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类型
6.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4千字
字数
2022-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们该如何对待罪犯的家人?这本纪实力作,与你探讨我们与恶的距离,带来看待犯罪案件的新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每当社会上出现重大案件,针对加害人家属经常出现两种不同的声浪,一种认为“养不教父之过”,因此犯罪者家属必须承受,不仅有人会对犯罪者做出人身攻击,亦不乏针对家属的人肉搜索、网络霸凌;另一种则是认为“罪不及妻孥”,犯罪者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家属何辜,不应该受到波及。这类正反意见引发的网络公审与媒体乱象屡见不鲜,却鲜少有人设想加害人家属因此承受的压力。
本书爬梳日本众多犯罪事件中加害人家属的心境与困境,透过手采访,详细记录了事发后他们如何承受社会压力,并进一步指出面对犯罪事件时,媒体的推波助澜和大众无法客观审视,往往在现实中和网络上导致集体霸凌而不自知。时至今日,在我们终于懂得对被害人伸出援手之际,或许也该试着“站在援助被害人的立场看待加害人家属”。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一个平凡家庭
- 警方来电
- 出乎意料的自白
- 丈夫遭到逮捕
- 被采访车包围
- 加害人家属不能哭也不能笑
- 为了孩子,隐瞒事实
- 被惹恼的邻居们
- 独自面对无解的质问
- 一人犯罪,全家同罪?
- 找不到可以商量的人
- “杀人犯的家”
- “连儿子一起抹杀吧”
- 不得不转校
- 半夜前往校园“道别”
- 恐惧挥之不去
- 和所有亲友保持距离
- 永远无法得知真相
- 借钱度日
- 为了孩子而活
- 第二章 重访轰动的旧案
- 充满戏剧性的重逢
- 熟人的儿子是杀人犯
- 在匿名信、匿名电话中苟活
- 贴着“犯人亲属”标签的生活
- 父亲崩溃自杀
- 丝毫不敢面对事实,就这样吧
- 涂鸦骚扰,有多少是从众?
- 原因不明的火灾
- 失业,匿名邮件是最后那根稻草
- 整整一年,泪流不止
- “报应论”
- 仅仅因为与犯人同校……
- 双重标签,双重痛苦
- 十余年来都被蒙在鼓里
- 被冤枉成罪犯
- 丈夫是她痛苦的源头
- 只有母亲会一直陪在犯人身边
- 冤狱令人生瞬间破碎
- 17年半才洗刷了冤屈
- 弟弟的绝望
- 交通意外令加害人家属走上绝路
- 因顶罪而导致的悲剧
- 加害人任职的机构受到强烈谴责
- 过度指责酿成的悲剧
- 首次针对加害人家属的全国调查
- 既是被害人家属,也是加害人家属
- 第三章 互联网狙击
- 网络制裁
- 隐私被传上网络
- 与网络共生的网暴
- 犯人父母的照片被疯传
- 犯人父亲的穿着被批评
- 网络风向,瞬息万变
- 网络暗语下的攻击
- 行政机关对网络侵害的关注
- 因随意发言背负刑事责任
- 第四章 青少年犯罪,预防比惩罚更有必要
- 逃避责任的家长
- 形迹可疑的孩子
- 批评与同情的界限
- 忽略了孩子求救的信号
- 重视孩子的情感发育
- 畸形的亲子关系
- 大恶始于小恶
- 青少年群体犯罪
- “人世间”的可怕
- 部落内部的审判
- 被害人遭遇二次伤害
- “体感治安恶化”
- 记者复杂的情绪
- 危险的媒体争夺战
- 第五章 各国对加害人家属的关注
- 英国:1988年成立非政府援助组织
- 英国:重点援助加害人子女
- 澳洲:关注儿童之间的交流
- 美国:社会大众鼓励、开导加害人母亲
- 美国:政府推动狱中课程
- 日本:2008年成立民间组织
- 日本:一句话就能改变人的想法
- 抱着矛盾的心态,从事援助工作
- 各种意见互相激荡,才是健全的社会
- 是什么使罪行发酵?
- 援助加害人家属任重道远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