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68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与125年的商务印书馆结缘,与中国的文化事业同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庆祝商务印书馆成立125周年而结集的论文集,主要收录商务印书馆重要的作译者和员工所撰写的与商务印书馆交往的过程,尤其是参与商务印书馆的各个项目的经历,以及一些事件追忆。其中大部分文章来自商务印书馆2017年120年馆庆和2022年125年馆庆期间的“我与商务印书馆”征文活动中的来稿。编目顺序按作者与商务印书馆发生交往的年代顺序。
从这些文章中可以体现出商务印书馆在中国学术文化界的广泛交往与影响,反映出商务印书馆的历史传承和出版精神。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商务印书馆历史上的员工或其后人的回忆文章,可作为馆史的史料。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前言
- 上册
- 六十年之回顾
- 忆商务印书馆电影部
- 商务印书馆前期的推广和宣传
- 一、推广科的组织
- 二、推广工作
- 三、宣传工作
- 四、借鉴和前瞻
- 我的祖父黄葆戉
- 一、黄葆戉与商务印书馆
- 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部分书籍
- 三、黄葆戉在商务印书馆时的一些交往
- 1.黄葆戉与李拔可
- 2.黄葆戉与陈叔通
- 3.黄葆戉与吴待秋
- 父亲罗家伦与商务印书馆
- 略谈商务印书馆印刷部门的管理方法
- 父亲冯定革命人生的起点
- 追忆商务总务处片段
- 值得怀念的十年
- 回忆发行所点滴
- 1.义务推销员
- 2.廉价部的特殊任务
- 3.漂亮的文仪柜
- 商务发行所忆旧
- 我在商务印书馆厦门分馆
- 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商务印书馆
- 一、迁京初期(1952—1953)
- 二、重大进展(1954)
- 三、三年里的成就(1954—1957)
- 四、两社的“合”与“分”(1954.5—1958.4)
- 口述:我在商务一辈子
- 一、初入商务
- 在印刷厂排字
- 与张菊老的一面之缘及“张元济图书馆”诸事
- 阶级斗争的氛围下入了党
- 二、陈云与商务
- 关心工友,怀念商务
- 陈云同志参观上海商务旧址
- 三、公私合营中的商务
- 驻馆董事
- 赎买股票与排印教材
- 调北京,负责搞“审干”
- 四、我眼中的陈翰伯
- 商务恢复独立建制,来了这么几部分人
- “反修防修”运动中的陈翰伯
- “人弃我取”,网罗人才
- 五、“文革”前后
- “我回北京,绝不会忘了你们的!”
- 查“五·一六”分子运动
- 孤身一人运文化部干校档案
- 在出版局帮陈翰伯落实“右派改正”
- “请你中午让我休息一刻钟”
- 六、主持商务印书馆工作
- 汉译名著
- 中外语文工具书
- 七、收回版权,走出国门
- 收回版权自主经营
- 给外国人点儿甜头
- 八、商务的传统与前途
- 加强与学术机构合作,同时培养自己的力量
- 商务的传统是财富
- 人才是关键
- 一九五四年以来
- 五十年代开始的深厚缘分
- 千秋功业
- 良师益友
- 我与商务印书馆的书缘
- 一、对商务印书馆的最初印象
- 二、成为商务印书馆的约稿人和著译者
- 三、商务印书馆和翻译协会的认可
- 商务印书馆对我国西班牙语教学建设的贡献
- 新中国高校西班牙语专业的创建
- 商务印书馆的橄榄枝
- 我与商务印书馆的百年书缘
- 我妈妈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三十三年
- 工具书成了我和商务印书馆关系的纽带
- 笔墨因缘五十年
- 一、在北京编译社为商务译书
- 二、在改革开放时代为商务译书
- 三、涉足语文辞书
- 四、商务给我出了两部著作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出版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
- 我与商务印书馆
- 严谨认真的商务人
- 脍炙人口的商务书
- 我所熟悉的商务印书馆
- 六十多年历久弥深的战友情谊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我与商务印书馆
- 谈谈1970年《新华字典》的修订
- 曹乃木先生访谈录
- 在通州搞师范教育
- 与编字典结缘
- “二曹”一起主持《新华词典》的编纂
- 周恩来总理接见
- 给吕叔湘先生校错正讹
- 商务印书馆:我的良师益友
- 《汉英词典》
- 《翻译论集》与“林译小说丛书”
-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
- 《翻译漫谈》
- 《英语世界》
- 《语言战略研究》
- 我在商务的难忘往事
- 一、七十年代末许国璋《英语》教材的修订再版
- 二、八十年代策划并参与编译《精选英汉汉英词典》
- 三、九十年代主持召开北京地区辞书编辑与出版座谈会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商务印书馆
- 逾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 《现代日汉大词典》编写忆往
- 《现代日汉大词典》编写背景
- 《现代日汉大词典》编写过程
- 商务印书馆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担当
- 新世纪的修订和传承
- 辞书情缘四十载
- 因缘巧合走上词典编纂之路
- 可敬的商务编辑们
- 商务印书馆的远见——《乌克兰语汉语词典》
- 商务印书馆的胸怀——《新时代俄汉详解大词典》
- 半个商务人
- 我参与《辞源》修订工作的历史回忆
- 一、我随陈翰伯同志组织的词典调查组开始,长期从事辞书出版管理工作
- 二、《辞源》修订工作从启动到完成的历程
- 三、陈原说:“编词典的工作不是人干的,但它是圣人干的!”
