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透过20世纪上海的娼妓现象,讨论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上海,人们对娼妓业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愉悦、危险、寡廉鲜耻、痛苦的经济选择、关系到国家的衰落……

娼妓业不仅是妇女在其中讨生活的场所,也是一个隐喻,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

本书是一部20世纪上海娼妓业史话,在对史料的追溯与爬梳之外,作者对那段历史进行了创造性重构,跨越了虚构与非虚构文字的界限,将处于失语状态的娼妓重新置于各种历史情境之中,探究她们身上的印迹,从而呈现出人们如何通过“性”这个媒介展开有关政治权力、文化转型、国民性和文化归依感等问题的讨论。

本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妇女史著作纪念奖,这是美国历史学会首次将此奖项授予写美国以外地区妇女历史的作品。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历史记载与等级制度
  • 第一章 导言:认识与记忆
  • 第二章 分类与统计
  • 第二部 愉悦
  • 第三章 妓院规制
  • 第四章 情感事务
  • 第五章 花招与伎俩
  • 第六章 职业生涯
  • 第三部 危险
  • 第七章 人口买卖
  • 第八章 法律与混乱
  • 第九章 性病
  • 第四部 干预
  • 第十章 改革者
  • 第十一章 管理者
  • 第十二章 革命者
  • 第五部 当代的对话
  • 第十三章 命名
  • 第十四章 解释
  • 第十五章 历史、回忆与怀旧
  • 附录:表格
  • 引用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9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事出 究其因

    本书在题材选择、材料解读、结构分析,都可算是一部典范之作。这是一部颠覆既有 “底层史” 或性别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从 20 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入手,独辟蹊径,讨论了娼妓作为文娱载体和象征,如何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本中再现其生存状态。又是如何与怀旧情绪、民族主义、组织建构…… 等问题联系起来。作者运用了大量一手史料,对晚清以来的娼妓制度进行了非常扎实的史实重建工作,并准确地捕捉到娼妓 “无法发声” 却 “众声喧哗” 的矛盾,从而探索了既有的批判性声音,如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压制住这些来自底层的娼妓自身的声音。此外,作者非常娴熟地运用了权力与性别的理论框架与历史记忆的研究视角,且延续了裴宜理等学者开创的秘密社会研究传统,在承继中又有创新。写八十年代的两章尤为精彩,在现今社会中某些难以言喻的现象,从本书中都都有可借鉴之处。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旧上海往事:妓院的消亡

