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0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系统的货币理论专著,为我国乃至全球货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贡献了与时俱进、不断迭代的货币研究方法。
内容简介
基于中央银行的发展变革与货币政策操作的历史和现实,延续第一卷货币循环的理论认识,本卷构建了一个流体力学货币政策理论体系,提出三个认识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职能的全新视角:
第一,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中央银行关注的全部内容;
第二,基于分散化决策的经济社会秩序的货币政策,其作为政策完全是一种基于“微观决策—宏观响应”的特殊政策系统,其自由度远远低于其他几乎一切政策;
第三,货币政策实际上类似一个受内部摩擦和外部压力共同作用的流体动力学系统,人们所期望的效果往往与其他政策效果相比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
基于本书的分析框架,本书提出并证明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内摩擦、货币与财政互为SPV、宏观审慎管理内嵌于货币政策、货币超级中性等定理,并且资产价格也只是一层货币面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货币论》前言
- 第二卷《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前言
- 第一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现代中央银行存在性的理论基础
- 一、引言
- 二、货币的时间价值及其性质
-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稳定性
- (二)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最优性
- (三)货币的时间价值的连续性
- (四)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可比性
- 三、中央银行的基本性质
- 四、现代中央银行的定义
- 五、结论性评价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中央银行、金融体系和财政:三次革命与两次突破
- 一、引言
- 二、历史事实:主流中央银行的三次革命
- (一)第一次革命:中央银行从货币需求者转变为需求调剂者
- (二)第二次革命:中央银行从需求调剂者转变为备用货币供给者
- (三)第三次革命:中央银行从货币的时间价值决定者到国际货币价值基准确定者
- 三、中央银行对黄金的突破:历史必然
- 四、中央银行从财政部门的脱胎:历史或然
- 五、延伸性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货币政策秩序:基于流体动力学认识的公理和恒等式
- 一、引言:立足于三个基本事实的“两个世界”
- 二、货币政策秩序的共识性基础:分散化决策
- (一)货币秩序二分法
- (二)货币政策秩序的形成:从钱法到货币政策
- (三)现代货币秩序界定:流体动力学
- 三、货币政策的六个普遍认识误区
- (一)第一维度:中央银行维度
- (二)第二维度:货币政策的受众维度
- (三)世界维度:本国与世界的货币时间价值的交互干扰
- 四、货币政策的流体动力学公理:存在性与规则性
- (一)货币政策弱公理
- (二)货币政策强公理
- 五、货币政策的流体动力学公式(Monetary Liquidity Mechanic Equations)
- 六、结论与延伸性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中央银行—金融中介体系—实体经济:货币政策传导的压力梯度定理
- 一、引言
- 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批评:复合函数假说及其失灵
- (一)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的基础——复合函数假说
- (二)现有货币传导机制分析的投机取巧——引进新变量
- 三、货币政策的压力梯度假说:中央银行、银行间市场和金融中介体系
- 四、基本模型:货币政策运行的流体动力学压力梯度场景
- (一)总体设计:包含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货币循环模型
- (二)从底层至顶层:压力梯度的各个主体
- (三)市场出清条件
- 五、均衡:银行间市场均衡、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政策压力梯度定理
- (一)模型的一般均衡及基本性质
- (二)现代货币数量论
- (三)货币政策传导的压力梯度定理
- 六、真实的货币世界:金融中介在零售与批发市场间的权衡
- (一)零售市场冲击:自下而上的货币传导
- (二)批发市场冲击:自上而下的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
- 七、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等价定理
- 八、结论性评价
- 附录A1 命题P4.1(货币政策—信贷—资本—产出—商品—消费的全部市场一般均衡)的证明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金融市场与宏观审慎的内嵌性:货币政策的内摩擦定理
- 一、引言
- 二、银行间市场模型与模拟:货币政策传导“内摩擦”第一定理
- (一)银行风险偏好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内摩擦”
- (二)信贷需求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内摩擦”
- (三)信贷极化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内摩擦”
- (四)货币政策传导的内摩擦第一定理
- 三、影子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内摩擦”第二定理
- (一)影子银行基本模型
- (二)影子银行业务周期性特征的数值分析
- (三)货币政策传导的内摩擦第二定理
- 四、系统稳定性内嵌于流动性:顺周期的市场行为对逆周期货币政策的二元组合
- (一)银行间市场和影子银行的顺周期性与金融波动
- (二)面对货币政策失效的两种不充分探索: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
- (三)危机态货币政策:能否关口前移
- (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责任主体的争论:新工具引入还是原有工具优化
- 五、宏观审慎内嵌于货币政策假说:金融稳定的“不可能三角”和货币政策工具不等价定理
- (一)金融稳定的“不可能三角”
