道斜交,这与地轴对黄道的倾斜是一致的。于是,作为地球周日自转的结果,倾角的最外极限在赤道的每一边都扫描出一个与黄道相切的圆。这两个圆称为 “回归线”,这是因为太阳在这两条线上(即是在冬天和夏天)出现方向倒转。于是北面的一条通常称为 “夏至线”,而南面的为 “冬至线”。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