      上海这座城市因其独特的往事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曾在他的上海三部曲里介绍了其长达数十年的世事变迁,法国作家保罗・法兰奇为读者展现了日据时期上海的地下世界。《危险的愉悦:20 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关注的是旧上海的妓院以及其在时代浪潮里的消亡。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以历史和故事结合的形式思考娼妓问题。1. 跨越古今本书提到的上海以及中国社会差不多要比魏斐德长得一些,甚至可以说更靠近现代社会一些。按照作者的说法是以 20 世纪后期为下限,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研究历史来回应当下。整本书的成型可以说是为了更好研究和分析当下的一些相关议题。比如《她身之欲》里提到的性产业。翻阅旧上海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个存在了数千年的行业在此处颇为盛行。虽说不是合法产业,但基本上也是可以得以生存的。特别是考虑到它本身就为统治阶层起到了一个长期敛财的作用。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像《龙王之怒》的水灾中相关从业人员还会参与到社会慈善募捐。因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短短数十年就可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革。晚清的妓院在民国存活,最终迎来新中国的全面改造。对于某些从业者来说,从良之后再下海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我们在阅读和历史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避免直接代入当下的视角,更避免强行以如今的价值观对其进行道德审判。相比于此,更为重要的是跟着作者的叙述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2. 万恶之首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妓院作为一个古老行当里的事物本身就不得不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谩骂和攻击,更别提其时不时就传出逼良为娼的人间悲剧。类似的负面事件频发,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对于大众认知里的简单,妓院本身也算是一个等级森严、分工明细的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就是一个小社会,只不过这里的规则可能更为直接残酷一些。刻板印象也好,认知惰性也罢,真实的从业人员往往比想象中的更为丰富多彩。若是按照《她身之欲》以及《我在现场》里的相关描述来看,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些人和行业外的区别没有特别大。沦落风尘确实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乃至于会改写人生轨迹。人前的鲜亮和人后的落寞同样真实。从道德的角度上来说,取缔是最好的选择,可现实中面临生存危机这些人也会像美国白宫草坪前的民众一样举行抗议。做出道德审判是容易的,若要考虑到其中每一个人的生存处境,情况可能就要棘手一点。老鸨和妓女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关系亦是如此。像故事剧本一样用好人坏人进行简单区分是一个美好到极不真实的想法。3. 改造妇女当局对于妓院的干预也不在少数,这其中也发生过许多次的改革。人们的批判矛头有时指向文化或社会,有时则是政治体制。形形色色的诸多行业虽有变化,但很长一段时间内性行业依然存在。本书提到的内容里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大概要数人民政府对妓院和妓女的全面改造工作了。相比于之前的做法,这一次的明显更为全面详细一点。人民军队进驻之初,为了上海的稳定而对其没有采取措施。局势趋于稳定后,对妓院的取缔只是开始。更加重要的是对于从业女性进行全方位改造并妥善安置。若没有这一步,形式上的打散之后会让其换个形式卷土重来。再进一步,至少应该让从业人员找到其他可以维持生活的营生。生活有保障,思想大改造,其结果可以说是比较明显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行当在新中国的上海可以说是销声匿迹了。这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难以想象的。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也要为之提高。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得以遏制,像《世纪的哭泣》里提到的艾滋病亦是如此。奈何美好的时光有时就是很短暂。4. 古今对话如果要是翻阅历史的话,我们会发现那些通常能想到的做法很有可能已经有人实践过了。本书提到的娼妓问题,从清末民初就有各种各样的改革者提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建议。政治上与国家健康联系在一起可以理解,五四时期从社会健康角度的改革虽有新意但仍有不足。要是再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大环境,我们更能从其中吸取到教训。不管是面对妓女还是妓院,简单的疏或者堵都是不太容易奏效的。就像妓女本身存在两重性一样,其既是受害者,又因为这种身份而得以享受更多的便利。将其视为被动的往往也会忽视掉其也可能有主动的一面。也许对其问题的解决未必就需要什么灵丹妙药,新瓶装旧酒也有可能奏效。解决这些从业人员以及其所滋生的土壤可能更为重要。书中提到了妇女的改造,不光是帮其谋生,更为其安家。比如在改造完成后将其坦然介绍给驻守边疆的单身士兵,有了稳定归宿之后重操旧业的可能性也会因此大大降低。5. 细节之中本书在一些思考和分析上做得比较不错,结合古旧案例,我们会再次发现太阳底下无新事。人性的变化可能超乎想象,但总有一些相似之处可以借鉴。尽管如此,本书依然也存在一些瑕疵。细节上的相对匮乏就是一例。这在很多时候是受到了相关历史材料的限制。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哪怕是想深入研究,可就是缺乏足够的数据和记载。有鉴于此,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本书为阶段性的产物。书中的观点和建议更是需要在现实中加以检验才可以放心使用。面对过程中的反馈更应该实事求是。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书中提到的一些情况从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可实践起来效果如何尚不好说。面对当下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更不能简单进行照搬,否则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前人犯过的错误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阶梯,我们的努力也方便了后来人的研究。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一次苦难都不会被遗忘,可人类的记忆中是否会被遗忘依然是未知数。6. 写在最后本书的可取之处不少,其中一个值得重视那就是对于历史遗忘的对抗。在时间无情的流逝中,总需要有些人逆时而动将其中的内容记录下来,为当下和未来见证过去的发生。本书对抗的是某些群体的健忘,历史学对抗的是整个人类的健忘。人类的记忆力有些时候真的很离谱,明明是几年前发生的事却恍如隔世,甚至慢慢将其遗忘。有些不那么美好的记忆可能会被主动淡忘,可对历史研究来说却非常有必要重拾记忆。和当下的对话既是一种避免遗忘的做法,更可以让其获得新的生命。本书里提到的问题跨越时间尺度较长,前人的努力和结果值得我们去了解,亦有助于当下的思考和未来的行动。与其重复发明轮子,不如站在前人的肩膀更上一层楼。对于初读此书的读者,其学术的表述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好在书中提到的往事还算有趣,结合其话题自带的关注度,阅读起来还不算太困难。

        转发
        1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