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75千字
字数
2018-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文明的故事》收官之作。
内容简介
《拿破仑时代》,是“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收官之作。
当然,拿破仑是一位史无前例的独裁者,他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具魔力的梦想家与实践家。让我们保全自由!让我们保全平等!欧洲在他15年的统治下向前推进了半个世纪。不过,拿破仑一直努力使人民接受他对政治自由所下的定义:定期举行其结果必然是赞成开明专制的公民投票。他说:“权力是我的情妇。我努力奋斗征服了她,绝不容许别人从我身旁把她抢走,甚至向她求爱也不可以……”
季羡林曾推荐道,《拿破仑时代》的最后篇章是《历史的教训》,它浓缩了《文明的故事》全部11卷的精华,凝聚毕生治史心血,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盛衰定律等在历史之中所扮演的角色,集中表达了杜兰特博士对世界文明史的独到见解,“他成功了,我很敬佩他”。
目录
- 拿破仑时代(上)
- 版权信息
- 致读者
- 第一部 法国大革命
- 第一章 革命的背景(1774—1789)
- 法国人民
- 政府
- 第二章 国民会议(1789.5.4—1791.9.30)
- 三级会议
- 巴士底监狱
- 马拉(1789)
- 舍弃(1789.8.4—8.5)
- 赴凡尔赛(1789.10.5)
- 革命的宪政(1790)
- 米拉波偿还债务(1791.4.2)
- 赴瓦雷纳(1791.6.20)
- 第三章 立法会议(1791.10.1—1792.9.20)
- 戏剧中的角色
- 战争(1792)
- 丹东
- 大屠杀(1792.9.2—9.6)
- 第四章 国民公会(1792.9.21—1795.10.26)
- 新共和国
- 第二次革命(1793)
- 马拉之死(1793.7.13)
- “伟大的公安委员会”(1793)
- 恐怖时代(1793.9.17—1794.7.28)
- 温和派(1794.7.29—1795.10.26)
- 第五章 督政府(1795.11.2—1799.11.9)
- 新政府
- 年轻的拿破仑(1769—1795)
- 约瑟芬
- 意大利的旋风(1796.3.27—1797.12.5)
- 共和历12月18日的政变(1797.9.4)
- 东方的幻想(1798.5.19—1799.10.8)
- 督政府的没落(1797.9.4—1799.11.9)
- 拿破仑的崛起(1799.11.9)
- 第六章 大革命下的人生(1789—1799)
- 新的阶级
- 新道德
- 风俗
- 音乐与戏剧
- 艺术家
- 科学与哲学
- 书籍与作者
- 斯塔尔夫人与大革命
- 回顾
- 第二部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
- 第一章 英格兰在忙碌
- 另一种形式的革命
- 底层
- 忧郁的科学
- 罗伯特·欧文(1771—1858)
- 第二章 英国的生活
- 阶级
- 政府
- 宗教
- 教育
- 道德
- 礼仪
- 英国的剧场
- 总结
- 第三章 英国的艺术
- 艺术家
- 建筑
- 从漫画到康斯太布尔
- 特纳(1775—1851)
- 第四章 英国的科学
- 进步的通衢
- 物理学:拉姆福德与扬
- 化学:道尔顿与德维
- 生物学:伊拉斯谟·达尔文
- 医学:詹纳
- 第五章 英国的哲学
- 托马斯·潘恩论基督教
- 葛德文论正义
- 马尔萨斯论人口
- 边沁论法律
- 第六章 文学的转变
- 报纸
- 书
- 简·奥斯汀(1775—1817)
- 威廉·布莱克(1757—1827)
- 第七章 湖畔诗人(1770—1850)
- 环境
- 华兹华斯(1770—1797)
- 柯勒律治(1772—1794)
- 骚塞(1774—1803)
- 柯勒律治(1794—1797)
- 三人组合(1797—1798)
- 抒情民谣集(1798)
- 流浪的学者(1798—1799)
- 格拉斯米尔的田园生活(1800—1803)
- 爱情、劳动、鸦片(1800—1810)
- 哲学家柯勒律治(1808—1817)
- 华兹华斯的巅峰期(1804—1814)
- 高门圣哲(1816—1834)
- 论遗世独立派
- 骚塞(1803—1843)
- 华兹华斯的独白(1815—1850)
- 第八章 反叛的诗人(1788—1824)
- 褪色的污点(1066—1809)
- 欧陆大旅行时期的拜伦(1809—1811)
- 伦敦之狮时期的拜伦(1811—1814)
- 婚姻试验时期的拜伦(1815—1816)
- 雪莱的青年时期(1792—1811)
- 雪莱的私奔(1811—1812)
- 雪莱的私奔(1812—1816)
- 拜伦和雪莱的瑞士假期(1816)
- 拜伦在威尼斯衰朽(1816—1818)
- 雪莱家长(1816—1818)
- 雪莱的巅峰时期(1819—1821)
- 拜伦的爱情与革命(1818—1821)
- 对照
- 比萨诗篇(1821—1822)
- 雪莱的祭物(1822)
- 拜伦的转变(1822—1824)
- 生存者
- 第九章 英格兰的邻邦(1789—1815)
- 苏格兰人
- 爱尔兰人
- 第十章 皮特、纳尔逊和拿破仑(1789—1812)
- 皮特与大革命
- 纳尔逊(1758—1804)
- 特拉法尔加角(1805)
- 英国的世纪(1806—1812)
- 第三部 拿破仑与欧陆
- 第一章 伊比利亚半岛
- 葡萄牙(1789—1808)
- 西班牙(1808)
- 亚瑟·韦尔斯利(1769—1807)
- 半岛之战(1808—1812)
- 结果
- 第二章 意大利及其征服者(1789—1813)
- 意大利与法国大革命
- 拿破仑治理下的意大利(1800—1812)
- 国王与教皇
- 战争之后
- 卡诺瓦(1757—1822)
- 再见吧!意大利!
