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内容简介

爱新觉罗·溥仪是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君主,是清朝的亡国之君,1912年2月,他跌下统治地位的时候年仅六岁。《我的前半生》(全本)是溥仪的自传,溥仪从自己的家族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在入宫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满清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国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经历。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人的骄傲
  • 第一章 我的家世
  •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 二、外祖父荣禄
  • 三、慈禧太后的决定
  • 四、摄政王监国
  • 五、亲王之家
  • 第二章 我的童年
  • 一、登极与退位
  • 二、帝王生活
  • 三、母子之间
  • 四、毓庆宫读书
  • 五、太监
  • 六、我的乳母
  • 第三章 北京的“小朝廷”
  • 一、袁世凯时代
  • 二、丁巳复辟
  • 三、北洋元老
  • 四、不绝的希望
  • 五、庄士敦
  • 六、结婚
  • 七、内部冲突
  • 八、遣散太监
  • 九、整顿内务府
  • 十、紫禁城的末日
  • 十一、在“北府”里
  • 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择
  • 十三、由“使馆区”到“租界地”
  • 第四章 天津的“行在”
  • 一、罗振玉的努力
  • 二、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 三、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 四、东陵事件
  • 五、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 六、郑孝胥的理想
  • 七、“行在”生活
  • 第五章 到东北去
  • 一、不静的“静园”
  • 二、日本人意见分歧
  • 三、会见土肥原
  • 四、白河偷渡
  • 五、在封锁中
  • 六、我的所见与所思
  • 七、会见板垣
  •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 一、同时上演的另一台戏——摘录一个参与者的记述(1931—1932)
  • 二、登场
  • 三、“元首”的“尊严”
  • 四、李顿调查团
  • 五、第三次做“皇帝”
  • 六、吉冈安直
  • 七、我的恐惧
  • 八、四大“诏书”及其他
  • 九、在羊的面前是狼
  • 十、“后”与“妃”的命运
  • 十一、大崩溃
  • 第七章 在苏联的五年
  • 一、疑惧和幻想
  • 二、放不下来的架子
  • 三、我不认罪
  • 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 第八章 由抗拒到认罪
  • 一、回到了祖国
  • 二、第一次写自传
  • 三、乾隆的田黄石印
  • 四、黑色的皮箱
  • 五、交代一段历史真相
  • 六、检举与认罪
  • 七、震动
  • 八、原形毕露
  • 第九章 认罪以后
  • 一、观测“气象”
  • 二、劳动滋味
  • 三、生活检讨会
  • 四、血泪控诉
  • 五、平顶山的方素荣
  • 六、台山堡一家农民
  • 七、第三次崩溃
  • 第十章 一切都在变
  • 一、最初的答案
  • 二、会见亲属
  • 三、日本战犯
  • 四、离婚
  • 第十一章 “世界上的光辉”
  • 一、在我心里失掉过的
  • 二、解放了的人
  • 三、美与丑、善与恶
  • 四、“监狱”
  • 五、“所方”
  • 六、命运是可以掌握的
  • 第十二章 特赦
  • 一、中共中央的建议
  • 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
  • 三、告别
  • 溥仪一生大事记
  • 附录 从我的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7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溥仪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这本书读完了,我不得不感叹人世的沧桑和变化,不得不感叹溥仪那坚强的精神。他由一个皇帝到一个公民,无半点抱怨,而是笑对人生。看着他那一张张微笑干活改造的相片,我不得不为之震撼。真是命运戏弄人,溥仪无论之前有多少过错,毕竟他能改过。尽管包括他以前把中国改为 “满国”,和日本人打交道,但是他能抛弃过去的一切,从新改过,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末代皇帝传奇

      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末代皇帝溥仪的身份转变,从高高在上的大清皇帝到伪满傀儡皇帝,再到接受改造的 981 及普通人老溥。“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岁月变迁,朝代更迭,山河依旧在;爱恨情仇,欢乐苦痛,终为烟云散。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时代洪流的命运浮沉

