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揭示了唐代货币未解之谜,古钱币收藏者必备。

内容简介

本书对唐代货币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许多失考唐代钱币的性质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对一批既有性质尚需推敲的钱币进行重新考察,作出了新的判断;通过对现有科学检测数据、实体文物反映的图像信息与史料考察的结合,对唐代钱币的铸造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对现有史料以及零散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将之纳入货币史发展的大框架中;对有关唐代货币史的现存史料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真伪考证,摈除不实信息,对需要进一步解读的史料进行与其他文献的类比互证,以明晰其含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绪论
  • 一、唐代货币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意义
  • 二、唐代货币史研究既有成果评述
  • 三、本书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确定
  • 第一章 对唐代各品种钱币的新探索
  • 第一节 开元通宝钱的相关考证与研究
  • 一、开元通宝的发行和武德开元版式的确定
  • 二、对开元通宝钱文读法问题的再认识
  • 三、对开元通宝铸行之影响的补充
  • 第二节 乾元重宝钱的相关考证与研究
  • 一、乾元重宝钱的发行与小乾元钱的性质问题
  • 二、肃代以后乾元重宝钱式的延续及影响
  • 三、对“图像乾元钱”性质的考证
  • 四、“图像乾元钱”纹饰作用的研究
  • 第三节 大历元宝、建中通宝非安西都护府铸造说:兼谈单字钱的性质问题
  • 一、对大历、建中钱出土集中情况的再研究
  • 二、对大历、建中钱的铸造与吐蕃军事封锁联系的再考察
  • 三、对大历、建中钱铜质与形制特点的再分析
  • 四、对西域自铸货币的史实与单字钱关系的考证
  • 第四节 咸通玄宝为马楚政权铸造说
  • 一、对《泉志》记载中疑点的分析
  • 二、从避讳制度探究咸通玄宝的性质
  • 三、咸通玄宝为马殷政权所铸之证
  • 第五节 现定刘氏诸钱为史氏政权铸造说
  • 一、现定刘氏诸钱为刘仁恭父子铸造说之主要论证依据及存在的问题
  • 二、对应天元宝、应圣元宝、乾圣元宝三钱的再研究
  • 三、对大安山藏钱性质的考察及“刘氏铸造说”疑点的辨析
  • 四、对永安诸钱以及各类铁杂钱铸造者的重新判断
  • 第二章 唐代钱币的铸造与生产
  • 第一节 唐钱的基本铸造方法研究
  • 一、母钱铸造法的发明
  • 二、唐钱铸造技术中活字的使用
  • 三、范铸法向翻砂法过渡的中间形态:可回收式泥范存在的可能
  • 第二节 唐钱的金属成分问题探讨
  • 一、对唐史材料与实验数据中唐钱含铜量之矛盾的解释
  • 二、玄宗朝铸钱辅料性质的确定
  • 三、各史籍所载唐钱成分之反差及检测数据中铅锡含量个体差异现象的出现
  • 四、对史籍所载成分反差问题及铅锡含量个体差异现象的解释
  • 五、关于唐官钱金属成分转变原因的研究
  • 第三节 唐代铸币机构辨析
  • 一、钱炉
  • 二、钱监
  • 三、钱坊
  • 第四节 铸币审核制度的萌芽:唐宋两代进呈样制度之对比
  • 第三章 唐代钱币的流通与管理
  • 第一节 私铸问题的延续与初唐政府的缉私政策
  • 一、魏晋南北朝以来国家信用的丧失与私铸行为的盛行
  • 二、唐初私铸活动的延续和江淮地区私铸业中心地位的形成
  • 三、初唐政府对待私铸的态度及打击的办法与效果
  • 第二节 开元、天宝之际的货币制度改革
  • 一、改革之前的货币铸造管理制度
  • 二、少府监管铸钱事务职能的罢除与铸币权的下放
  • 三、“以私兑官”的开放
  • 四、开元、天宝之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隐患
  • 第三节 肃宗、代宗时期的币值变动与中晚唐的钱荒问题
  • 一、肃宗、代宗时期币值变动对官私铸币业的影响
  • 二、两税法颁布后钱荒问题的加深及其原因
  • 三、私铸业面貌的改变及影响
  • 四、“钱荒”局面下唐政府调整货币政策的尝试
  • 第四章 唐代金银的货币化问题
  • 第一节 初唐时金银货币地位的丧失
  • 第二节 中唐时金银货币功能不能恢复的原因
  • 第三节 晚唐时期金银货币功能的逐渐复苏
  • 第四节 晚唐时金银货币功能复苏的原因分析
  • 第五节 晚唐时期金银流通的局限性
  • 第六节 对岭南地区货用金银问题的再考察
  • 参考文献
  • 古籍
  • 今人著作
  • 论文及学术报告
  • 译著
  • 外文原著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