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共60卷,是我国自行编辑出版的版本,也是目前世界上收集列宁文献最多的版本,共收载列宁文献9000多件。本册为第五十四卷。

内容简介

本卷是列宁笔记卷部分的首卷。本卷收载列宁在1915—1916年所写的20本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笔记以及列宁1912—1916年就同一问题作的一些单独的札记,通称《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

本卷中的全部材料是在上世纪30年代由苏联收集起来、陆续加以发表的,后又以《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这一书名出了单行本。《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第39卷收载的《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是根据全集俄文第4版第39卷翻译的。本版本卷中材料的编排基本上同于第1版第39卷。本卷中列宁的20本笔记,其中前15本依次有列宁按希腊文字母所作的编号(从“阿尔法”到“奥克米隆”),后5本列宁未作编号,在本卷中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在有编号的笔记后面的。全部笔记标题都是列宁加的,笔记中书籍、文章、草稿、参考书目的摘录的标题,有的是按照列宁编的笔记目录加的,有的是从引文中摘出的。列宁作笔记时,对文献、资料的摘录系分别使用原文,俄文编者把这些摘录译成了俄文。《单独的札记》部分对文献的收载在本版本卷中和在第1版第39卷中略有不同:本版本卷增加了关于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平等”谬论的、摘自《国民饮食状况。群众饮食状况》一书的材料,还增加了摘自《巴塞尔前进报》的《瑞士的国外投资》这一材料;第1版第39卷的《短评:论本国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的失败》、《〈帝国主义和民族自决权〉演讲的提纲》、《关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一文提纲》、《帝国主义和对帝国主义的态度》分别编入了本版全集第26、27和28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凡例
  • 前言
  • 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1915—1916年)
  • 笔记
  • 目录
  • 论同“泥潭派”作斗争的文章的草稿
  • 参考书目
  • 拉维斯泰因论巴尔干问题
  • 威纳尔论鲁尔采矿工业的集中
  • 迈耶尔(投资)和参考书目
  • 利夫曼论法兰克福的五金贸易
  • 资产阶级学者论同帝国主义的斗争
  • 莫里德:《公司及分公司》
  • 参考书目
  • 施尔德尔。《世界经济文汇》第5卷
  • 《我们的言论报》摘录
  • 参考书目
  • 股份公司的资本总额
  • 克斯特纳:《强迫加入组织》
  • 维也纳《工人报》论维也纳的银行
  • 《美国学院年刊》
  • 参考书目
  • 施蒂利希:《货币银行业》
  • 利夫曼:《卡特尔与托拉斯》
  • 《社会经济概论》摘录
  • 笔记
  • 目录
  • 迪策尔、熊彼特、福格尔施泰因
  • 参考书目
  • 《银行》杂志摘要
  • 参考书目
  • 有价证券的统计
  • 格伦采尔:《贸易差额、支付差额和经营差额》
  • 施尔德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第1卷
  • 希尔德布兰德:《……动摇》
  • 保·塔弗尔:《北美托拉斯……》
  • 评卡·考茨基论帝国主义
  • 欧·阿加德:《大银行与世界市场》
  • 巴洛德:统计
  • 奥托:德国银行在海外
  • 迪乌里奇:德国银行在国外的扩张
  • 考夫曼:法国的银行
  • 赫格曼:法国的银行
  • 胡尔夫特格尔:《英格兰银行》
  • 雅费:英国的银行
  • 梅伦斯:法国的银行
  • 瓦利希:德国银行的集中
  • 措林格尔(国际对照表)和奈马尔克
  • 泰罗:《企业的管理》
  • 佐伊伯特:《泰罗制的实行情况》
  • 吉尔布雷思:《对动作的研究》
  • 耶德尔斯:《德国大银行与工业的关系》
  • 施蒂利希和《世界经济》
  • 《银行》杂志摘录
  • 几点看法((关于整个金融资本))
  • 契尔施基:《卡特尔与托拉斯》
  • 海曼:《混合企业》
  • 关于帝国主义问题
  • 笔记
  • 目录
  • 赫尼格尔:《德国军事的经济意义》
  • 泰里:《欧洲经济》
  • 评孟德斯鸠和埃斯泰夫的书及雷韦尔的文章
  • 莱斯居尔:《法国储蓄业》
  • 菱田政治:《日本作为强国的国际地位》
  • 英国书籍和《康拉德年鉴》中的参考书目
  • 帕图叶:《美国帝国主义》
  • 帕图叶著作中关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参考书目
