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收录暨南大学教授萧殷的文学评论文章。

内容简介

萧殷是历任《新华日报》编委、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文艺报》副主编、《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等。

《萧殷集》主要收录萧殷的文学评论文章,主要篇目有《谈写作》《论生活、艺术和真实》《创作随谈录》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粤派评论丛书”编辑委员会
  • 总序
  • 编者简介
  • 导论: 追逐者·追求者·探索者 ——萧殷文论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 文学论
  • 论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
  • 论艺术的真实
  • 向文学汲取精神力量 ——为《文艺学习》讨论“作品内容与自己生活没有直接关系,读了有什么用”问题所写的总结
  • 生活应当和思想感情相融合 ——为《文艺学习》纪念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五周年而作
  • 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
  • 典型形象 ——熟悉的陌生人
  • 一种不宜忽视的阻力
  • 典型形象——熟悉的陌生人
  • 典型环境,也是完全不可代替的“这一个”
  • “绝对主义”的思想方法,会导致性格、环境、题材的划一化
  • “典型即总代表”论,与以个别反映一般的艺术规律毫无共同之处
  • 关于戏剧创作的几点感想
  • (一)阶级斗争与敌我矛盾
  • (二)题材和主题
  • (三)矛盾应当来自生活
  • (四)关子真实和典型问题
  • (五)思想感情问题
  • 《伤痕》是“眼泪文学”吗?
  • 能纳入批判现实主义吗?
  • 现实主义的胜利
  • 关于“问题小说”
  • 创作论
  • 论人物的转变与新人物的描写 ——和中央文学研究所学员们谈话的一段
  • 形象和构思 ——摘自“1958年创作随感录”
  • 人物、情节、主题 ——《创作论》片断
  • 从生活出发 ——《创作论》片断
  • 关于散文的立意 ——《创作论》片断
  • 文学随谈录 ——萧殷谈创作
  • 三月二十七日
  • 四月一日
  • 四月二日
  • 形象思维 ——艺术创造的必由之路
  • 写作谈
  • 从革命的高处看现实 ——“文学写作常识”之一
  • 在斗争中认识生活 ——“文学写作常识”之二
  • 生活现象的提高和概括 ——“文学写作常识”之三
  • 关于作品的积极意义
  • 谈谈写人物
  • 关于生活细节的描写
  • 问答录
  • 马克思主义会妨碍创作吗? ——给一个青年读者的回信
  • 作品概念化的原因何在?
  • 典型、本质、形象与图解政策 ——答业余作者问
  • 分析作品能“先政治、后艺术”吗?
  • 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广东分会的一次谈话
  • 如何写作品评论? ——答《文艺报》记者问
  • 给文学青年朋友们
  • 题材不是苦想出来的
  • 应从生活出发
  • 写作要求作家说真话,发真情
  • 坚持写作实践与青年作者的成长 ——答爱好文学的青年朋友们
  • 前 言
  • 重要的是认真积累总结实践经验
  • 没有实践经验就无法理解别人的经验总结
  •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秘诀上
  • 为什么你对四周的生活看得如此平淡?
  • 生活真实不在于量的集中,而在于质的必然性
  •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 把成功寄托在别人代你修改作品,是不实际的
  • 关于文学期刊的编辑工作
  • 序论
  • 《羊城一夜》序
  • 《月夜》后记
  • 《吕雷小说》序
  • 《小城之夜》序言
  • 《萧殷自选集》序言
  • 文学书简
  • 致丁力
  • 致国柱
  • 致启强
  • 致景春
  • 致梁超荣
  • 致焜炳
  • 附录: 我怎样走上文学道路
  • 特别声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