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海外华人作家李翊云首部中文版小说。

内容简介

莉利亚经历过三次婚姻,抚育五个子女长大,眼下正期盼着第十七个孙辈的降生。她一生都在帮助身边人认清自己,到了八十五岁,她开始为故人罗兰的日记着迷——年少时,他们曾有过一段露水情缘——她想看看,自己能为后辈留下些什么。

日记里巨细靡遗地记录了罗兰的情事。莉利亚不厌其烦,为每件事添加注脚。一段持续数十年的隐秘关系缓缓揭开,包括连罗兰本人都不知晓的女儿露西的存在。火焰般的激情,湮没一切的悲痛,人心在这两极之间往返,却又不得不寻找归宿与出口,继续巡航。李翊云在小说中给予了生命缭乱的礼赞,关于莉利亚,也关于来去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失去至爱后的日子
  • 第二部 已成过去的日子
  • 第三部 如日中天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自责的煎熬

    作者李翊云 1972 年的北京人,冯唐的同龄人,96 年去美,坚持英文写作,蜚声欧美,本书是她第一部同意中文出版的小说,现代小说起源于欧美,从开始故事性的大众阅读,重趣味和娱乐,但现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已经占据大部分人的时间,文学也慢慢转化为小众的意识流,精致的词语修饰,本书适合在断网的区域,慢慢阅读和思考。本书主角 “母亲” 莉利亚经历过三次婚姻(均已离世),抚育五个子女长大,眼下正期盼着第十七个孙辈的降生。现在高寿到了八十五岁,现在这个饱经风霜的女人,通过一本故人罗兰出版的 700 页的日记(年少时的短暂情人)回忆往事,莉利亚不厌其烦,为日记中每件事添加注释,逐字逐句的重读,就是为了鼓足勇气去揭开自己不愿面对的伤疤,她和罗兰(他并不知情)的女儿露西,在 27 岁自杀身亡。2017 年,李翊云的儿子文森特自杀身亡,年仅十六岁。本书显而易见地同样是回到 “丧子之痛”(本书扉页献给(小儿子)詹姆斯和 “还有始终、永远的文森特”):「死去的孩子不会变老。露西活到二十七岁,现在她仍是二十七岁。我无法给过了那岁数的她编造一段人生,但我重温了那二十七年许多遍。自露西死后,我每天早晨醒来,对自己说:今天又是露西拒绝度过的一天。不是她放弃的一天。」这话是书中莉利亚对自己说的,我想也是同为母亲的李翊云对自己说的。感谢苍天眷顾,我有很好的睡眠,性格乐观,更有一种天生的忘性,然而,身边的亲朋好友却并非如此幸运。他们敏感而聪慧,拥有出色的艺术天赋和优美的文字,却在抑郁中挣扎。他们多愁善感,记忆力惊人,却常常陷入悲观的泥潭,抱怨不已。面对这样的他们,我感到无从安慰。「我不会称自己是一个完美的母亲,但我的确格外关照露西。尽管如此,我知道在人们闻悉露西死讯的那一刻,他们会问:那位母亲对那个可怜的孩子做了什么?那位母亲怎么能如此失职?」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今年 2 月 16 日作者的 19 岁的小儿子詹姆斯(普林斯顿大一)在学院路口被火车撞到不幸去世。

      2
      3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