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8千字
字数
2020-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是一部力道十足的文字蒙太奇,穿越时空,身临希特勒时代的德国。
内容简介
这本书描述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在德国的事情,基于外国人的第一手记叙,从身心两方面,都营造出亲临希特勒时代的德国旅行的感受。作者查找到大量以前未发表过的日记和信件,生动地展示出纳粹德国的全新形象,希望能优化甚至挑战读者现有的看法。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人们来说,要想超然地看待这段时期是不可能的。纳粹暴行的阴影实在太浓重,不可能淡化或置之脑后。但是,如果没有受到战后回顾的影响,当时在第三帝国旅行会是什么感觉呢?假如不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要把握纳粹主义的本质,想不受宣传或大屠杀预言的影响,还会容易吗?这种旅行经历是改变了还是仅仅强化了固有的偏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章 裸露的伤口
-
第二章 苦难日益深重
-
第三章 性自由与阳光
-
第四章 “沸腾的酿造锅”
-
第五章 绞索在拉紧
-
第六章 怪物还是奇迹?
-
第七章 夏日假期
-
第八章 庆典与炫耀
-
第九章 希特勒万岁
-
第十章 老兵
-
第十一章 文学“游客”
-
第十二章 冬雪与“卐”字旗
-
第十三章 希特勒的奥运会
-
第十四章 学术荒地
-
第十五章 怀疑的试探
-
第十六章 旅行相簿
-
第十七章 德奥合并
-
第十八章 “和平”与破碎的玻璃
-
第十九章 战争倒计时
-
第二十章 战争
-
第二十一章 旅行的终点
-
后记
-
鸣谢
-
参考文献
-
档案来源
-
旅人简介
-
注释
-
索引
展开全部
从外国游客眼中看到的第三帝国
西方学者写非虚构纪实很厉害,这本书是个典型,从大量记录外国人在二战前对德国旅行生活中的见闻(作者参考转述这些见闻信件和日记),如同让读者看纪录片,再现一战后直到德国二战战败前,德国国内的各种景象,写的细致,也很有可读性,从中勾勒出作者想让读者相信的画面,从一战后的饥寒交迫,到反犹运动,纳粹的制服控,年轻一代的民族主义高涨等等。但是问题是没有写出成因,当然这也是给读者思考的命题,西方媒体和文宣,一直把纳粹描绘成个 “恶魔” 和疯子,怪人,当故事看就认为坏事都是因为遇到了坏人,命运不济。深刻的读者应该思考:1. 一战后赤贫的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完成工业化组织化(教育和体系,工业基础),只短短十几年就能重新崛起,二战后在废墟上也是一样。2. 纳粹为何要迫害犹太?纳粹依靠民族主义反对共产起家,也毁灭于对苏侵略。英美从亲缘上是同情德的,欧美底层的深层民族宗教矛盾已经积累了千年。
《第三帝国的旅人》
这本书描述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在德国的事情。本书基于外国人的第一手记叙,从身心两方面,营造出亲临希特勒时代的德国旅行的感受。作者查找到大量以前未发表过的日记和信件,生动地展示出纳粹德国的全新形象,希望能优化甚至挑战读者现有的看法。
人们只会看见他们自己想看见的
截至 1937 年,美国每年到第三帝国旅游的人数达到五十万。绝大多数人的意图是充分享受在欧洲的旅行,把政治看成烦人的干扰因素,索性不管不顾。做到这一点十分容易,因为德国人在尽最大努力吸引外国游客 —— 特别是英美两国游客。在种族问题上,美国游客尤其不愿过分追究纳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迫害犹太人问题上作出贬损评论,会引发人们对该问题与美国对待黑人群体的手段进行对比。普通美国人很少有人情愿探索这一话题。大多数游客回想到战前在德国度假的经历,真心认为他们无法预知纳粹的真实意图。诚然,在前往莱茵兰或巴伐利亚等热门度假景点的普通游客看来,纳粹罪行的明显证据十分有限。当然,外国人注意到大批身穿制服的士兵,他们高举旗帜,呼喊口号,正步游行,但那只不过是德国人在表现对自己国家的忠诚,不是吗?旅行者往往对到处充斥的反犹太主义告示感到不满。但是,不管犹太人的待遇多么令人不快,许多外国人认为这属于别国的内部事务,不该由自己操心。此外,他们自己往往也反对犹太人 —— 在许多人看来,犹太人有必要为自己辩解。对于报纸上对德意志帝国的攻击,他们认为这种情况言过其实,毕竟人人都知道,记者从来嗜好小题大做,为的是引起轰动。人们还记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初几周,报纸上报道的德国暴行后来被证明是虚假的。正如路易斯・麦克尼斯(Louis MacNeice)所言:但是,我们心里认为,这不关我们的事,游客们想看到的无非是,经过加工后呈现在浏览者面前的现状。对战争的恐惧,是影响许多外国人看清德意志帝国真实面目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一点在退伍军人身上尤为明显。他们渴望相信希特勒确实是个和平主义者,相信纳粹革命会很快平息,最终德国会成为文明国家,相信德国公民不断作出的承诺:德国的确是善意的。结果导致他们中许多人经常去新德国提供自己的支持。考虑到他们的儿子到头来仍有可能不得不承受与他们相同的梦魇,他们的这种态度不难理解。但也可能是纳粹强调的规则、纪律和效率,对军人有天然的诱惑力。作为第三帝国的一个突出特征,壮观的火炬游行和异教形式的庆典自然会经常被外国人提到。有些人对此表示反感,但另外一些人认为,它们恰恰表现出德国重新找回了自信。在许多人看来,纳粹主义似乎取代基督教而成了国教。雅利安人至上观加强了血与土的种族意识形态,如今成了人民的福音,元首就是他们的救世主。其实,就连不太支持纳粹的许多外国人,在诸如纽伦堡集会或大规模火炬游行的盛大活动中,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此类活动的强烈情绪感染。谁也不及纳粹更了解如何操纵大批人群的情绪,许多外国人常常吃惊地发觉,自己并不能免疫。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