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汉斯·凯尔森的法律理论及其实践为中心,论述了凯尔森相关法律理论的渊源、传统及其实践特性。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凯尔森作为“奥地利宪法的设计师”对于奥地利法律理论及其实践所做出的贡献。

同时,凯尔森的法律理论植根于西方的法治理念以及德意志的法律历史传统,1848年革命期间产生的诸多宪法以及奥匈帝国的帝国法院传统为凯尔森的法律理论奠定基础,将凯尔森的理论及其实践置于法治历史和德意志法律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予以审视,可以更好地理解凯尔森的理论及其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法治”观念及其发展
  • 第一节 “法治”观念及其意涵
  • 一、“法治”观念的基本内涵
  • 二、公平正义的“法治”价值
  • 三、通过“法治”制约权力
  • 四、法治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 五、不同法治文明的交流互鉴
  • 第二节 普通法传统中的“法治”观念及其发展
  • 一、培根与柯克的思想主张
  • 二、北美的“法治”理念与实践
  • 三、欧洲人对美国宪法和政治制度的认知
  • 第三节 德意志地区的“法治”与“自治”
  • 一、德意志的“法治国家”观念
  • 二、德意志地区的“自治”观念与实践
  • 三、“法治”“自治”与近代德意志国家
  • 第二章 从自然法到“基本法律”及其“法律化”
  • 第一节 “自然法”与“基本法律”的优先性
  • 一、作为“基本法律”基础的“自然法”
  • 二、作为“高级法”的“基本法律”
  • 三、法律规范的位阶等级
  • 第二节 自然法观念的“法律化”
  • 一、马蒂尼和蔡勒的自然法思想
  • 二、马蒂尼、蔡勒与《奥地利普通民法典》的编纂
  • 第三章 奥地利宪法法院制度的“先驱”及其历史基础
  • 第一节 1848年革命期间的“宪法”
  • 一、1848年“皮勒斯多夫宪法”
  • 二、1848年“克罗梅日什草案”与奥地利帝国的最高帝国法院
  • 三、1849年“保罗教堂宪法”与德意志邦联的帝国法院
  • 第二节 1867年“十二月宪法”与奥匈帝国的帝国法院
  • 一、1867年“十二月宪法”
  • 二、以1867年“十二月宪法”为基础的帝国法院
  • 三、奥匈帝国时期的国务法院(1867~1918年)
  • 第四章 作为“奥地利宪法设计师”的凯尔森
  • 第一节 凯尔森与奥地利宪法法院的设立及其概况
  • 一、凯尔森与奥地利宪法法院的设立
  • 二、作为奥地利宪法法院法官的凯尔森
  • 第二节 凯尔森与1920年《奥地利联邦宪法法》
  • 一、凯尔森与1920年《奥地利联邦宪法法》的制定
  • 二、1920年《奥地利联邦宪法法》与奥地利宪法法院
  • 第五章 作为“奥地利宪法法院之父”的凯尔森
  • 第一节 凯尔森关于宪法法院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二节 作为宪法实践者的凯尔森及其理论观念
  • 一、宪法法院的职能范围
  • 二、宪法法院的程序及其功能
  • 第三节 基于历史传统发展的“凯尔森模式”
  • 一、凯尔森对于奥地利宪法法院的贡献
  • 二、“凯尔森模式”的历史形成及其基本特性
  •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奥地利宪法法院:兼与捷克斯洛伐克宪法法院比较
  • 第一节 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宪法法院的历史传统及其设立
  •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宪法法院的组织构成及其职能
  •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宪法法院的组织构成
  •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宪法法院职能的发展变化
  •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宪法法院的“瘫痪”
  • 参考文献
  • 附录 汉斯·凯尔森著述目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法律出版社与香港中华法律网合资成立。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以多媒体、全方位为人民传播法律为宗旨,积极开拓法律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市场运营,法律大数据的加工标引以及法律新媒体运营等业务。 由法律出版社主导,法讯公司承担的数字出版业务,在出版行业名列前茅,并获得“数字出版先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