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43千字
字数
2020-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刑法解释在方法论上面临转型的命题。
内容简介
为确保刑法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有必要倡导一种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解释论中的功能主义,主要是将如何有效发挥刑法规范作为行为规范的预防效果的考虑,纳入刑法解释的过程。
全书旨在对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作方法论层面的勾勒与展开,主体内容分为三编。上编主张对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进行方法论加工,由此推动解释论实现功能性的转型;中编探讨在解释论领域,如何实现对刑法的刑事政策化的一般制约;下编试图将一种既强调应变又注重自我控制的解释论,自觉地作为方法论而适用于刑法中具体的问题领域。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编委会
- 总序
- 导言: 走向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
- 上编 功能主义刑法解释的理论性基础
- 第一章 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的关系基础
- 一、思想基础:功利主义的观念与刑事政策的引入
- 二、立法基础:刑事政策对责任根据之设定的影响
- 三、理论基础: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的贯通
- 四、概念基础:作为合目的性考量的刑事政策概念
- 五、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刑事政策对刑法解释的作用机理
- 一、价值判断在刑法解释中的基本地位
- 二、价值判断之于法教义学的意义所在
- 三、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中的价值判断
- 四、刑事政策与解释论上的“以刑制罪”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功能主义刑法解释的方法与立场
- 一、刑事政策影响刑法解释的方法论前提
- 二、刑事政策形塑刑法解释的途径及体现
- 三、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论的基本立场宣示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功能主义刑法解释的特点与性质
- 一、功能主义刑法解释的目的导向性
- 二、功能主义刑法解释的实质性
- 三、功能主义刑法解释的回应性
- 四、功能主义刑法解释的后果取向性
- 五、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论的性质诠说
- 六、本章小结
- 中编 功能主义刑法解释的反思性控制
- 第五章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的本质
- 一、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范畴之厘清
- 二、审视两大阵营彼此之间的曲解与误读
- 三、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分歧之表现
- 四、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分歧之根源
- 五、提倡一种有节制的实质解释论的立场
- 六、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目的解释作为解释方法的反思性考察
- 一、实质化与目的论之间的关联
- 二、刑法中目的解释的基本功能
- 三、刑法中目的解释的内在危险
- 四、刑法中目的解释的适用规制
- 五、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功能主义刑法解释体系性控制之实现
- 一、体系性思考的控制功能
- 二、“体系”概念内涵之演变
- 三、体系性思考的基本要求
- 四、融贯性要求在刑法内部的适用
- 五、融贯性要求在刑法外部的贯彻
- 六、本章小结
- 下编 功能主义刑法解释的规范性适用
- 第八章 防卫过当问题的合理化处理
- 一、当前防卫过当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二、“结果→行为”的思考进路之缺陷
- 三、正当防卫正当化根据的重新定位
- 四、如何实现对防卫过当的合理认定
- 五、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死刑适用标准的体系化构造
- 一、当前我国死刑适用的主导思路及其问题
- 二、对于《刑法》第48条第1款的重新解读
- 三、第48条第1款中“罪行极其严重”的界定
- 四、第48条第1款中的“不是必须立即执行”
- 五、如何处理现行三种死刑类型之间的关系
- 六、本章小结
- 第十章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解释学研究
- 一、危害公共安全的判断
- 二、“其他危险方法”的认定
- 三、第114条与第115条第1款之间的关系
- 四、本章小结
- 第十一章 交通肇事罪有关逃逸规定的教义学解读
-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场合的行为结构
- 二、交通肇事罪“逃逸”的认定与理解
- 三、实现对指使逃逸行为的合理处理
- 四、本章小结
- 第十二章 非法持有枪支罪构成要件的教义学限定
- 一、既有去罪化解决方案之不足
- 二、对“枪支”概念的限制性解释
- 三、对“持有”概念的限定性理解
- 四、对抽象危险要素的基本定位
- 五、法条主义立场的方法论反思
- 六、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