        每日一书:《我的前半生》。名为皇帝,却无家无国,有自己的新娘,却没有自己的家。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由帝王沦为傀儡,由战犯转为平民,一生沧桑巨变,历经荣辱兴衰。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承继同治(载淳,是慈禧的亲生子,载湉的堂兄弟),兼祧光绪。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二月初二,我登极为皇帝 —— 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号宣统。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我的前半生,本是 “无一事可及生人,无一言可书史册” 的,但是从一九五七年起,我就日益一日地想把它公之于世。我,清朝的最末一代皇帝,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最末一个君王,在刚会跑的时候起,被抱上 “宝座”,浑然无知地度过了三年革命的风暴,然后在封建军阀保护下的皇宫中度过了我的童年;在民族敌人的豢养下送走了我的青春,最后终于认贼作父,充当了十四年的傀儡 “元首”。四十年间的生活,里面只有罪恶和羞耻,愚蠢和狡诈,凶暴和怯懦,猜疑和迷信…… 在那种年月里,我已不懂得什么叫羞耻。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越多,就越值得尊敬。” 而我是正相反…… 我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中国人的资格,我已丝毫没有了做人的尊严,我根本不懂得什么叫人生的乐趣。真理和正义,对一种人来说是亲切的,而对另一种人来说,则是冷酷的。当我只知道自己,把自己放在一切之上,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比一切都值钱的时候,我害怕真理和正义;当我懂得了真正的是非曲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耻辱和荣誉,懂得了生活和真正的命运的时候,真理和正义对于我,正如阳光对于生命一样,才成了有意义的。真正支配我祖父言行的思想,我看到一条家训中露出了一点:“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问题不在钱财,而是怕招灾惹祸。翁同龢离开北京不几天,荣禄就走马上任,做了文渊阁大学士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这是相位之首又统辖近畿三军的职位。荣禄得到了这个职位,第二步本想用六部九卿联名上疏太后的办法,废掉光绪,由太后恢复听政,但从甲午战败之后,这些当权派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攻击,有人很怕这个举动引起更大的反响,不敢赞同。于是,荣禄又策划出一个另类办法,准备在太后和皇帝到天津检阅新建陆军时,实行政变。这个消息叫光绪知道了,他连忙通知维新派去想办法。维新派如果把这件事情公开出去,也许事情不至闹成后来那样,但是这些书生却秘密地去找袁世凯这样的人物。西太后明白,袁对北洋军的实际控制能力,并非立时就可以解除,袁和奕劻的关系,也不能马上斩断。正在她筹划着下一个步骤的时候,她自己病倒了,更使她焦虑的是这时又忽然听到这个惊人消息:袁世凯准备废掉光绪,推戴奕劻的儿子载振为皇帝。不管奕劻如何会办外交和会奉承,不管袁世凯过去对她立过多大的功,也不管他们这次动手的目标正是被她痛恨的光绪,这个以袁世凯为主角的阴谋传说,使她马上意识到一种可怕的厄运,这是爱新觉罗皇朝的厄运,也是她个人的厄运。因此,她断然地做出了一项决定。为了实现这个决定,她先把奕劻调开,让他去东陵查看工程,然后把北洋军段祺瑞的第六镇全部调出北京,开往涞水,把铁良自己的亲信部队第一镇兵调进北京。安排已定,才又把奕劻叫回来,宣布了立我为嗣,封我父亲为摄政王。为了继续笼住这位有八国外国朋友的庆亲王奕劻,同时给了他亲王世袭罔替的恩荣。庄士敦这位苏格兰老夫子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文学硕士。他到宫里教书是由于老洋务派遗老李经迈(李鸿章之子)的建议,经徐世昌总统代向英国公使馆交涉,正式被清室聘来的。后来在我眼里,庄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甚至连他衣服上的樟脑味也是香的。庄士敦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聪明、最文明的人,而他正是西洋人里最有学问的人。让郑孝胥如此得意忘形的原因之一,是他在这场争夺垄断的战斗中,胜过了他的暗中对手罗振玉。罗振玉不但没有赶上这个机会,而且竹本大佐这个值钱的关系,也被郑孝胥轻轻拿在手里,成了郑的本钱。郑、罗二人之间的冲突,原来是掩盖在他们与王公们的争夺战后面。而从这时起,开始了他们之间的争夺战了。一九二八年四月二日,在蒋介石和张学良夹击之下,张宗昌兵败滦河,逃往旅大,后来又逃到日本门司,受日本人的庇护。一九三二年他以回家扫墓的名义回到山东,暗地里运动刘珍年部下倒戈,打算以倒戈队伍为基础,重整旗鼓,夺取当时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地盘,恢复其山东的统治。这些人物里最值得一说的是 “小诸葛” 刘凤池。我和刘的相识,是由于张勋手下的奉系老军阀许兰洲的介绍,刘是许的旧部下,在许的嘴里,刘是个 “现代的诸葛亮,得此一人,胜于卧龙凤雏,复辟大业,已有九成把握”。“中国的混乱,根本在于群龙无首,没有了皇帝。” 由此谈到日本的天皇制的优越性,谈到中国的 “民心” 唯有 “宣统帝” 才能收拾。中国军队的腐败无力是不可或缺的话题,自然也要用日本皇军做对比。记得济南惨案发生后,吉冈安直至少用了一个小时来向我描述蒋介石军队的惨状。济南日军司令布告的抄件,就是那次他给我拿来的。这晚上饭吃了大米大麦合制的日本饭,郑孝胥后来刻了两个图章给我,一枚是 “不忘在莒”,另一枚是 “滹沱麦饭”。前者是借鲁昭公奔莒的故事,暗示我安不忘危,也就是别忘了我和他在一起的这一晚;后者是借刘秀败走滹沱河,大树将军冯异为他烤衣服、做麦饭充饥的故事。郑孝胥把我比作刘秀,他自己自然是比作大树将军了。首先,我脑中留下的天津七年的印象很深,那七年间,没有一个日本军人或官吏不是在我面前毕恭毕敬地呼我为宣统帝;其次,我到东北后,无论是板垣还是本庄繁,当着我的面都是彬彬有礼的,凡需用厉害颜色的时候,却都经过中国人向我转达,所以我从没有直接看见过他们的红脸。这正是我最最担心的,正是我掩盖某些真相的根本原因。但是我越是担心,越把那一部分掩盖得严密,或者歪曲得不像样儿。同时,我越是觉得没办法应付他的追问,反而越是有了办法,这就是万变不离其宗,说什么我也是那几句:不知道,记不得,记不得,不知道!“人活到世上,总要做些对人类有益的事情,你所做的都是些什么呢?” 所长曾经问过一个日本战犯的这句话,在参观期间,忽然又回荡在我的耳边。这是一句非常平凡的话,但是对我们来说,又是一句非常严厉的话。一九五七年在哈尔滨的参观中,我特别感到了这句平凡的话的沉重分量。这是两次工矿企业以外的参观,一次是对平房区金星农业社的访问,一次是进谒东北烈士馆。

          1
          评论
        • 查看全部38条书评

        出版方

        联合读创

        联合读创以“阅读创造生活”为理念,签约国内外众多优秀的年轻作者、优质IP,努力为年轻一代提供优质图书文化产品。让世界最前端的新型思维、年轻文化交汇在读创,这是读创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