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介绍了生物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应用现状与进展。

内容简介

靶向药物涉及到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最新进展,我国医务人员对靶向治疗熟悉程度远不及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上迫切需要此类专著,而我国缺乏相应的专著与教材。本书主要介绍生物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应用现状与进展,阐述其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疗效预测、耐药机制及其与化放疗等联合应用情况。本书适用于呼吸科、肿瘤科医生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肺癌分子发病机制
  • 第一节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 一、癌基因
  • 二、抑癌基因
  • 第二节 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 一、信号转导通路的基本组成
  • 二、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基本通路
  • 第三节 肿瘤侵袭、转移与血管生成
  • 一、肿瘤侵袭、转移的基本过程
  • 二、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
  • 三、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
  • 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肿瘤
  • 一、细胞凋亡的特征
  •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 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 四、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肺癌免疫及其逃避
  • 第一节 肿瘤免疫
  • 第二节 肿瘤免疫逃避机制
  • 第三节 免疫检查点
  • 一、CTLA-4
  • 二、PD-1
  • 三、PD-L1
  • 四、联合治疗
  • 五、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肺癌驱动基因
  • 第一节 总论
  • 第二节 肺腺癌驱动基因
  • 一、EGFR突变
  • 二、ALK基因融合
  • 三、KRAS和NRAS
  • 四、ROS1
  • 五、BRAF
  • 六、HER2(ERBB2)
  • 七、RET
  • 八、NTRK1
  • 九、MEK1
  • 十、MET
  • 第三节 肺鳞癌驱动基因
  • 一、FGFR1
  • 二、DDR2
  • 三、PIK3CA
  • 四、PTEN突变和缺失
  • 第四节 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
  • 第五节 结语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 第一节 EGFR的结构特性
  • 第二节 EGFR信号通路
  • 一、配体激活及受体二聚化
  • 二、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 三、信号的衰减
  • 第三节 EGFR信号通路在癌变中的作用
  • 一、EGFR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二、EGFR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 三、EGFR突变在肿瘤中的意义
  • 四、针对EGFR的抗肿瘤治疗
  • 第四节 EGFR在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 一、EGFR在肺癌中的表达
  • 二、EGFR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三、针对EGFR的肺癌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可逆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 第一节 可逆性抑制剂的结构和药理作用
  • 一、吉非替尼(ZD1839,Iressa)
  • 二、厄洛替尼(OSI-774,Tarceva,Erlotinib)
  • 三、埃克替尼(Icotinib,Conmona)
  • 第二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 一、一线治疗
  • 二、二线、三线治疗
  • 三、联合放疗
  • 四、联合化疗
  • 五、肺泡细胞癌
  • 六、老年或高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 七、维持治疗
  • 第三节 疗效预测因素
  • 一、EGFR突变与疗效
  • 二、EGFR扩增和表达水平
  • 三、KRAS突变
  • 四、14-3-3蛋白
  • 五、皮疹
  • 六、吸烟和疗效
  • 第四节 获得性耐药机制及其克服
  • 一、获得性耐药的定义
  • 二、T790M突变
  • 三、c-MET扩增-激活依赖于ErbB3的PI3K通路引发耐药
  • 四、解决之路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第二代、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 第一节 第二代不可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一、阿法替尼
  • 二、Dacomitinib
  • 第二节 临床疗效
  • 一、一线治疗
  • 二、EGFR TKI失败后
  • 三、少见突变患者
  • 第三节 第三代EGFR-TKIs
  • 一、AZD9291
