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用户推荐指数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2千字
字数
2017-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中国制度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成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标志。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缘起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掌政权,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本书分别从中国政治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中的政治继承、中国政治中的党政决策、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的干部培养选拔制度、中国的纪检监察制度、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中国的基层自治制度几个部分具体阐述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与特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总序
- 绪论 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一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决定因素
- 二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 第一章 中国政治与中国共产党
- 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方式
- (三)中国共产党的特征:人民性、代表性和先进性
-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 (一)中国共产党通过党员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党组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实施领导
- (二)中国共产党通过主导政策制定、政府内党组织、政府人事任免等方式对各级政府实施领导
- (三)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级党委、政法委等对各级司法机关实施领导
- (四)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央军委、各级部队中的党委和政治委员、政治机关以及基层党支部、军人党员实现对全国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
- (五)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 三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一)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
- (二)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 (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第二章 中国政治中的党政决策
- 一 决策体制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一)中国决策体制的四大系统
- (二)党政决策的议程设置:从国家意志到社会倡议
- (三)党政决策的参与结构:由一元主导到多元参与
- (四)党政决策的过程:由体制内互动到内外广泛互动
- 二 政策的拟定和商议
- (一)分权式政策草拟
- (二)广泛吸纳意见
- (三)部委平行协商
- 三 政策的协调与统合
- (一)党中央层面的协商机制
- (二)国务院层面的协商机制
- 四 最高决策集体的拍板定案
- 五 与西方决策体制的比较
- (一)与西方决策体制中较常见的相互制衡的特点比较,中国决策体制更强调协商共识的重要性
- (二)同西方国家多使用“罗伯特议事规则”和“多数决”规则决策不同,中国党政决策的特点是更讲究“统分结合”“多轮互动”
- (三)与西方“多元主义”原则下重大利益团体参与主导政策过程不同,中国的政策参与方式更强调决策者主导,通过走“群众路线”,对问题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做决策
- 第三章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与酝酿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完善
-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和优势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身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机制
-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与组织体系
-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产生机制
- (三)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运行机制
- (四)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机制
- (五)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机制
- (六)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群众机制
- (七)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机制
- 四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和“两院制”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应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发展现实
- (二)西方“三权分立”和“两院制”的固有弊端愈来愈明显
-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议会制度的区别
- 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与执政党的政治领导的关系
- (二)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同级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 (三)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
- (四)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
- 第四章 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 一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性与发展历程
-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类型与特性
- (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发展历程
- 二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统一性与灵活性运转
- (一)中央与地方的立法关系及运行
- (二)中央对地方的人事管理制度及运行
- (三)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管理制度及运行
- (四)中央领导下的地方政府对口支援制度
- (五)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及运行机制
- 三 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依据
- (一)历史根据:中国发展的历史影响
- (二)理论根据: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基础
- (三)现实根据:复杂的中国现实国情
- (四)国际视野:符合世界工业化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些共性
- 四 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法治化
- 第五章 中国的干部培养选拔制度
- 一 干部管理的原则及程序
- (一)干部的界定
- (二)干部培养选拔的总原则
- (三)中国共产党任免干部的主要程序
- 二 干部培养选拔制度的历程及其实践
-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
-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5月至1976年)
- (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1977—1987年)
- (四)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以后至20世纪末期
- 三 21世纪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发展
- (一)推进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建设
- (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创新
- (三)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经验总结与展望
- 第六章 中国的纪检监察制度
- 一 中国纪检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程
-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纪检监察制度的发展历程
- (二)中国行政监察的建设历程
- 二 纪检监察的机构设置和职能
- (一)中央纪检监察的机构设置
- (二)纪检监察的对象和职责
- (三)监察机关的权限
- 三 中国纪检监察工作取得的成效
- (一)保证和推动了中央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维护政令畅通
- (二)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 (三)干部从政行为和权力使用更加规范
- (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 四 中国纪检监察制度的特点
- (一)中国纪检监察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三)中国反腐败的力度非常强,有腐必反,违法必究
- 第七章 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
- 一 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脉络:从政治协商到协商民主
- (一)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脉络
-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多形态拓展
- (三)中国协商民主的政策框架
- 二 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内涵和制度功能
-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内涵:多层次协商
-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功能
- 三 中国协商民主的多元实践过程:层次清晰,形式多样
- (一)以人民政协为主体平台的政治协商
- (二)制度化的群众路线
- 四 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特殊背景和未来走向
- 第八章 中国的基层自治制度
- 一 城乡分治下基层自治体制的形成与初始格局
- 二 村民自治体制的确立及其结构
- 三 “海选”与民主管理:农村的民主化方向
- 四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自治体制的变革与结构
- 五 基层群众自治:中国民主发展的基础性社会工程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