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公安警察为例分析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变化,探究制度安排及其演变对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以改革开放以来(重点基于1978-2004年各方面材料数据)中国公安警察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并解释以公安警察为代表的国家强制能力的变化为主线,通过严密的实证分析,为读者理解改革时期中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职能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和依据。本书基于实证研究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以公安警察为代表的国家强制力发展,其制度安排先后经历了以行政分权为主向以行政集权为主两个阶段,无论是灵活放权还是适度集权,都是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变化的表征,从实质效果来看,这两个阶段的制度安排均在不同意义、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强制能力。在这一制度变迁的表征背后,中国开始逐步由一个原本建立在较低程度财税开支基础上的“低度强制力”国家,向相对较高强制能力的国家形式演变。同时,伴随着中国国家强制能力的转变,中国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传统治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在客观描述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变化的基础上,这项研究深入探究了影响国家强制能力变迁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一
  • 序二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国家强制能力:基本概念与内涵
  • 被忽视的中国国家强制能力问题
  • 公安警察:一扇经验观察的窗口
  • 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视阈下的国家强制能力
  • 第一节 认识警察的行政和政治意义
  • 第二节 如何解释现代国家强制能力
  • 第三节 改革时期中国公安警察研究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国家强制:传统理念与治理演变
  • 第一节 传统理念和古代建制
  • 第二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国家强制能力
  • 第三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群众路线”
  •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群众路线”治理实践
  • 第五节 改革时期:社会转型与治理机制转变
  • 第六节 小结
  • 第四章 转型、分权与国家强制能力:宏观图景与增长机制
  • 第一节 国家强制能力的增长模式:时间序列与地区截面分析
  • 第二节 强制能力增长模型: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五章 治理悖论:警力增长与效能落差
  • 第一节 中国警力发展的宏观图景
  • 第二节 地方公安建制与基层管治:基于S省历史档案的解析
  • 第三节 行政分权下的警力与管治:基于内陆S县的个案研究
  • 第四节 行政分权下的警力与管治:基于沿海Z区的个案研究
  • 第五节 比较分析与小结
  • 第六章 行政改革与能力建设:经费保障机制
  • 第一节 改革新形势与行政体制新调整
  • 第二节 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理论基础与政策逻辑
  • 第三节 公安经费保障的地方逻辑:基于内陆省份C县的个案分析
  • 第四节 公安经费保障的地方逻辑:基于沿海省份Z区的个案研究
  • 第五节 比较分析与小结
  • 第七章 行政改革与能力建设:基层警务机制
  • 第一节 基层派出所与国家基础权力建设
  • 第二节 改革过程中的激励结构与行为选择
  • 第三节 行政体制调整对基层警务模式的影响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重新认识中国的国家强制能力
  • 国家基础权力增长:开放发展驱动VS社会冲突驱动
  • 有限的“国家理性”:灵活放权、非正式组织和弹性治理
  • 有限的“国家理性”:规则生成和制度变迁中的地方性
  • 中国国家治理的性质和规律再审视
  • 中国国家构建和国家治理的新方向
  • 附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