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34千字
字数
2012-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系统收录了崔建远老师在债法领域的有代表性的论文及一些新的思考、新的观点。
内容简介
债权作为取得物权或者与物权价值相当的权利,反映财产流转关系的法律形式,具有普遍化的特点,共同性规范较多,且越来越国际化。在债法的建设方面,我国是后发的国家,又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因而,我国不可能抛弃人类既有的文明成果,另起炉灶制造债法,明智的选择是借鉴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债法规则及其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翻译出债的规则乃至制度。另一方面,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债权在丰富,研究在深化,由此决定,我国债权制度及其理论的创新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本书就是对这些现象的反映。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债法总则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
- 一、引言
- 二、侵权行为法独立成编是否使之脱离了债法体系
- 三、设立债法总则的必要性
- 四、设立债法总则的可行性
- 五、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重新定位
- 债的担保探微
- 一、关于债的担保的法律性质
- 二、关于保证关系的当事人
- 三、关于保证期间的定性与定位
- 四、关于一般保证债务与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中断、中止
- 五、关于连带责任保证债务与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中断、中止
- 六、关于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是否影响主债务的诉讼时效的中断
- 七、关于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之间的关系
- 八、关于以新贷还旧贷
- 九、关于保证金的性质与类型
- 债的保障导论
- 一、债的保障概述
- 二、债权受到保障的机理
- 三、责任财产的辨析
- 四、债权保障制度间的交互作用
- 债权让与的法律构成论
- 一、引言
- 二、主要立法例关于债权让与的理论构成
- 三、比较分析与评论
- 四、对批评意见的回应
- 债权让与和对抗要件
- 一、引论
- 二、对抗债务人的要件
- 三、对抗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要件
- 债权让与续论
- 一、受让人的法律地位
- 二、债权让与合同的撤销
- 三、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权,有的不得向受让人主张
- 四、债权于未来移转情况下的二重让与
- 五、未来债权的二重让与
- 六、债权打包让与
- 七、债权让与和诉讼时效
-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格论
- 一、境外立法例及其学说确定的标准并非唯一正确的标准
- 二、以是否突破合同的相对性作为判断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标准,忽视了法律及其理论的发展事实
- 三、以《合同法》第64条的规定处于“合同的履行”一章为由,否定该条规定了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是否成立
- 四、《合同法》第64条规定的仅仅是“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
- 五、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立法论
- 强制缔约及其中国化
- 一、强制缔约的概念分析
- 二、强制缔约的分类
- 三、合同的成立
- 四、拒绝缔约的法律后果
- 合同效力制度的演变
- 一、合同无效的范围比较宽泛
- 二、合同有效与合同无效二分的模式
- 三、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并存的模式
- 四、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并存模式的完善:内部的初步调整
- 五、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未生效并存的模式
- 六、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未生效并存模式的完善:增加合同无效的分类,承认相对无效
- 七、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未生效并存模式的完善:民事行为能力对于合同效力的影响在变化
- 八、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未生效并存模式的完善:特定主体欠缺资质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 九、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未生效并存模式的完善: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不一定都无效
- 出卖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设计
- 一、不可忽视中、德两国民法在无权处分构造上的差别
- 二、路径依赖:法律的直接规定抑或法律行为有效
- 三、利益衡量:何种受让人才应受到优惠保护
- 四、驳“物权法规定转让合同有效系为了解决转让合同存在着欺诈、胁迫等可撤销的原因问题”说
- 五、析“转让合同因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反公序良俗而被宣告无效,则根本无法发生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说
- 合同效力瑕疵探微
- 一、合同未生效
- 二、合同的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
- 三、合同的嗣后无效
- 四、恶意之抗辩及其结果
- 五、主观因素与显失公平的构成
- 六、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及其效力
- 无权处分辨
- 一、引言
- 二、《合同法》第51条的文义解释
- 三、买卖等合同可以含有物权变动的效果意思
- 四、买卖等合同何以不需要债务人有处分权
- 五、无权处分与自始不能
- 六、无权处分与法律行为的标的须可能、确定
- 七、无权处分与合同的无效、得撤销
- 八、无权处分与权利瑕疵担保
- 九、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 十、无权处分与不当得利
- 十一、无权处分与追认权、催告权、撤销权
- 十二、无权处分情况下各方利益的衡量
- 履行抗辩权探微
- 一、中国现行法上的履行抗辩权制度简介
- 二、法律漏洞说的提出
- 三、已届履行期的内涵和外延
- 四、对法律漏洞说的反驳
- 五、非对价关系、特殊对价关系与履行抗辩权
- 六、履行抗辩权因约定而扩张或收缩
- 七、对“存在效果说”的限制
- 债权人代位权的新解说
- 一、关于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的表现形式
- 二、如何理解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 三、债务人是否丧失处分权
- 四、代位行使债权所得利益是否直接归属债务人
- 合同解除探微
- 一、单务合同是解除的对象
- 二、催告及宽限期与解除权、违约责任
- 三、解除权产生的条件与解除权行使条件的区别
- 四、以诉讼方式行使解除权的效果
- 五、未经裁判机构确认解除场合的解除效力
- 再论未生效合同的解除
- 一般法定解除条件探微
- 一、关于违反从给付义务与合同解除
- 二、关于不可抗力与合同解除
- 三、对《合同法》第94条第3项的规定应予目的性限缩
- 四、如何理解法定解除条件中的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 论解除权及其行使
- 一、解除权行使的方法
- 二、解除权的不可分性
- 三、解除权的除斥期间的类型
- 四、解除权的除斥期间的起算
- 五、解除权行使的疑问及解答
- 解除权行使的法律效果
- 一、引言
- 二、折中说的不足
- 三、否定物权请求权的理由不充分
- 四、解除有无溯及力的设计及思维进程
- 论委托合同的任意解除权及其限制
- 一、一审判决要旨
- 二、二审法院判决要旨
- 一、辨析与说明
- 二、问题的提出
- 三、解除权的绝对限制——不得解除
- 四、解除权的相对限制——损害赔偿
- 五、解除权的意定限制——解除权抛弃的特约
- 六、结论
- 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的关系
- 一、引言
- 二、《侵权责任法》第6条的规定适用于哪些侵权责任的方式?
- 三、《侵权责任法》第7条的规定可以作为哪些侵权责任请求权的规范基础?
- 四、《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规定适用于哪些责任方式?
- 五、《侵权责任法》第21条的适用与侵权责任的方式
- 六、窘境与出路
-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定性与定位
- 一、几点说明
- 二、瑕疵担保责任的法理依据与含义
- 三、统合说:瑕疵担保责任已被统合入违约责任之中
- 四、瑕疵担保责任已被统合到违约责任制度之中的含义和把握标准
- 五、按照债务不履行说,瑕疵担保责任就是违约责任,只是区别于一般意义的违约责任
- 六、在我国《合同法》上,瑕疵担保责任与一般意义的违约责任之间的区别
- 七、方案的选择
- 八、解释法律不宜拘泥于文字
- 九、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境外立法例及其学说的发展
- 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
- 免责条款论
- 一、免责条款的概念分析
- 二、免责条款有效的前提
- 三、免责条款的有效与无效
- 四、免责条款的解释
- 不当得利研究
- 一、不当得利的法律性质
- 二、给付不当得利
- 三、非给付不当得利
- 四、不当得利的效力
- 五、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有关请求权之间的关系
- 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价值判断
- 整体·基点·度
- 一、引言
- 二、中国合同法对于惩罚性违约金的态度
- 三、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例及其理论关于惩罚性违约金的态度
- 四、民法在救济方面的价值趋向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