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风华与烽烟交织的民国广州城市全记录。

内容简介

本书对广州近代街区布局、城坊结构、水系脉络、文化遗迹、建筑遗址等全方位进行了相当细致的记录和介绍,是一部迄今为止最为详尽而完整的记录广州近代发展变迁的集大成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战乱连绵
  • 一、 广东军政府·解散民军
  • 二、 反袁讨龙·海珠之变·桂军据粤
  • 三、 中华民国军政府
  • 四、 驱逐桂军·讨桂战争
  • 五、 非常大总统
  • 六、 六一六事件
  • 七、 收复广州·滇桂军入粤·江防会议事变
  • 八、 陆海军大元帅·讨沈之战
  • 九、 广州保卫战·收回“关余”
  • 十、 平定刘、杨叛乱
  • 第二章 风云激荡
  • 一、 声援五四·抵制日货
  • 二、 共产党与社会主义青年团
  • 三、 罢工浪潮此起彼伏
  • 四、 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
  • 五、 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
  • (一)商团事件
  • (二)省港罢工·沙基惨案
  • (三)建立国民政府
  • (四)两广统一
  • (五)北伐·迁都
  • 六、 清党·决裂
  • 七、 张黄事变·广州暴动
  • 第三章 广州建市
  • 一、 设市政公所
  • 二、 市政厅·市政府·特别市
  • 第四章 古城终结
  • 一、 广州城区
  • (一)老城
  • (二)南城
  • (三)雁翅城·鸡翼城
  • (四)区域
  • 二、 越秀山·粤秀山·观音山·粤秀公园(越秀公园)
  • (一)战事
  • (二)拆城墙·筑马路
  • (三)辟建公园
  • (四)文物名胜
  • 三、 城东地区·东关
  • (一)今越秀北路以东区域
  • (二)今越秀中路以东区域
  • (三)今东华西路、东华东路以南区域
  • (四)东山城区的形成和发展
  • (五)区域
  • 四、 城西地区·西关
  • (一)今西华路东段以北区域
  • (二)今西华路西段以北区域
  • (三)今中山七路东段以北区域
  • (四)今中山七路西段以北区域
  • (五)今中山八路以北区域
  • (六)今龙津东路以北区域
  • (七)今龙津中、西路以北区域
  • (八)今长寿东路以北区域
  • (九)今长寿西路以北区域
  • (十)今宝源路以北区域
  • (十一)今上九路以北区域
  • (十二)今下九路以北区域
  • (十三)今第十甫路以北区域
  • (十四)今恩宁路以北区域
  • (十五)今和平东路以北区域
  • (十六)今和平中路以北区域
  • (十七)今和平西路以北区域
  • (十八)今和平东路、和平中路东段以南区域
  • (十九)今和平中路以南区域
  • (二十)今和平西路以南区域
  • (二十一)今丛桂路以西区域
  • (二十二)西关各区域演变
  • 五、 城北地区·北关
  • 六、 河南地区
  • (一)南华路以北区域
  • (二)江南大道以东区域
  • (三)江南大道北以西区域
  • (四)同庆路以西区域
  • (五)南华西路以南区域
  • (六)洪德路以西区域
  • (七)江南大道中以西区域
  • (八)宝岗大道以西区域
  • (九)同福西路东段以南区域
  • (十)海珠涌以南区域
  • (十一)岗丘
  • (十二)园林
  • 七、 芳村地区
  • (一)花地河以西区域
  • (二)花地河以东区域
  • (三)地方整治·芳村各界整理地方协会
  • (四)区域
  • 第五章 拆城开马路,建现代都市
  • 一、 拆城墙城门,城基筑马路
  • (一)东城墙
  • (二)北城墙
  • (三)西城墙
  • (四)老城南城墙
  • (五)新城南城墙
  • 二、 辟建马路,构筑路网
  • (一)城区、城东地区
  • (二)城西地区·西关
  • (三)河南地区
  • (四)芳村地区
  • (五)开路风波
  • 三、 规划建设,改良修缮
  • (一)现代都市的规划与建设
  • (二)道路建筑、改良、修缮与绿化