- 我与商务印书馆有缘
- 我与商务印书馆的缘分
- 1978年:受商务印书馆委托,接受国家任务
- 1979—1982年:制作10万张卡片,完成70%
- 1982—2008年:工作调动,卡片遭劫,编写中断
- 2008—2012年:全心投入,电脑编排
- 2012—2014年:与商务再续前缘,词典出版
- 在商务印书馆的日子
- 我与商务印书馆
- 我与“商务”的情缘
- 一套传授“仰望”的书
- 关于商务印书馆策划出版“日本丛书”的回忆和感想
- 对商务印书馆的感念
- 嫁衣绣出缘深浅
- 约定里饱含着见识
- 词典是怎样炼成的
- 等待是一种信任
- 我和商务印书馆的缘分
- 记与商务交往的二三事
- 学术出版重镇,民族文化标杆
- 我的怀念
- 最早认识老编辑唐锦泉先生
- 吴泽炎先生支持拙作在商务出版
- 高崧先生审读我的书稿
- 杨德炎先生帮我圆修订《郑振铎论》之梦
- 商务印书馆:一座神圣的殿堂
- 我与商务的因缘
- 一本小书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道路
- 我与商务印书馆的缘分
- 视野与担当
- 一个地理学人心目中的商务印书馆
- 结缘商务四十载书卷飘香人未老
- 我与商务印书馆的不解之缘
- 由《简明法语教程》结识商务印书馆的三代法语编辑
- 商务有个地理编辑室
- 我与商务印书馆的情缘
- 青春常在的百年老店
- 祝贺与希望
- 我与商务印书馆
- 对出版业的一点希望
- 我与商务印书馆的缘分
- 商务印书馆建构了中国学人的精神之家
- 翻译也是陈述思想的方式
- 我与商务印书馆:从受教到合作的经历
- 我与商务结缘三十年
-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 和商务印书馆工作交往二三事
-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
-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
- 《对外汉语研究》杂志
- 我与商务印书馆二三事
- 下册
- 商务印书馆将我的讲稿变成了书
- 我与商务印书馆
- 引领出版时尚 孕育精品文化
- 我与商务初相识
- 我与商务深互动
- 我成为商务作者与编者
- 蒲公英的种子:我与商务印书馆
- 发掘地理知识精髓的优秀文化载体
- 和商务印书馆一起走过的岁月
- 我与书,以及汉译名著
- 我与商务好有缘
- 一、加盟香港商务
- 二、杨总和我两相知
- 三、我和北京商务的情谊
- 四、周总的眼光和支持
- 五、企盼合作谱新曲
- “商务”并非唯商是务,“印书馆”并非仅仅印书
- 一、初识商务人
- 二、感恩出版拙著
- 三、助力研制“规范汉字表”
- 四、出版“皮书方阵”
- 五、举办“汉语盘点”活动
- 六、编纂“华语词典”
- 七、创办《语言战略研究》
- 八、支持辞书学会工作
- 我与商务印书馆结缘
- 我与商务印书馆的两次结缘
- 商务印书馆的对外汉语教学深厚情怀
- 商务印书馆与当代汉语词汇学研究
- 百年老店 时代先锋
- 文化担当与至善品格
- 引领正确的学术方向 推动语言学科健康发展
- 我与商务印书馆:因缘·书缘·情缘
- 一、因缘
- 1.读书购书:仰慕商务图书
- 2.聆听陈原演讲:间接感悟商务
- 3.山水宾馆恳谈:与商务喜结良缘
- 二、书缘
- 1.服务发布会,赶印毛坯书
- 2.追赶进度,应急“扣人”
- 3.标题年号从内容年改为出版年
- 4.专家型编辑:余桂林
- 三、情缘
- 1.“水与火”的历练:联席审稿会
- 2.审稿冷酷无情
- 3.金婚几年活动
- 4.汽车接送走心
- 四、余言
- 九旬老人的心愿
- 我和商务印书馆的书缘
- 商务印书馆与我的不解之缘
- 书香致远,墨卷至恒
- 成为忠实读者
- 成为商务的作者
- 感悟商务气质
- 感恩商务馆:从读书学习到教学研究
- 一、仰望商务馆、感恩“商务书”
- 二、走进商务馆、结识“商务人”
- 三、感谢商务馆、合办“学科会”
-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 我和商务印书馆的十五年
- 作者的我和商务
- “员工”的我和商务
- 作者兼“员工”的我和商务
- 商务印书馆:我的学术家园
- 一、商务的书籍,成为我青年时代的精神食粮
- 二、和商务的交往,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巨大魅力