  • 二、CO-1686(Rociletinib)
  • 三、HM61713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
  • 第一节 EGFR单克隆抗体作用机制及其种类
  • 一、作用机制
  • 二、种类
  • 三、EGFR单抗与EGFR-TKIs的比较
  • 四、耐药
  • 第二节 常用的抗EGFR单克隆抗体
  • 一、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爱必妥)
  • 二、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泰欣生)
  • 三、帕尼单抗(Panitumumab)
  • 四、Necitumumab(IMC-11F8/LY3012211)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 第一节 皮肤毒性
  • 一、皮疹
  • 二、色素沉着
  • 三、浅表毛细血管扩张症
  • 四、干燥症和瘙痒症
  • 五、毛发生长和颜色异常
  • 六、甲周炎和指甲改变
  • 七、皮疹的临床意义
  • 八、分级
  • 九、EGFR-TK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处理
  • 十、皮疹、皮肤干燥及瘙痒的处理方法
  • 十一、预防
  • 十二、甲沟炎的处理方法
  • 十三、患者教育
  • 第二节 皮肤不良反应以外其他反应的处理
  • 一、胃肠道反应
  • 二、间质性肺炎(ILD)
  • 三、其他不良反应
  • 第三节 EGFR-TKIs减量或停药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蛋白激酶C抑制剂
  • 第一节 蛋白激酶C的结构和分布
  • 一、蛋白激酶C的结构
  • 二、蛋白激酶C的分布
  • 第二节 蛋白激酶C的信号传导通路和作用
  • 一、PKC的信号传导通路
  • 二、PKC作用
  • 第三节 PKC抑制剂临床前研究及应用
  • 一、PKC与普通疾病关系
  • 二、PKC与肿瘤的关系
  • 三、PKC调节剂的临床应用
  • 四、人们对PKC调节剂存在质疑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与肺癌治疗
  •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
  • 一、死亡受体途径
  • 二、线粒体凋亡途径
  • 三、内质网凋亡途径
  • 四、细胞核凋亡途径
  • 五、细胞凋亡的新形式
  • 第二节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家族(Bcl-2)
  • 一、Bcl-2家族蛋白及其结构特征
  • 二、Bcl-2家族的作用机制
  • 三、针对Bcl-2靶点的药物研制和临床应用前景
  • 第三节 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
  • 一、IAP家族蛋白及其结构特征
  • 二、IAP的作用机制
  • 三、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
  • 四、存活素(Survivin)
  • 第四节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
  • 一、TRAIL的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
  • 二、针对TRAIL靶点的药物研制和临床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多靶点抑制剂及其他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
  • 第一节 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一、阿法替尼(Afatinib)
  • 二、达克替尼(Dacomitinib)
  • 三、拉帕替尼(Lapatinib)
  • 四、舒尼替尼(SU11248、Sutent、Sunitinib)
  • 五、凡德他尼(Zactima,Vandetanib)
  • 第二节 c-KIT,PDGFR
  • 第三节 PI3K
  • 第四节 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功能
  • 第五节 MEK抑制剂(小分子)
  • 一、U0126
  • 二、司美替尼(Selumetinib、AZD6244、ARRY-142886)
  • 三、曲美替尼(Trametinib,Mekinist)
  • 第六节 RAF小分子抑制剂
  • 一、药代动力学
  • 二、不良反应
  • 三、临床应用
  • 第七节 mTOR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
  • 一、mTOR信号通路
  • 二、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
  • 第八节 环氧化酶抑制剂
  • 第九节 c-MET
  • 一、抗HGF单克隆抗体
  • 二、激酶抑制剂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肺癌血管生成机制及治疗
  • 第一节 血管生成机制和调控
  • 一、肿瘤血管生成
  • 二、肺癌血管生成的特点和调控
  • 第二节 抗肺癌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策略
  • 第三节 抗肺癌血管生成抑制剂
  • 一、针对VEGF或VEGFR的药物
  • 二、其他有血管抑制作用的药物
  • 第四节 血管破坏制剂
  • 一、作用机制与分类
  • 二、小分子血管破坏剂
  • 三、毒性反应
  • 第五节 抗肺癌血管生成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
  •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 一、VEGF家族及其结构
  • 二、VEGF受体家族及其结构
  • 第二节 VEGF单克隆抗体
  • 第三节 VEGFR单抗
  • 一、药理作用
  • 二、药代动力学与Ⅰ期临床研究
  • 第四节 VEGF-TRAP
  • 第五节 VEGF靶向临床应用与地位
