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江南生烟火,烟火忆江南。 翔实而鲜活的近代江南百姓饮食“民族志”。

内容简介

四季轮回,可口食材数不尽。一年终始,应景美味吃不腻。江南的福气在此,江南的日常如此。作者勤挖史料、巧运笔触,真切而细腻地再现了百年前江南民间饮食的状貌与流变。

本书是洞察近代江南民风民俗的“饮食方志”,是亲近百年前水乡日常生活的“访古指南”。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一把毛豆与烟火江南:序《江南烟火》
  • 绪章
  • 四方“食海”里,何处是江南?
  • 江南美食何其多,香醇扑面越百年
  • 美食图卷渐次展,江南烟火徐徐来
  • 第一章 讨彩美食吉祥年:老上海与近邻的春节食谱
  • 八宝饭、元宝茶、元宝鱼、元宝菜
  • 年糕百变年年高
  • 团团圆圆喜迎春
  • 第二章 汤团和元宵:南北都会的“同心圆”
  • 北油南水,共团一圆
  • 四时糯果,海派讲究
  • 第三章 香椿:一道“红了五百年”的春菜
  • 明清时期的香椿食事
  • 百年前的香椿滋味
  • 第四章 越冬迎春:惊雷一声笋探头
  • 冬笋一株恍若春
  • 春雷惊炸探头来
  • 浓缩为脯倍加鲜
  • 第五章 绿意盎然:乡野春菜的旧时味道
  • 春日野菜的“经典三味”
  • 故乡的一抹回忆
  • 第六章 春风又绿浙海岸,正是苔菜送鲜时
  • 采收大海馈赠的春菜
  • 激活食材的鲜味密码
  • 第七章 烟花三月醉此处:百年前杭帮菜的西子风韵
  • 一口肉香漫苏堤
  • 最喜鱼虾满仓跃
  • 翠碧莼菜点龙睛
  • 第八章 辞春迎夏:百年前长三角的枇杷旧景
  • 浙苏山水酿蜜果
  • 枇杷好吃树难栽
  • 一果结得千金来
  • 化泥为膏润五脏
  • 第九章 火焰蜜珠:梅雨季里忆杨梅
  • 水乡烟雨孕红珠
  • 全周期“费功夫”的杨梅
  • 一枚果子的多重体验
  • 第十章 香从中来:一块臭豆腐的怪异与魔力
  • 第十一章 糟醉:清凉最宜夏日食
  • 酒香远自古人来
  • 一口凉糟香百年
  • 第十二章 奉化水蜜桃崛起的激荡三十年
  • “种质互动”的硕果
  • 繁荣市场的多重激励
  • 浙东嘉果的远行与坎坷
  • 第十三章 清爽入喉来:百年前的纯天然消暑饮料
  • 解暑茶水
  • 酸梅汤
  • 绿豆汤与木莲冻
  • 第十四章 百年前西湖藕粉的身份“奇遇记”
  • 藕粉只出西子湖?
  • 不食藕粉未到西湖
  • 真假藕粉的“持久战”
  • 第十五章 夏秋时鲜出水来:江南湖荡里的清蔬佳味
  • 赤紫“牛角”浮河汊
  • 润滑香芡补脾肾
  • 青房白实藏翠芽
  • 第十六章 百年前老上海的“吃瓜”往事
  • 第十七章 近代上海人是怎样吃到东海海鲜的?
  • 大海馈赠的一段旅行
  • 海中珍馐的滋味演绎
  • 第十八章 抬头明月光:中秋月饼的百年印痕
  • 月饼的流派江湖
  • 精致繁华的月饼市场
  • 锅气升腾的现烤月饼
  • 饱含浓情的自制月饼
  • 丰俭各异的月饼包装
  • 第十九章 芋艿毛豆:两味老上海“中秋菜”的百年旧忆
  • 毛绒球芋甘赛奶
  • 碧绿毛豆鲜掉眉
  • 第二十章 满庭香来舌尖甜:百年前国人的桂花美味
  • 第二十一章 秋风起兮品金黄:毛蟹的美味蜕变
  • 有河湖处皆得蟹滋味
  • 美而难求的阳澄湖蟹
  • 挑选的诀窍与讲究
  • 全身是宝饱口福
  • 第二十二章 重阳糕:九月九日的一段乡恋
  • 第二十三章 烫手的甜蜜:江南秋冬生活里的板栗
  • 从刺球中收获美味
  • 白糖与黑砂的淬炼
  • 假“良乡”的真趣味
  • 板栗的细腻“赏味”
  • 第二十四章 西北风来:旧日上海的腊味印记
  • 晶莹透亮的“老广味道”
  • 风靡南北都会的广式“腊食”
  • 江南酱肉的厚味体验
  • 第二十五章 暖身御寒:百年前的江南“过冬”羊肉
  • 经典的土产山羊
  • 街面上的本地羊肉美食
  • 北风南渐的羊肉美食“对话”
  • 第二十六章 一坛飘香世界的绍兴黄酒
  • 第二十七章 百年前黄酒的“出圈”往事
  • “黄酒不出长三角”吗?
  • 可以竞争的市场,无法模仿的风味
  • 第二十八章 老上海的年夜饭“生意经”
  • 附录
  • 后藤朝太郎的绍兴“醉游”
  • “下饭”不简单:雪菜与梅干菜的百年逸事
  • 踏雪而来的雪菜
  • 干菜香自春寒来
  • 别开生“面”:浸在汤面碗里的秀气苏南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9月,为社科类综合性出版社。本社以 “严肃的思想,典雅的学术”为出版己任,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良的精神产品。 出版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心理等各类图书,以及工具书、地方志(含年鉴)等。设有历史、经济法律、文化文学、心理教育、社科人文智库和教辅六个编辑室,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形成了高端学术著作、世界历史文化、心理学、方志等出版特色。我社曾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图书奖项。 此外,被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推荐申报出版机构,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在图书市场也有一定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