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7.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千字
字数
2021-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熟读这99句王阳明心学口诀,遇事当机立断,行事势如破竹。
内容简介
本书由百万册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从浩如烟海的心学著作中精心挑选出99句至理箴言,并对每一句进行了精辟的解读,将晦涩难懂的阳明心学浓缩成了一本通俗易懂、可以每天习练的随身读物。让你在轻松阅读中,渐渐获得“知行合一”的无边智慧和无穷力量。
可作为诵读小册,不能当可信参考书
每天早上诵读一刻钟,以求精进。选句不错,但是没有必要的注音和释义,是不是默认大家都有古文功底,度阴山的有些解释显得牵强。
王阳明认为,要认识天理,根本没有必要往外寻求,理就在自己的心里,这就是著名的 “心即理”。王阳明讲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过去知识被锁在书本里,失去了活泼的实践。王阳明强调 “知” 和 “行” 是统一的,知是未发动的行,行是已经实现的知,这两者是无法分离的。一个人起心动念想获得某种认知时,实际上已经算是行动的开始了,当一个人做完某件事后,他也获得了真的认知。就像一个人孝顺父母,他只有内心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付诸行动,才算是他真正认知了孝顺的道理 。简单讲,真知必能行,没做到一定因为不知道。“致良知” 的分量极重,由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 “良知”,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独立自主地展现这份良知,以共同构建一个良善的社会。过去儒学倾向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向内的被动的,王阳明的 “致良知” 则更强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主动成就自我与他人。选择了 “觉民行道”,就要求更多地关注心灵秩序。他突破了程朱理学的束缚,打破了格物致知的观点,不再追求外物,而是强调对本心的调服,唤醒内心的良知,并实践出来。过去的儒学总是板着脸高高在上地讲 “修身齐家”,阳明心学则不再让人做书呆子,而是敢于自省,敢于体验,敢于关心大事小情,敢于经世致用解决真实问题。过去儒家只是一种精神的权威,如今它潜入民间,跟农夫、商人结合在一起,便从精神力量变成了社会力量。
王阳明心学口诀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88 本(161)#《王阳明心学口诀》🚢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王阳明所谓的 “立志”,是心中常存善念(念念要存天理),直白而言,就是首先做个好心人。王阳明特别重视立志,几乎把 “立志” 当成其学说的根基,这就在于:人,必须先是个拥有善意的好人,没有这一点,其他都不必多谈。🚢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说,人生只一事,那就是立志。没有志向的人,内心没有对善恶的鉴定判别。对善恶没有判别,就会没有方向。这就如同一匹无衔的马,一叶无舵的舟,不但危险,而且等于白来世上一回。人生是否有意义,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存了善念。🚢志之难立而易坠也。立志难,且志向更容易坠失。原因有三:第一,很多人所立之志都是做大官、发大财,这根本不是王阳明所谓的立志,等于没志;第二,被不好的习气沾染后很难有勇气冲出;第三,因循、松懈,散漫度日,使志向成了摆设。🚢夫苟有必为圣人之志,然后能加为己谨独之功。能加为己谨独之功,然后于天理人欲之辨日精日密,而于古人论学之得失,孰为支离,孰为空寂,孰为似是而非,孰为似诚而伪,不待辩说而自明。何者?其心必欲实有诸己也。必欲实有诸己,则殊途而同归,其非且伪者,自不得而强入。🚢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王阳明对 “格物” 的 “格” 的解释是这样的:格是 “正” 的意思。比如一棵树苗歪了,我们把它扶正,这就是 “正”。一棵树苗没有歪,我们保证它不会歪,这也是 “正”。把歪树苗扶正是 “正其不正”,是去 “恶”;让正的树苗不要歪,是 “为善”。“格”,就是 “为善去恶”。🚢舜不遇瞽叟,则处瞽叟之物无由格;不遇象,则处象之物无由格。周公不遇流言忧惧,则流言忧惧之物无由格。故凡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者,正吾圣门致知格物之学,正不宜轻易放过,失此好光阴也。人若想内心强大,成人成己,肯定会遇到艰难困苦之事,在这些事上用功,不要被事情累倒。所以我们要感谢人生中出现的挫折,因为这些事只要你格了它,它就成了你内心强大的资本。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享有人生的痛苦与厄运的,如果你遇到了,说明你是上天的宠儿,你就在痛苦与厄运这些事上好好格。🚢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理在我们心中,不在心外的事物上,天下没有心外的理,也没有心外的事。比如对待父母这件事和孝顺父母这个理,它不在父母身上,而是在我们心里。只有你有孝顺的心,才有孝顺这个理出来。其他理同样如此,事情承载着理,理不在心外,事情自然也不在心外。🚢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故心外无学。世间事是人靠心做出来的,人不动心去做事,就不可能有事,所以,心外无事。古语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 “心外无事”。事物本身没有理,所有事物的理都是我们人心赋予的,比如孝顺,它源于我们的心,不在事物(父母)那里,所以说 “心外无理”。至于 “心外无学” 更好理解:人类的一切学说,也是某些人通过自己的心搞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心外什么都没有,一切事、理、学都在我们心内。🚢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身、心、意、知、物,是一回事。我们抬一根木头,心发出这种念头,念头的正确与否由良知来判断,良知判断可以抬这根木头后,身体再行动,而抬木头这件事就是物。物就是事,抬木头这件事,身、心、意、知,一个都不能缺少。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