- 第三章 奥地利(1780—1812)
- 开明的专制君主(1780—1792)
- 弗兰茨二世
- 梅特涅
- 维也纳
- 艺术
- 第四章 贝多芬(1770—1827)
- 在波恩度过的少年时代(1770—1792)
- 进步与悲剧(1792—1802)
- 英雄的岁月(1803—1809)
- 情人
- 贝多芬与歌德(1809—1812)
- 最后的胜利(1811—1824)
- 剧终(1824—1827)
- 插图
- 拿破仑时代(下)
- 版权信息
- 第三部 拿破仑与欧陆
- 第五章 日耳曼与拿破仑 (1786—1811)
- 神圣罗马帝国(1800)
- 莱茵邦联(1806)
- 拿破仑的日耳曼诸省
- 萨克森
- 普鲁士:腓特烈的遗产(1786—1787)
- 普鲁士的崩溃(1797—1807)
- 普鲁士的再生(1807—1812)
- 第六章 日耳曼民族(1789—1812)
- 经济
- 信仰者与怀疑者
- 日耳曼的犹太人
- 道德
- 教育
- 科学
- 艺术
- 音乐
- 剧院
- 戏剧家
- 第七章 日耳曼文学(1789—1815)
- 革命与反响
- 魏玛
- 文学
- 浪漫的狂喜
- 情感之声
- 施莱格尔兄弟
- 第八章 日耳曼哲学(1789—1815)
- 费希特(1762—1814)
- 谢林(1775—1854)
- 黑格尔(1770—1831)
- 第九章 大陆边缘各国(1789—1812)
- 瑞士
- 瑞典
- 丹麦
- 波兰
- 欧洲的土耳其帝国
- 第十章 俄国(1796—1812)
- 背景
- 保罗一世(1796—1801)
- 君主的教育
- 年轻的沙皇(1801—1804)
- 亚历山大治下的犹太人
- 俄国的艺术
- 俄国文学
- 亚历山大与拿破仑(1805—1812)
- 第四部 拿破仑的升沉
- 第一章 执政府(1799.11.11—1804.5.18)
- 新宪法
- 执政府的战役
- 改造法国(1802—1803)
- 光荣之路
- 大阴谋(1803—1804)
- 拿破仑称帝(1804)
- 第二章 新帝国(1804—1807)
- 加冕(1804.12.2)
- 第三次同盟(1805)
- 奥斯特利茨之役(1805.12.2)
- 绘制地图者(1806—1807)
- 耶拿、埃劳、弗里德兰(1806—1807)
- 泰尔西特(1807.6.25—7.9)
- 第三章 庞大的领域(1807—1811)
- 波拿巴家族
- 半岛之战(1807.10.18—1808.8.21)
- 冠盖云集爱尔福特(1808.9.27—10.14)
- 半岛之战(1808.10.29—1809.1.16)
- 富歇、塔列朗与奥地利(1809)
- 婚姻和政策(1809—1811)
- 第四章 拿破仑其人
- 外观
- 心智
- 性格
- 将军
- 统治者
- 哲学家
- 他究竟是什么人?
- 第五章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1800—1815)
- 经济
- 教师
- 军人
- 道德与风俗
- 雷卡米耶夫人
- 法国的犹太人
- 第六章 拿破仑与艺术
- 音乐
- 建筑与雕刻
- 画家
- 戏剧
- 第七章 反对拿破仑的文学
- 检查制度
- 斯塔尔夫人(1799—1817)
- 贡斯当(1767—1816)
- 夏多布里昂(1768—1815)
- 第八章 拿破仑时代的科学与哲学
- 数学与物理学
- 医学
- 生物学
- 何为心智?
- 保守思想的潮流
- 第九章 远征莫斯科(1811—1812)
- 大陆封锁
- 法国的不景气(1811)
- 备战(1811—1812)
- 莫斯科之途(1812.6.26—9.14)
- 火烧莫斯科(1812.9.15—19)
- 归途(1812.10.19—11.28)
- 第十章 厄尔巴岛(1813—1814)
- 至柏林
- 至布拉格
- 至莱茵河
- 转折点
- 至巴黎
- 和平
- 第十一章 滑铁卢(1814—1815)
- 路易十八
- 维也纳会议(1814.9—1815.6)
- 厄尔巴岛
- 不可思议的旅程(1815.3.1—20)
- 重建
- 最后之役
- 第十二章 圣赫勒拿岛
- 第二次逊位(1815.6.22)
- 第二次复辟(1815.7.7)
- 投降(1815.7.4—8.8)
- 第十三章 结束
- 圣赫勒拿岛
- 哈德逊·洛爵士
- 了不起的伙伴
- 了不起的独裁者
- 最后的战斗
- 第十四章 总结(1815—1840)
- 家庭
- 回国
- 回顾
- 结论 历史的教训
- 第一章 踌躇
- 第二章 地球与历史
- 第三章 生物学与历史
- 第四章 种族与历史
- 第五章 性格与历史
- 第六章 道德与历史
- 第七章 宗教与历史
- 第八章 经济与历史
- 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历史
- 第十章 政府与历史
- 第十一章 战争与历史
- 第十二章 成长与衰退
- 第十三章 真有进步吗?
- 插图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