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3千字
字数
2023-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传承中医药历史、弘扬中医药文化。
内容简介
本辑收录:《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的相融现象及其文化背景》《先秦两汉医疗文学研究述评》《看似胡说与骨子里的分数》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名医·名家访谈
- 医之路始于足下
- 典籍与文化
- 基于《黄帝内经》文本的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探析
- 一 《黄帝内经》的重新编次凸现了中国上古文明的真精神
- 二 今本《黄帝内经》实为“方技”思想之集大成者
- 三 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与社会文明演化适成“互补”之势
- 四 从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看其未来发展之可能
- 《黄帝内经》的道家文化解读
- 一 登天
- 二 天师
- 三 以妄为常
- 四 真
- 五 持满
- 六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 七 朴
- 八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 史官论气与《黄帝内经》中的气论
- 一 天人之际:史与医的渊源和关切
- 二 天气与星气
- 三 云气与风气
- 四 川以导气
- 五 望气与候气
- 六 冲气为和
- 结语
- 中医药文化与古典文学
- 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的相融现象及其文化背景
- 一 中医学对古典文学的影响
- (一)中医学促使“涉医文学”产生
- (二)中医学扩充古典文学的功能
- (三)中医学渗透文士生活实践
- 二 古典文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 (一)古典文学承载中医著述的记录与普及功能
- (二)古典文学影响中医著述的表现形式
- (三)古典文学增添医家文化素养
- 三 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相融的文化背景
- (一)关心现实人生——文医共同的精神传统
- (二)形象思维——文医共同的思维方式
- (三)“气”的理论——文医共同的哲学基础
- 为什么还要有文学治疗
- 一 文学作为治疗之传统源远流长
- 二 科学理性的一“神”崇拜与文学作为治疗的缺席
- 三 时代之精神状况呼唤文学治疗
- 先秦两汉医疗文学研究述评
- 前言
- 一 关于疾病、药物的文学书写研究
- (一)有关文学中疾病与药物的考证
- (二)有关文学家疾病体验的探究
- 二 关于医学与养生思想的研究
- 三 关于医疗与文学之关系的研究
- (一)医疗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
- (二)文学对医疗的影响研究
- 四 关于文学治疗功能的研究
- 结语
- 秦汉简涉医类文献校读札记
- 一 关沮周家台秦简部分
- (一)关沮秦简三四五简文曰:
- (二)关沮秦简三二九、三三○简文曰:
- (三)关沮秦简三六七简文:
- (四)关沮秦简医方简三七七简至三七八简文曰:
- (五)关沮秦简医方简三七四简文曰:
- 二 悬泉汉简部分
- (一)《市药记》释文如下:
- (二)悬泉汉简编号II90DXT0111①:92简有如下内容:
- (三)《悬泉汉简(贰)》编号II90DXT01132:38有如下内容:
- 看似胡说与骨子里的分数
- 一 孟浪之言——《庄子》养生思想对原始生死观的继承
- (一)鱼鸟互化与庄子化生思想
- (二)化鱼而生与庄子生死等观
- (三)鱼鸟互化与庄子追求精神自由
- 二 妙道之论——《庄子》养生思想对原始生死观的超越
- 三 鼓舞变化的养生文字
- 四 尽有分数的文章书写
- 五 《庄子》养生书写的思维基础
- 结语
- 唐代医疗文学研究的文化阐释空间
- 一 医理、治疗与文学观念的演进
- 二 疾病体验与文人的文学书写
- 三 医疗史与文学史的交互空间
- 宋代谣谚中的医养观
- 一 医药观念
- 二 养生观念
- 三 尚医观念
- 结语
- 《金瓶梅》壬子日考论
- 一 壬子日的中医学内涵与文学性表达
- 二 壬子日药物与《金瓶梅》成书时间
- 三 壬子日与词话本、绣像本《金瓶梅》
- 丽娘之死:明清文学与医学中的所欲不得和医疗
- 一 所欲不得
- 二 丽娘的药、阴阳易
- 三 师尼寡妇异治
- 文化比较视域下的心理失能研究
- 一 《古今笑》与强迫症的回溯诊断
- 二 《古今笑》中的洁癖
- 三 《古今笑》的失能研究批评
- 结语
- 明清小说痘疹知识的民间认知模式与通俗叙事路径
- 一 痘源信仰:各方“痘神”与胎内“热毒”
- 二 痘症描摹:“见喜”“舌彊”与毁容
- 三 疗痘之术:民间药方、惊痘方法与祈禳叙事
- 中医“情志”与林黛玉典型型塑及当代启思
- 一 黛玉之病究由何起?
- 二 情志致病:不良情志对身体的反噬
- 三 疾病对性情的反噬
- 四 以情胜情:情志治病对当代的启悟
- 学术动态
- 出土医学文献数术文化研究述要
- 一 数术之学对中医学的作用与价值
- 二 出土数术简帛文献概要
- 三 出土医学简帛记载的数术内容
- (一)导引行气与服食
- (二)房中
- (三)巫术与祝由
- (四)相术
- 地不爱宝 片羽重现
- 一 地不爱宝:《天回医简》的考古挖掘
- 二 片羽重现:《天回医简》的整理出版
- (一)《脉书》:沟通脉诊与经脉
- (二)《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处方用药
- (三)《刺数》:刺法桴鼓
- (四)《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色脉验藏
- (五)其他:疗马与残篇
- 三 《天回医简》与简帛医学“扁鹊医派”
- 结语
- 明清时期医者的地域与身份
- 一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医者群体研究
- 二 身份认同视角下医者的自我塑造
- 三 江南文化及其医者形象
- 注释凡例
- 征稿启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