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罗国杰生平自述》:教授自传揭秘丰富人生经历与感悟。

内容简介

《罗国杰生平自述》是罗国杰教授的自传,记录了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悟。全书分十个部分:学生时代和在上海工作的七年;初到人大的十年;“文革”中的经历;学术研究的春天;两岸学术交流和对外交往;从学术研究到建言献策;人生七十古来稀;业余爱好和晚年感想;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目录

  • 写在前面的话
  • 一、学生时代和在上海工作的七年
  • (一)我的家乡
  • (二)我的家庭
  • (三)小学阶段———内乡县杨集镇高级小学
  • (四)中学阶段———河南省开封初级中学和开封高级中学
  • (五)进入同济大学
  • (六)沈崇事件对我的影响
  • (七)参加“一·二九”运动
  • (八)加入上海地下党组织
  • (九)国民党政府的大逮捕
  • (十)迎接解放
  • (十一)担任中共同济大学党总支书记
  • (十二)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
  • (十三)到虹口区委宣传部工作
  • (十四)参与镇压反革命运动
  • (十五)参加“三反”、“五反”运动
  • (十六)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
  • (十七)从虹口区委到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二、初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十年
  • (一)走进中国人民大学
  • (二)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
  • (三)留校任教
  • (四)初建伦理学教研室时的教学与研究
  • (五)1962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简编本的编写
  • (六)《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大纲》的编写
  • (七)参加周扬主持的关于人道主义的编写组
  • (八)中苏大论战及其以后的理论战线
  • (九)卷入一场大批判的风暴
  • (十)周扬及其代理人给我拟定的错误
  • (十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的任命及被撤销的经过
  • (十二)深入基层锻炼和接受教育
  •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
  •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文化大革命”前夕
  • (二)《五一六通知》和红卫兵的兴起
  • (三)中国人民大学的红卫兵及其两大派别
  • (四)携妻带子一百天“大逃难”
  • (五)被批斗
  • (六)遭受突然袭击
  • (七)“大批判”的年代究竟能做些什么?
  • (八)到江西余江县五七干校劳动锻炼
  • (九)干校第一次劳动考验和神奇的针灸疗效
  • (十)住进“水晶宫”中打红石
  • (十一)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和陈秋梅的自杀
  • (十二)回到北京参与编撰《新华词典》
  • (十三)成为“洪广思”的一员
  • (十四)为地下党员杨峻岳平反的电报
  • (十五)对我的审查结论的纠正和补充
  • 四、学术研究的春天
  • (一)编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科书
  • (二)全国伦理学会的成立
  • (三)开办全国性伦理学学习班
  • (四)从讲师到博士生导师
  • (五)一系列伦理学专业著作的编写和出版
  • (六)对当时道德问题的认识
  • (七)新形势、新情况和《伦理学》一书的出版
  • (八)开展科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伦理学基地的建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 (九)担任哲学系系主任工作的一段回忆
  • (十)1985年开始的副校长工作
  • (十一)陪同袁宝华校长访问莱比锡大学
  • 五、对外交往与两岸学术交流
  • (一)访问苏联的一些情况
  • (二)组织翻译《西方伦理学简史》
  • (三)参加日本“阳光文明国际会议”
  • (四)参加韩国“孝与未来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
  • (五)同苏联伦理学教授季塔连科的交往
  • (六)邀请斯卡尔任斯卡娅来中国访问
  • (七)对台湾的学术访问
  • (八)招收伦理学第一个外国博士生
  • 六、从学术研究到建言献策
  • (一)两部教材和两部大型工具书
  • (二)《中国传统道德》的编写
  • (三)《中国革命道德》的编写
  • (四)在中南海讲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政治统治”
  • (五)在中宣部会议上对几个重要提法的建议
  • (六)在中南海向中央提出坚持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 (七)担任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年的一些体会
  • (八)《道德建设论》获“五个一工程奖”
  • 七、人生七十古来稀
  • (一)70岁老人还能否掌握计算机的运用?
  • (二)第二次赴台访问
  • (三)第二届海峡两岸伦理学学术讨论会
  • (四)第一届中英学术讨论会(北京)
  • (五)第二届中英学术讨论会(伦敦)
  • (六)我的几部著作
  • (七)参与编写“马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并被授予“金牌”
  • (九)第二部《罗国杰自选集》
  • (十)完成特别委托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 (十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个人小结
  • (十二)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中国伦理思想史”
  • (十三)担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十四)对伦理学的教学、研究和探索历程的回顾
  • (十五)我的伦理思想的初步概括
  • 八、业余爱好和晚年感想
  • (一)离休后的考虑
  • (二)我对专业书籍的收藏及其感想
  • (三)我的书法和对砚台的收藏
  • (四)晚年同疾病的斗争
  • (五)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 九、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一)我的态度
  • (二)2010年后我的工作计划
  • (三)尚未完成和需要出版、修订的书稿
  • 后 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