  • 一、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多样性
  • 二、微环境多变性
  • 三、肿瘤细胞异质性
  • 第六节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疗效预测因素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 第一节 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主要信号通路
  • 一、血管新生概念
  • 二、血管新生过程
  • 三、正常血管新生和肿瘤血管新生的区别
  • 第二节 多靶点抗血管生成小分子抑制剂
  • 一、双通路抑制剂
  • 二、三通路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 第三节 多激酶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
  • 一、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 二、手足综合征(HFS)
  • 三、高血压
  • 四、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十五章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 第一节 出血
  • 一、机制
  • 二、临床表现
  • 三、处理
  • 第二节 高血压
  • 一、机制
  • 二、临床表现
  • 三、治疗
  • 第三节 蛋白尿
  • 一、机制
  • 二、临床表现
  • 三、处理
  • 第四节 血栓栓塞
  • 一、机制
  • 二、临床表现
  • 第五节 其他毒性
  • 一、胃肠道穿孔
  •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
  • 三、声音改变
  • 四、黏膜炎、胃肠和皮肤毒性
  • 五、疲乏
  • 六、转氨酶升高
  • 七、神经并发症
  • 八、手足综合征
  • 九、骨髓抑制
  • 十、可逆性后脑白质综合征(RPLS)
  • 十一、伤口愈合障碍
  • 十二、其他少见严重毒性
  • 参考文献
  • 第十六章 分子靶向药物与放射治疗的联合治疗
  • 第一节 分子靶向药物和放射治疗联合增效作用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分子靶向药物和放射治疗联合的临床前研究
  • 第三节 分子靶向药物和放射治疗联合的临床应用
  • 第四节 分子靶向药物和放射治疗的联合策略
  • 一、癌细胞分子调节网络的鲁棒性与多靶点联合
  • 二、时间窗口与序贯、同步方式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肺癌的基因治疗
  •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策略
  • 一、基因治疗的方法
  • 二、携带目的基因的载体
  • 三、基因治疗的策略
  • 第二节 针对抑癌基因的基因治疗
  • 一、p53基因替换治疗
  • 二、p16基因的替换治疗
  • 三、FUS1基因的替换治疗
  • 四、展望
  • 第三节 针对癌基因的基因治疗
  • 一、反义核酸技术
  • 二、核酶技术
  • 第四节 溶瘤腺病毒
  • 一、溶瘤腺病毒的作用机制
  • 二、溶瘤腺病毒的种类及应用
  • 三、联合化疗和放疗发挥协同作用
  • 四、临床试验
  • 五、未来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第十八章 肺癌疫苗
  • 第一节 肺癌抗原及其免疫
  • 一、肿瘤免疫应答概述
  • 二、肺癌中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 第二节 黑素瘤抗原A3结构及其疫苗
  • 一、临床前研究
  • 二、Ⅰ期临床研究
  • 三、Ⅱ期临床研究
  • 四、Ⅲ期临床研究
  • 第三节 BLP疫苗
  • 一、Ⅰ期临床研究
  • 二、Ⅱ期临床研究
  • 三、Ⅲ期临床研究
  • 第四节 MUC1疫苗
  • 一、MUC1合成肽链疫苗
  • 二、MUC1合成糖链疫苗
  • 三、MUC1为靶点的细胞型疫苗
  • 四、MUC 1核酸疫苗
  • 第五节 GVAX疫苗
  • 第六节 抗EGF疫苗
  • 第七节 其他抗原特异性疫苗
  • 一、以神经节苷脂为靶点的疫苗治疗
  • 二、肿瘤细胞疫苗
  • 三、树突状细胞疫苗(DC-Vacs)
  • 参考文献
  • 第十九章 肺癌免疫细胞治疗
  • 第一节 DC疫苗
  • 一、DC亚群
  • 二、不同的DC亚群诱导不同的免疫反应
  • 三、DC和免疫耐受
  • 四、DC瘤苗需要考虑的因素
  • 第二节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 一、ACT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角色
  • 二、ACT在肿瘤治疗中的分类
  • 三、ACT的动物模型
  • 四、ACT对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
  • 五、ACT对肺癌的治疗作用
  • 六、对表达异基因抗原肿瘤的治疗
  • 七、对表达病毒抗原的肿瘤患者的治疗
  • 八、ACT使用基因修饰的淋巴细胞
  • 九、提高ACT治疗的策略
  • 第三节 肺癌的免疫治疗概况
  • 一、DC细胞疫苗
  • 二、G-CSF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
  • 三、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来源的疫苗
  • 四、BCG修饰的肿瘤细胞来源的疫苗
  • 五、基于EGF的瘤苗
  • 六、HER2/neu瘤苗
  • 七、MUC1瘤苗
  • 八、IDM-201瘤苗
  • 九、Belagenpumatucel-L瘤苗
  • 十、恶性黑色素瘤相关性抗原A3(MAGE-A3)
  • 第四节 肿瘤免疫耐受和逃逸的主要机制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章 针对免疫checkpoint免疫治疗
  • 第一节 CTLA-4
  • 一、Ipilimumab
  • 二、Tremelimumab
