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9.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2千字
字数
201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将叙述学研究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相结合的专著。
内容简介
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在当代西方小说批评理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小说的结构形态、运作规律、表达方式或审美性的认识,提高了欣赏和评论小说艺术的水平。
本书旨在对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的一些主要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评析,以澄清有关概念,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来修正、补充有关理论和分析模式。本书特别对这两个学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与探讨,以帮助填补这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上篇 叙述学理论评析
- 第一章 叙述学有关“故事”与“话语”的区分
- 第一节 有关二分法
- 第二节 三分法商榷
- 第三节 “话语”与“故事”的重合
- 第二章 叙述学的情节观
- 第一节 为何“情节”这一概念已变得极为模糊?
- 第二节 故事范畴的情节研究
- 第三节 情节究竟处于哪一层次?
- 第四节 与传统情节观的差异
- 第三章 叙述学的人物观
- 第一节 “功能性”的人物观
- 第二节 “心理性”的人物观
- 第三节 两种人物观之间的互补关系
- 中篇 文体学理论评析
- 第四章 文体学的不同派别
- 第一节 对不同派别的区分
- 第二节 文学文体学
- 第三节 功能文体学
- 第四节 话语文体学
- 第五节 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
- 第五章 文学文体学有关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
- 第一节 文学文体学的区分
- 第二节 结构主义诗学的区分
- 第三节 综合性质的区分
- 第六章 文体分析中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的关联
- 第一节 从皮尔斯的批评看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的关联
- 第二节 从费什的批评看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的关联
- 第三节 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之关联的客观性
- 第七章 从劳治和米勒的重复模式看小说文体学的局限性
- 第一节 劳治的重复模式
- 第二节 米勒的重复模式
- 下篇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的重合面
- 第八章 叙述学的“话语”与小说文体学的“文体”
- 第一节 “话语”与“文体”的差异
- 第二节 “话语”与“文体”的重合之处
- 第三节 导致“话语”与“文体”断裂的原因
- 第四节 近年来的跨学科分析
- 第九章 不同叙述视角的分类、性质及其功能
- 第一节 不同叙述视角的分类
- 第二节 全知叙述模式的性质与功能
- 第三节 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在视角上的差异
- 第四节 从一个生活片段看不同叙述视角的不同功能
- 第五节 视角越界现象
- 第十章 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及其功能
- 第一节 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分类
- 第二节 不同形式的不同功能与特点
- 第三节 中国小说叙述中转述语的独特性
- 引用文献
- 索引
- 后记
- 附录一 也谈“叙事”还是“叙述”?
- 附录二 再谈西方当代文体学流派的区分
- 附录三 谈关于认知文体学的几个问题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