  • (三)街巷整治
  • 第六章 濠渠·水道·桥梁
  • 一、 城区、城东地区
  • (一)修治六脉渠,改建马路渠
  • (二)改良内街渠
  • (三)东濠·越秀桥
  • (四)桥梁
  • 二、 城西地区·西关
  • (一)西濠口
  • (二)西关涌
  • (三)澳口涌·驷马涌
  • (四)濠渠的淤塞与修治
  • 三、 河南地区
  • (一)前航道、后航道
  • (二)海珠涌·马涌
  • (三)黄埔涌
  • (四)赤沙滘一石溪涌水系
  • 四、 芳村地区
  • (一)花地河·山村河·大通滘·大细海·东漖河
  • (二)塞坝涌·塞坝河·三通海
  • (三)秀水涌·秀水河·厚水河·五眼桥涌·钵底水·贝底水·背底水
  • (四)大冲口涌·涌口涌
  • (五)沙涌
  • (六)东塱涌
  • (七)芳村赤岗涌·赤岗涌
  • (八)大黄滘·大王滘
  • (九)客运轮渡
  • (十)码头
  • (十一)水上居民
  • 第七章 市政公用事业
  • 一、 自来水
  • (一)西关水塔
  • (二)沙面水塔
  • (三)东山水塔
  • (四)越秀山水塔
  • 二、 电力·电灯
  • 三、 电话·电报·邮政
  • (一)电话
  • (二)电报
  • (三)邮政·邮局
  • 四、 堤岸·码头·轮渡
  • (一)横水渡·过海电船·码头·轮船公司
  • (二)省城与各县往来渡船
  • 五、 交通
  • (一)客运电车
  • (二)公共汽车
  • (三)运输行商·汽车租赁业
  • (四)铁路
  • (五)长途运输公路
  • 六、 公园·绿化
  • 第八章 建筑·居宅
  • 一、 著名建筑
  • 二、 兴建骑楼街
  • (一)大行其道
  • (二)骑楼街的分布及其形态
  • (三)骑楼外部造型与饰面风格
  • (四)现存骑楼街
  • 三、 民居宅园
  • (一)骑楼建筑
  • (二)竹筒屋
  • (三)西关大屋
  • (四)侨风建筑·洋房别墅
  • (五)平民宫·平民宿舍·职工宿舍
  • 第九章 文化
  • 一、 教育
  • (一)幼儿教育
  • (二)小学教育
  • (三)中学教育
  • (四)师范教育
  • (五)民众教育·平民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学校
  • (六)普通高等教育
  • 二、 图书馆·书局
  • 三、 博物馆·博物院·美术馆
  • 四、 报刊·通讯社
  • (一)报纸
  • (二)杂志
  • (三)通讯社
  • 五、 体育
  • (一)体育学校
  • (二)竞赛活动·运动会
  • (三)体育社团
  • (四)体育场馆
  • (五)学校体育
  • (六)群众体育活动
  • 六、 宗教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天主教
  • (四)基督教
  • (五)伊斯兰教
  • 第十章 医疗慈善事业
  • 一、 医院·医护人员
  • 二、 医校
  • 三、 中医
  • 四、 医药卫生团体
  • 五、 慈善事业
  • 第十一章 商业
  • 一、 会馆·商会·同业公会
  • 二、 商业中心
  • (一)永汉路—惠爱路商业中心
  • (二)上下九路—第十甫路商业中心
  • (三)长堤—太平南路商业中心
  • 三、 专业街
  • 四、 土特产
  • 五、 批发市场
  • 六、 集市·肉菜市场
  • 七、 黑墟·横墟·天光墟
  • 八、 饮食业
  • (一)二厘馆
  • (二)粉面馆·云吞面店
  • (三)小食店·饭店·餐馆·菜馆·晏店
  • (四)酒楼·酒家
  • (五)茶居·茶楼·茶室
  • (六)西餐馆·番菜馆·西菜馆
  • (七)花酌馆
  • (八)素食馆·素菜馆
  • (九)包办馆、大肴馆
  • (十)外省酒菜馆·外江菜馆
  • (十一)粥品店
  • (十二)冰室·咖啡厅
  • (十三)甜品店·糖水铺
  • (十四)菜艇
  • (十五)凉茶
  • 九、 旅业
  • (一)酒店·旅馆
  • (二)学旅·公寓
  • 十、 金融业
  • 十一、 娱乐业
  • (一)大戏院
  • (二)电影院
  • (三)游乐场·谜坛