- 三、对学术的信仰和敬畏,是商务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理念
- 四、商务是我们广大读者与作者的学术家园
- 在商言学
- 从读者到作者
- 一、痴迷的读者
- 二、终身受益的作者
- 商务印书馆是作者的温暖之家
- 亦师亦友,缘结商务
- 交友商务人,读写商务书
- 我与商务馆的汉语缘
- 在商务印书馆编《吕叔湘》画传
- 商务印书馆与我的希腊罗马史研究
- 为商务印书馆125年纪念说几句心里话
- 一
- 二
- 助力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劲力量
- 商务印书馆与我的语言学之路
- 我的商务缘
- 我和商务印书馆
- 我的读书、写书和商务印书馆
- 一、读书
- 二、写书
- 三、参与《辞源》修订
- 知识的提升与进展
- 商务精神印我心
- 商务印书馆:我的寻梦园
- 商务“求索”记
- 我的三次商务“破格”经历
- 一部大词典,十年合作路
- 与古俄语的一段学术情缘
- 语言生活研究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和践行者
- 友谊重于业务
- 东想西想说商务
- 我与商务印书馆的非商务往来
- 温故知新:与《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的七次相遇
- 第一次相遇感受——地理学研究区域差异
- 第二次相遇感受——多要素综合是区域研究难点
- 第三次相遇感受——在长时段中理解区域差异
- 第四次相遇感受——美国的中西部学派
- 第五次相遇感受——西部海岸学派
- 第六次相遇感受——观点影响到欧陆
- 第七次相遇——“一纵一横”的学术源流
- 我与商务印书馆
- 我与商务印书馆
- 我遇见了天使
- 词典,我永远的老师
- 商务,新商务!
- 从读者到作者
- 一
- 二
- 三
- 四
- 我和商务印书馆
- 我们的作品
- 商务印书馆助我语言研究之旅
- 图书馆结缘
- 《语言与国家》定情
- 商务馆成“家”
- 我与商务印书馆四代编辑的故事
- 我与《新华字典》的故事
- 电视播音员的良师益友
- 让《新华字典》成为孩子们必备的学习工具
- 我与《新华字典》融媒体版
- “典”燃的爱心
- 谈《孙毓棠诗集》的编辑出版
- 把阅读推广的重任担在肩上
- 岁月留痕
- 阅读推广,商务印书馆在行动
- 推广阅读,十年坚持不寻常
- 乡村阅读,扎根泥土育儿郎
- 紧跟时代,《新华字典》又起航
- 清流悠悠
- 那些如饥似渴地读“汉译名著”的岁月
- 阅读、翻译与研究
- 读者、收藏者、作者
- 发挥余热,与时俱进
- 1.《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
- 2.“西方语言学系列丛书”专家研讨会
- 3.商务版“剑桥应用语言学年度评论”丛书
- 4.《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
- 5.“剑桥应用语言学年度评论”丛书发布会暨“语言学名著译丛”研讨会
- 6.“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出版座谈会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二十辑语言类名著专家论证会
- 我和商务印书馆
- 我所认识的商务印书馆
- 从读者到译者:与商务印书馆为友
- 从良师益友到合作伙伴
- 文化高山
- 我与商务印书馆
- 一、遥望商务印书馆
- 二、与商务印书馆同城
- 三、与商务印书馆闹气
- 四、挤进商务印书馆著译者队伍
- 五、商务印书馆是我的学园
- 商务助我入哲门
- 我与商务印书馆
- “商务”其实最文化
- 我与商务印书馆的六本书之缘
-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 从读者到译者的四十年路
- 一
- 二
- 三
- 商务印书馆与我的语言学研究之路
- 译著对我的影响
- 从读者到译者
- 英汉语言学术语之间的对应性和精准性
- 语言学术语翻译的背景知识
- 从读“商务”的书,到当“商务”的作者
- 贺商务百廿五华诞 感恩福泽葡语学子
- 构建理论话语,发出中国声音
- 《还乡》的还乡
- 一衣带水 书海结缘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