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9千字
字数
2020-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作者对农民问题及农民学研究的探索和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作为一个“三农”大国,农民问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民问题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栋,概括起来分为两大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理性小农学派,以马克思为代表的集体化学派。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农民无法依法个人解决自己的问题,必须走集体化、合作化的道路。21世纪初,中国“三农”发展到一个瓶颈,“三农”问题的矛盾越来越多。
本书作者从农民与社会、农民与市场、改革传统农民以及研究农民学的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缓解这些矛盾的看法。这些看法不是从政策角度来研究“怎么办”,而是从事实层面讨论和解决中国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言
- 第一编 农民与社会
- 第一章 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
- 一 小农理论述评与研究视角
- 二 小农动机与行为:内生逻辑
- 三 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货币约束
- 四 社会化小农行为:悖论解释
- 第二章 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 一 社会化小农:定义、形态与计量标准
- 二 社会化小农:理论假设与分析框架
- 第三章 社会化小农:一个尝试的分析框架
- 一 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
- 二 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 三 制度主义分析框架
- 四 一个尝试的选择:社会化小农分析框架
- 第四章 农民生育偏好与行为:社会解构模型
- 一 文献梳理与问题提出
- 二 农民生育偏好与行为:逆传统生育
- 三 农民生育偏好逆变的解释:社会解构模型
- 四 几个简单结论
- 第五章 农民行动单位:集体、农户与个人
- 一 农民行动单位的分析框架
- 二 当代中国农民行动单位的演变
- 第六章 “圈层理论”与社会化小农
- 一 “圈层理论”与小农
- 二 小农与“市场圈”
- 三 小农与“就业圈”
- 四 小农与“投资圈”
- 五 结论
- 第七章 社会化小农与乡村治理条件的演变
- 一 治理空间
- 二 治理权威
- 三 治理话语
- 第二编 农民与市场
- 第八章 从“以业为商”到“以农为市”
- 一 传统小农:“以业为商”
- 二 当今小农与市场:“以农为市”
- 三 结论
- 第九章 农户的市场约束与行为逻辑
- 一 “为买而卖”与“为卖而买”——从需求角度讨论小农与市场
- 二 “以业为商”与“以农为市”——从供求角度讨论小农与市场
- 三 “小农的市场”与“市场的小农”——从市场经济地位讨论小农与市场
- 四 结论
- 第十章 农民打工:动机与行为逻辑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第一代打工者:饥饿逻辑
- 三 第二代打工者:货币逻辑
- 四 第三代打工者:利益逻辑
- 五 讨论与结论
- 第三编 小农的改造
- 第十一章 改造传统农业:经典理论与中国经验
- 一 大生产改造理论
- 二 集体化改造理论
- 三 纵向一体化改造理论
- 四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五 经典理论的中国适合性与现实路径
- 第十二章 小农经济、大户经济与农业现代化
- 一 农村经济大户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必然,是现代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所驱使,又是最终走出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束缚的必然选择
- 二 农村经济大户与农村大户经济的内涵、特征和本质
- 三 农村大户经济与传统农业下小农经济有本质的区别,已初步具备现代农业的特征
- 第四编 研究农民的方法
- 第十三章 在社会化中研究乡村
- 一 以农民为研究单位
- 二 以农户为研究单位
- 三 以村庄为研究单位
- 四 以区域为研究单位
- 五 以社会化就业网络为研究单位
- 第十四章 超越村庄的四种范式:方法论视角
- 一 施坚雅范式:市场关系
- 二 弗里德曼范式:宗族关系
- 三 黄宗智范式:经济关系
- 四 杜赞奇范式:权力关系
- 第十五章 如何超越村庄:研究单位的扩展与反思
- 一 集市(镇)系统取向
- 二 传统社会网络取向
- 三 村庄集合取向
- 四 区域社会取向
- 五 立体网格模式取向
- 第十六章 概念建构与概念化:知识再生产的基础
- 一 抽象事实建构概念
- 二 借用移植建构
- 三 比较研究建构
- 四 发展建构
- 五 进一步讨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