  • 十二、 典当业
  • 十三、 摄影业
  • 十四、 理发美容业
  • 十五、 信托业·经纪行
  • 十六、 文具业
  • (一)笔墨
  • (二)纸业
  • 十七、 眼镜业
  • 十八、 其他行业
  • (一)钟表业
  • (二)广告业
  • (三)洗染业
  • (四)乐器业
  • (五)荐人馆
  • (六)米店粮油业
  • (七)木器家具业
  • 第十二章 陈济棠治粤·老广州“黄金时代”
  • 一、 “南天王”的崛起
  • 二、 治粤八年,确有建树
  • (一)兴办实业
  • (二)商业·服务业·公用事业
  • (三)辟建马路·整治内街沟渠·开发东山
  • (四)公路·铁路·航空
  • (五)兴建海珠桥
  • (六)码头·港口·江岸整治
  • (七)文教事业
  • 三、 两广事变·黯然下野
  • 第十三章 抗战时期
  • 一、 抗日救亡运动
  • 二、 空袭·沦陷
  • (一)备战
  • (二)轰炸
  • (三)广州沦陷
  • 三、 沦陷时期
  • (一)汪伪傀儡政权
  • (二)日寇暴行
  • (三)经济衰败·民不聊生
  • (四)粉饰暴政·奴化教育
  • (五)抵抗·袭扰·反击
  • 四、 抗战胜利
  • (一)受降
  • (二)接收
  • (三)肃奸
  • (四)处决战犯·遣返日俘日侨
  • 第十四章 内战时期
  • 一、 胜利后的复兴
  • 二、 百业盛衰
  • (一)饮食业
  • (二)百货业·日用品商业
  • (三)旅馆业
  • (四)文具业
  • (五)钟表眼镜业
  • (六)理发业·美容院
  • (七)摄影业
  • (八)洗染业
  • (九)其他行业
  • (十)肉菜零售与批发市场
  • (十一)商业街
  • 三、 市政·文教
  • (一)灾区重建
  • (二)清渠·建桥·修路
  • (三)修建房屋
  • (四)文教
  • (五)书刊发行机构·出版机构·报刊
  • 四、 风雨飘摇
  • (一)通货膨胀·民生维艰
  • (二)工商倒闭潮
  • (三)查封报刊
  • (四)“第二条战线”
  • 五、 历史掀开新页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花城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得名于秦牧先生的名篇《花城》,创办于1981年,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专业文艺出版社。建社以来,花城社坚定文学本位,守护精神家园,引领出版潮流,近几十年来中国出版界、读书界出现的钱锺书热、先锋文学热、武侠文学热、琼瑶热、席慕蓉热、朦胧诗热、程甲本《红楼梦》热等,都肇始于花城社。 花城出版社主办了两个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花城》和《随笔》。《花城》被誉为全国大型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之一,《随笔》则享有“北有《读书》,南有《随笔》”之誉。 花城出版社迄今已出书上万种,逾千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各种奖项,包括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奖等,连续十年荣列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并不断开拓创新,走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之路,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花城出版社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力实施原创文学精品带动战略,出版了王蒙、张炜、王安忆、李佩甫、韩少功、李敬泽、刘和平、蒋韵、张欣、刘震云、虹影、李娟等名家名作,汇聚文学之力,见证时代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