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3千字
字数
2023-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旨在从中华文化的视域切入历史理论的探讨。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历史、历史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应系列重大国家政策的出台,历史研究中起。
在这种大背景下,本书以求真、明理、显历史思想与历史理论的探讨。具体而言就是,基于中国本土历史与社会实际,结合学术现状,汲取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优秀成果,探寻某些具体历史理论问题的文化根脉、历史根基、思想渊源、人文精神,努力揭示中国历史的内在精神气韵。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主要内容及思路方法
- 三 价值意义
- 第一章 中华文化蕴含当代历史研究的有益智慧
- 第一节 “中道”对破除二元对立思维的意义
- 一 中庸
- 二 中和,万物并育相生
- 三 中道融合,万物并育相生
- 第二节 人文与科学:善恶褒贬再认识
- 一 善恶褒贬之本体论
- 二 “史学即史料学?”
- 三 道德判断非科学判断
- 四 深刻认识道德标准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及现代价值
- 第二章 史学传统中富有启示的思想资源
- 第一节 文化实践视域下《大学》“格物”释义辨析
- 一 程颐、朱熹之前对“格物”释义重于“善恶”
- 二 程颐、朱熹“穷理至极”不能在实践根本上实现“明德”
- 三 “为善去恶”与“格除物欲”说更符合《大学》本义,且更具实践意义
- 结论
- 第二节 明德:印光“劝善”思想研究
- 一 心系民生疾苦,力倡因果
- 二 重视家教母教
- 三 圆融儒释道,出世入世相结合
- 四 力戒虚言,知行合一
- 第三节 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世”取向
- 一 马克思主义史学何以要“经世”?
- 二 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经世”?
- 三 马克思主义史学“经世”的意义与启示
- 第四节 “天人合一”对瘟疫史研究的思想价值
- 一 天人背离与瘟疫的产生及流行
- 二 “天人合一”对瘟疫史研究的究竟之处
- 三 天人合一,生态和谐之根本路径
- 第三章 敬畏历史
- 第一节 历史意识: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
- 一 进入历史与后世考评
- 二 现世与历史之间的平衡
- 三 不朽理念的“同世”性、主观性与后世承担性
- 第二节 善恶轴心论:以《史记》为中心
- 一 由《春秋》笔法看“善恶轴心”
- 二 由《史记》所记“天人关系”看“善恶轴心”
- 三 由中华文化来看“善恶轴心”
- 第三节 南昌西汉海昏侯文化释读
- 一 海昏侯刘贺跌宕起伏的短命人生
- 二 放荡不羁,不守儒家礼法
- 三 因果相报,如影随形
- 第四章 中华文化与新时代历史研究
- 第一节 文化自信与新时代历史研究中国本土化转向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新时代历史研究转向的标志及表现
- 三 基于文化认同,历史研究本土化转向的意义与展望
-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历史研究的思想价值
- 一 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错误表现
- 二 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观点在诸多大势中走向终结
- 三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克服否定优秀传统文化错误观点的重要途径
- 第三节 发挥史学“明德”功能,引领时代新风尚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明德”的价值取向
- 三 “明德”引领时代风尚的举措
- 第五章 结论:以史问道
- 第一节 叩问学术情怀
- 第二节 叩问人心:本来无一事,谁在惹尘埃
- 一 人心:世间祸福不可忽视的本源
- 二 正心为根本
- 第三节 叩问道心:“著述者之心术”
- 一 主观与心术
- 二 “求真”至关重要,但勿极端化,勿失“道心”
- 三 如何秉持和彰显“道心”?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