  • 莫斯:《法国的信用机关和法英在国外的投资》
  • 库兹涅佐夫:《中亚不同文明和语言的斗争》
  • 《康拉德年鉴》的新参考书目
  • 路易·布律诺:《德国在法国》
  • 摘自《年鉴》(康拉德)上的图书目录
  • 利西斯:《论反对法国的金融寡头》
  • 评马克罗斯蒂、鲍姆加滕和梅斯勒尼以及伯格龙的书
  • 于贝尔:《德国的努力》
  • 贝拉尔:《英国与帝国主义》
  • 莱尔:《德国帝国主义》
  • 布里夫斯:《酒精卡特尔》
  • 戈尔德施米特:《论德国煤炭工业的集中》
  • 吕西埃:《大洋洲的瓜分》
  • 福格尔施泰因:《现代大工业中的资本主义组织形式》
  •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提纲
  • 对该书提纲的补充
  • 该书某些章的提纲
  • 该书的总纲和几种不同的目录
  • 通内拉:《德国在欧洲以外的扩张》
  • 德里奥:《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 科尔松:《经济机体和社会混乱》
  • 雷德斯洛布:《附属国》
  • 关于废除武装问题的札记
  • 关于扎克的《俄国工业中的德国人和德国资本》一书
  • 保尔·路易:《帝国主义概论》
  • 希尔:《欧洲国际关系发展中的外交史》
  • 莫里斯:《殖民史》
  • 笔记
  • 目录
  • 施特芬:《世界大战和帝国主义》
  • 奥本海默:《英国帝国主义》
  • 亨盖尔:《法国的投资》
  • 1914年和1915年的考茨基(论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民主党)
  • 伊施哈尼安:《俄国国民经济中的外国成分》
  • 潘涅库克:《国家支出的抵补问题和帝国主义》
  • 笔记
  • 目录
  • 国外投资
  • 外国资本:阿恩特
  • 参考书目
  • 《经济学家》杂志论战争
  • 社会爱国主义者的论据
  • 《每日电讯》,1914年11月17日
  • 交战国和非交战国的人口和面积
  • 《经济学家》杂志论战争和《每日电讯》
  • 图书札记和参考书目
  • 煤和铁
  • 工联的领袖
  • 笔记
  • 目录
  • 哈尔姆斯:《世界经济》
  • 相互责备
  • 《技术评论》
  • 尤尼乌斯:《社会民主党的危机》
  • 《社会党人与和平》
  • 关于《时报》上的评论
  • 布劳尔论德国的所谓“失败主义者”
  • 关于《时报》上的文章和评论
  • 《美国的军火商人》一文
  • 《每日电讯》,1915年4月22日和23日
  • 《每日报》上胡戈·伯特格尔的文章
  • 《经济学家》杂志上的文章《战争的目的》
  • 《日内瓦日报》,1915年4月7日
  • 劳合—乔治谈40亿英镑
  • 笔记
  • 目录
  • 卡·考茨基:《民族国家……》
  • 伦施:《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世界大战》
  • O.B.的文章:《“欧洲国家同盟”?》
  • 在俄国的金融资本
  • 巴伦论战争一书
  • 伦茨论现代战争
  • 笔记
  • 目录
  • 希法亭:《金融资本》
  • 电力托拉斯
  • 证券发行的统计
  • 里塞尔:《德国大银行及其集中》
  • 笔记
  • 目录
  • 利夫曼:《参与和投资公司》
  • 《新时代》杂志,1911年(谈战争注意)和1912年(附带谈到欧洲联邦)
  • 《金融文汇》:1915
  • 证券发行的统计。埃根施维勒尔。克龙(关于阿根廷)
  • 瓦尔特·措林格尔:《国际有价证券转移对照表》
  • 卡尔梅斯:《关于投资的最新著作》
  • 佩什在《皇家统计学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1911年1月
  • 米尔豪普特:《牛奶卡特尔》
  • 资本家同盟论战争
  • 克勒芒德:英国和德国
  • 塞尔:日本与英国
  • 《欧洲的财政协定和军事债务》一文
  • 笔记
  • 约·阿·霍布森:《帝国主义》
  • 笔记
  • 目录
  • 桑巴:《不是保障和平,就是产生国王》
  • 舒尔采—格弗尼茨《不列颠帝国主义》一书摘录要目
  • 舒尔采—格弗尼茨:《不列颠帝国主义》
  • 笔记
  • 目录
  • 施瓦尔茨:《列强的财政体制》
  • 《前进报》№103,1916年4月13日
  • 《国际统计研究所公报》
  • 《世界贸易中的粮食》
  • 铁路
  • 《银行》杂志
  • 关于铁路的统计
  • 笔记
  • 目录
  • 《国际政治评论》
  • 普伦:《世界政治》
  • 韦格讷:《今日印度》
  • 恩格斯:《欧洲能否裁军?》
  • 马克思的《揭露科隆共产党人案件》和恩格斯的序言
  • 恩格斯:《〈人民国家报〉国际问题论文集》
  • 劳芬贝格:《组织、战争和批评》
  • 维尔特:《世界现代史》
  • 殖民地占领和殖民地战争一览表
  • 青年埃及派代表大会
  • 塔迪厄:《法国和同盟》
  • 梅维尔:《从法兰克福和约到阿尔赫西拉斯会议》
  • 《政治手册》
  • 《德国和世界大战》
  • 阿德勒:《帝国主义的社会政策》
  • 西格弗里德:《新西兰》
