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7千字
字数
2022-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装甲武器到原子弹,从6·18宣言到第五共和国宪法,戴高乐运用他出神入化的统驭方略和治理技艺,欲使法国在一个变幻莫测和矛盾重重的世界上,重获并保持强有力的地位。
内容简介
在冯·克劳塞维茨将军看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戴高乐则声称,政治是战争的另一面,因为就他而言,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直到最后,他仍旧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淬炼而成的军人,正是军人的身份决定了他在二战中的思想和行动。他比其他很多人更早洞察强大的新力量在欧洲的出现。
他知道,最后是武力决定了一切,它是获得独立的首要因素,缺少它,一个国家注定要走向解体和消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预料之中的战争
- 成长经历
- 他那个时代的欧洲是什么样子?
- 戴高乐与德国
- 圣西尔军校与军队
- 第二章 战争学校
- 战争以及战争的教育
- 敌人的弱点:《敌人内部的倾轧》
- 第三章 战后时期:挫折与野心之间
- 指挥时期—战争学校—在贝当的内阁中
- 一位多产的作者:《剑锋》
- 第四章 装甲部队之“战”:从军事到政治
- 迈向职业化军队
- 跃升为政治家
- 从《法国及其军队》到战争
- 迎面而来的战斗
- 政府方面:整装待发
- 第五章 自由法国,即三国战争
- 6月18日的宣言及其后继者:现代版的《埃涅阿斯》
- “我一开始一无所有”
- 戴高乐的三重战争
- 寻找军队与主权
- 第六章 从北非登陆到临时政府:戴高乐赢得了将军们
- 登陆:戴高乐的好消息?
- 迈向与伟大盟国的决裂?盟国的背后一击:苏联?
- 阿尔及尔的等分线:一个孤单的领导人
- 第七章 战时戴高乐主义在关键时刻的表现
- 战争的三重任务
- 三场战役的三位军事领导人
- “这是法国的战役,这是法兰西之战”
- 巴黎争夺战暨合法地位争夺战
- 第八章 战时戴高乐主义与法国及国际现实的对抗
- 对“地位”的艰难探索
- 失败与成功
- 第九章 冷战时期的戴高乐主义
- 一个新的自由法国?
- 在科隆贝,一个新的世界观
- 第十章 为了争取法国的地位、反对战争而进行的核试爆
- 戴高乐回归前夕的世界
- 阿尔及利亚事件:实现伟大雄心道路上的一个障碍?
- 当务之急:国家独立
- 对西方联盟的批评:1958年9月的备忘录
- 核爆事件及其政治影响
- 一个为外交服务的炸弹:消逝的欧洲梦
- 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 戴高乐上校在法国战役中的指挥
- 附录二 卡特鲁将军给魏刚将军的信(1940年11月2日)
- 附录三 戴高乐将军给罗斯福总统的信(1942年10月26日)
- 附录四 戴高乐将军给罗斯福总统的信(1945年1月1日)
- 附录五 罗斯福总统给戴高乐将军的信(1945年3月24日)
- 附录六 戴高乐将军致艾森豪威尔总统及麦克米伦首相的备忘录(1958年9月17日)
- 附录七 对德国战争学院军官的讲话(1962年9月7日)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