- (二)货币政策工具的不等价定理
- 六、结论性评价
- 附录A2 影子银行业务模型主要变量的均衡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互为特殊目的渠道”理论与货币政策规则
- 一、引言
- 二、外部作用力效应: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目标的流体动力学机制
- (一)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必须考虑财政政策的影响
- (二)广义货币政策独立性理论:中央银行同时独立于金融中介体系和财政当局
- 三、基本思维框架:常规与非常规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
- 四、基本模型:常规货币政策情形下引进财政政策
- (一)银行
- (二)企业家
- (三)家庭
- (四)政府部门
- (五)市场出清
- 五、常规情形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互为SPV理论:货币主导的均衡与物价水平
- (一)货币主导的均衡及基本性质
- (二)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的政府支出对均衡的影响
- 六、非常规货币政策:财政主导与货币政策的外部作用力第一、第二定理
- (一)物价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和货币政策外部作用力第一定理
- (二)财政赤字货币化
- 七、结论性评价
-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互为SPV关系
- (二)流体动力学框架下的货币政策规则
- (三)以货币政策规则区分的中央银行类型
- 附录A3 模型均衡与计算:货币主导的均衡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供给学派:货币政策非中性理论
- 一、引言:供给侧货币政策理论框架的提出
- (一)货币政策的供给学派认识发端
- (二)货币政策的供给学派分析框架
- 二、银行货币需求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灵活供给的基本逻辑
- (一)货币本位、法定存款准备金约束与银行的货币需求
- (二)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渠道与工具
- 三、供给侧货币政策理论的基本模型:基础货币、要素和产出
- (一)银行体系
- (二)企业家
- (三)家庭
- (四)产品生产商
- (五)资本品生产商
- (六)政府
- 四、通货膨胀与产出的正相关关系:经典货币数量论与货币政策非中性定理
- (一)市场出清与价格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决定
- (二)均衡及其基本性质:长期通货膨胀与产出决定
- (三)模型稳态均衡的数量分析
- 五、动态特征:名义金融刚性、财政刺激效应和货币流通速度
- (一)名义金融刚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二)货币存量增长纪律性下的财政扰动
- (三)基于流体动力学的衍生分析:内生货币流通速度
- 六、结论性评价
- 附录A4 模型的稳态均衡系统及稳态计算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中央银行的预期学派: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政策超级中性理论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 一、引言
- 二、基本模型的扩展:引进抵质押品的生产和交易
- (一)银行
- (二)企业家
- (三)抵质押品生产商
- (四)家庭
- (五)产品生产商
- (六)资本品生产商
- (七)政府
- (八)市场出清条件、通货膨胀和货币乘数
- 三、扩展模型的均衡与稳态分析
- (一)均衡判定
- (二)稳态分析
- 四、三个维度的名义与实际时间价值:存款货币、信贷资产与资本
- (一)存款货币的时间价值与通货膨胀
- (二)资本的时间价值与经济稳定
- (三)信贷资产的时间价值与金融稳定
- 五、货币政策的超级中性定理及其性质
- (一)货币超级中性:理论性质
- (二)货币超级中性:数量性质
- (三)货币政策超级中性的强弱性质
- 六、预期牵引:抵质押融资、货币政策超级中性与资产价格膨胀
- (一)抵质押率与货币政策超级中性
- (二)货币政策超级中性的变量特征
- 七、结论性评价
- 附录A5 模型的非平稳系统
- 附录A6 模型的平稳系统
- 附录A7 模型平稳系统的稳态计算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承上启下:面向世界维度的货币政策挑战
- 一、引言:现实版本与古老的故事
- 二、本国货币政策的流体动力学框架、跨境资本流动和“溢出效应”
- (一)微观视角: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体系的跨境资产抉择
- (二)宏观视角:引入外部因素的货币政策框架
- (三)现实世界的“溢出效应”:货币的世界公允时间价值对一国货币政策的约束
- 三、两国模型:本国和世界的货币时间价值
- (一)模型的基本结构
- (二)基本假定
- (三)利率与汇率曲线的导出
- (四)均衡分析
- 四、溢出效应:汇率机制与货币的世界公允时间价值变化
- (一)汇率完全浮动与完全固定
- (二)汇率不完全浮动
- (三)实证依据
- 五、结论性评价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译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出版板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是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翻译出版机构,先后隶属于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译出版社业务由单一出版联合国读物发展到译介出版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由出版语言翻译类著作发展到出版各类综合性书籍,逐步形成了以中译国际、中译外语、中译少儿、中译社科、中译财经为主要内容的出版格局。年出版新书500余种,输出版权160余种。 中译出版社立足于国际化定位,全面推动文化繁荣和出版“走出去”战略。出版社秉承高标准与高品质的宗旨,积累了大量蜚声海内外的知名翻译家、语言学家、作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优质作者资源,策划出版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力作,为沟通中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架起了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