  • 霍奇:《俄国的土耳其斯坦》
  • 社会主义在中国
  • 纳阿斯:《埃及农民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 《新时代》杂志,XXX,1
  • 各国的人口计算
  • 笔记
  • 目录
  • 报纸摘录
  • 伯恩哈迪:《德国与即将到来的战争》
  • 吕多费尔:《当代世界政治的主要特征》
  • 马凯:《中国,中华民国。它的问题和前途》
  • 卢卡斯:《大罗马和大不列颠》
  • 贝尔格尔:《战争爆发后的社会民主党》
  • 罗尔巴赫:《为什么这次战争是德国的战争!》
  • 瓦尔特斯豪森:《国外投资的国民经济制度》
  • 亨尼希:《世界交通》
  • 黑尔费里希:《德国的国民福利》
  • 克罗美尔:《古代帝国主义和现代帝国主义》
  • 笔记
  • 目录
  • 《施穆勒年鉴》,1915,第1编
  • 马克思:1878年写的关于国际的文章。关于民族自决的意见
  • 巴塞尔宣言和开姆尼茨决议
  • 《平等》杂志,1914年8月5日
  • 德尔布吕克:《政府和人民的意志》
  • 《人民呼声报》(开姆尼茨)
  • 《不来梅市民报》
  • 关于民兵制的参考书目
  • 伦施论民兵制(1912)
  • 恩格斯论英国工人阶级
  • 毕尔克利:《我国军事的民主化》
  • 1910年和1912年的考茨基
  • 考茨基论宗教
  • 美国的社会党人和黑人
  • 参考书目
  • 贝尔福特—巴克斯论帝国主义(1900)
  • 关于德布兹
  • 在瑞士的意大利工人和波兰工人
  • 加拿大的工人运动
  • 利沙加勒:《1871年公社史》
  • 垄断和技术
  • 伦施:《社会民主党,它的终结和成就》
  • 佩兰·德·布萨克:《论殖民军》和《劳动书目》
  • 开姆尼茨《人民呼声报》
  • 《莱比锡人民报》
  • 马克思论法兰西争取自由的战争(1871年1月)、论爱尔兰、论即将到来的战争(在1874年)
  • 乌布利希:民族和帝国主义
  • 近代史的“分期”
  • 《斗争》杂志
  • 恩格斯和马克思论英国工人
  • 考茨基:《爱国主义、战争和社会民主党》
  • 鲍威尔:《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党》
  • 格鲁姆巴赫:《齐美尔瓦尔德—昆塔尔的错误》
  • 恩格斯:给左尔格的信
  • 《钟声》杂志
  • 威·李卜克内西和马克思
  • 日本人与美国工人的沙文主义
  • 格罗伊利希和《格吕特利盟员报》
  • 《瑞士五金工人报》
  • 《新莱茵报》
  • 圣西门的名言
  • “布雷斯福德”笔记
  • 目录
  • 布雷斯福德:《钢和金的战争》
  • “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笔记
  • 目录
  • 梅林:《马克思和恩格斯传记的新材料》
  • 《关于工资不断降低的国外工人和国际对这些工人的态度》
  • 西利:《英国的扩张》
  • 保·德恩:《论德国的殖民政策和世界政策》
  • “帝国主义”笔记
  • 目录
  • 雷文特洛:《1888—1913年德国的对外政策》
  • 考茨基:《社会主义与殖民政策》
  • 恩格斯:1882年9月12日的信
  • 克瓦德弗利格:《1774—1914年俄国的扩张政策》
  • “埃格尔哈夫”笔记
  • 埃格尔哈夫:《现代史》
  • 1870—1871年以后列强国际政策中的主要危机
  • 1870年以来世界历史((埃格尔哈夫主要资料综合试作和其他资料))
  • 《1870年以来世界历史主要资料综合试作》表格纲目草稿
  • “奥地利农业统计”笔记摘录及其他
  •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殖民地分配
  • 关于波斯材料的笔记
  • 目录
  • 德莫尔尼:《波斯问题和战争》
  • 耶格尔:《波斯和波斯问题》
  • 单独的札记(1912—1916年)
  • 关于辛迪加的论文的提纲
  • 美国的石油生产和价格
  • 倍倍尔论德俄战争
  • 《新时代》杂志,1912—1913
  • 恩·科拉迪尼:《意大利的民族主义》
  • 尼蒂:《在意大利的外国资本》
  • 罗·利夫曼:《战争是不是使我们接近社会主义?》
  • 《康拉德年鉴》,1915,第2编,8月
  • 《社会政治协会学报》
  • 《社会帝国主义和左派激进主义》
  • 一个很好的对照数字综合表
  • 埃·拉帕尔:《论民族协定》
  • 阿·布·哈特:《门罗主义》
  • 欧·菲力波维奇:《垄断组织》
  • 《日内瓦日报》,1916年4月18日
  • 各国钾的消费
  • 《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文库》
  • 洛伊特纳:《俄国的民族帝国主义》
  • 《工人报》的《关于帝国主义和民族压迫的提纲》的摘要
  • 论考茨基主义的文章的提纲
  • 文章片段
  • 《国民饮食状况。群众饮食状况》
  • 《巴塞尔前进报》
  • 《瑞士的国外投资》
  • 图书目录
  • 苏黎世州立图书馆索书卡
  • 人名索引
  • 文献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