  • 三、临床疗效的评估
  • 四、与疾病转归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 第二节 PD-1/PD-L1
  • 一、抗PD-1抗体
  • 二、抗PD-L1抗体
  • 三、有效的疗效预测因子
  • 第三节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一章 蛋白酶体抑制剂
  • 第一节 蛋白酶体的结构和功能
  • 一、蛋白酶体的结构
  • 二、蛋白质的泛素化和降解
  • 三、蛋白酶体的功能
  • 第二节 蛋白酶体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 一、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分类
  • 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 三、Bortezomib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二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 第一节 IGF-ⅠR结构与功能
  • 一、IGF-ⅠR结构
  • 二、IGF-ⅠR功能
  • 第二节 IGF-ⅠR临床应用
  • 一、抑制IGF-ⅠR的表达
  • 二、抑制IGF-ⅠR的功能
  • 三、阻断IGF-ⅠR的信号传导通路
  • 四、与肺癌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三章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
  • 第一节 信号传导抑制剂
  • 一、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
  • 二、c-KIT抑制剂
  • 三、mTOR抑制剂
  • 四、EGFR抑制剂
  • 五、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
  • 第二节 血管生成抑制剂
  • 一、VEGF抑制剂
  • 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抑制剂
  • 第三节 凋亡调节因子
  • 一、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性基因2(B cell lymphoma 2,Bcl-2)拮抗药
  • 二、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
  • 第四节 蛋白酶体抑制剂
  • 第五节 免疫治疗
  • 一、p53肿瘤疫苗
  • 二、BB10901
  • 三、BEC2
  • 四、针对checkpoint免疫治疗
  • 五、其他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四章 EGFR 突变NSCLC的治疗
  • 第一节 一线治疗
  • 第二节 维持治疗
  • 第三节 二线治疗
  • 第四节 交替治疗
  • 第五节 辅助治疗
  • 第六节 新辅助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五章 融合基因以及少见驱动基因突变NSCLC治疗
  • 第一节 ALK融合基因
  • 一、ALK融合基因简介
  • 二、ALK融合基因的检测方法
  • 三、一代ALK抑制剂
  • 四、二代ALK抑制剂
  • 第二节 ROS1融合基因
  • 第三节 KRAS突变
  • 第四节 RET融合基因
  • 第五节 HER2突变
  • 第六节 BRAF突变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六章 肺癌脑转移的分子靶向治疗
  • 第一节 EGFR-TKIs
  • 第二节 ALK融合基因
  • 一、Crizotinib(XALKOR,克唑替尼)
  • 二、Ceritinib(ZYKADIA,色瑞替尼)
  • 三、Alectinib
  • 四、AP26113
  • 第三节 联合全脑放疗
  • 第四节 其他
  • 一、VEGF抑制剂
  • 二、脑部放疗的毒性和海马功能保护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七章 伴随诊断
  • 第一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概述及其临床意义
  • 二、EGFR突变检测人群、样本类型及质量控制
  • 三、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学
  • 四、血液EGFR突变检测
  • 五、耐药患者的再活检与再检测
  • 六、EGFR基因扩增和蛋白过表达
  • 第二节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融合
  • 一、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概述及其临床意义
  • 二、ALK融合基因检测人群
  • 三、检测样本的获取及处理
  • 四、ALK融合基因检测方法学
  • 第三节 其他驱动基因
  • 一、c-MET基因扩增和14外显子剪切位点突变
  • 二、KRAS基因突变
  • 三、其他少见突变
  • 第四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八章 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Ⅰ期临床试验
  • 一、靶向治疗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终点
  • 二、靶向治疗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选择
  • 第三节 Ⅱ期临床试验
  • 一、靶向治疗药物Ⅱ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终点
  • 二、随机化Ⅱ期临床试验设计
  • 第四节 Ⅲ期临床试验
  • 一、靶向治疗药物Ⅲ期临床试验受试人群的选择
  • 二、靶向治疗药物的Ⅲ期临床试验设计
  • 第五节 总结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