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囊括两百年消费社会的演进与变革。读懂消费社会,看清消费陷阱。

内容简介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商品的降生:市场的形成和商品拜物教
  • 速度战胜了距离
  • 商品带来了幻觉
  • 品牌让产品重生
  • 第二章 商品大观:百货商店和逛街
  • 城市化和百货商店的出现
  • 商店陈设的技巧
  • “逛街”概念的兴起
  • 一门“让人上头”的学科
  • 第三章 商品动力学:“同与不同”概念下的矩阵传播
  • 资产阶级物质文化及其重要功能
  • 符号价值以及同与不同的张力
  • 附庸风雅者、丹迪主义者和波西米亚艺术家:原始消费者的三种形象
  • 商品的潮起潮落
  • 第四章 商品的幻影:图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入侵和扩散
  • 从精神自足到理想社群
  • 从商店到杂志
  • 从动态影像到白日梦
  • 从图像投影到“自我项目”
  • 第五章 消费心态:商品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 集体秩序和集体精神
  • 年轻人的出逃
  • 消费心态及其成功因素
  • 欲望的正常化
  • 卷土重来的束缚
  • 第六章 社会工程:意识管理与商业秩序合法化
  • 操纵人群,建立受众
  • 用公关来讲故事
  • 和平时期的公关宣传
  • 第七章 符号工程:广告的力量与弱点
  • 大规模催眠的幻想
  • 广告或联想的艺术
  • 资本现实主义及其作用
  • 第八章 家庭中的消费主义:封闭的住宅与消费分工
  • 家的变化
  • 母亲——全家的消费总管
  • 孩子——家庭幸福的证据和指南针
  • 第九章 新消费精神:漫长的60年代和市场的重振
  • 青年文化与从众焦虑
  • 压抑与自我探寻之间的斗争
  • 对成规的反抗带来经济价值
  • 新消费精神的广告语言代谢
  • 第十章 超级消费者:呈指数增长的未来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