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36千字
字数
2016-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完备的朱熹传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代景观。
内容简介
朱熹是与孔子齐名的中国文化伟人,国内外久久期待着一部文化综合性的朱熹传问世。这部《朱子大传》是一部完备的朱熹传记,作者潜研数十载而成,张岱年先生与陈荣捷先生作序,誉之为研究朱子学与传统文化的新的重要成果。全书规模宏大,史思深沉,采用文化还原的研究方法、多层面地探讨了朱熹的一生与思想发展历程,从而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代景观。作者掌握了大量新资料,全文单征引古籍在一千余种之上,多有独到的新发现,纠正了各种流行误说。
目录
- 版权信息
- 献词
- 增订版前言
- 序一
- 序二
- 我对束著《朱子大传》的评价
- 自序: 朱熹的心态世界
- 引论 道学文化心态论纲
- 一、道学——一种文化心态
- 二、道学:士子文化心理的失范与重铸
- 三、心与性:道学的两条灵魂拯救之路
- 四、“圣贤气象”——“道”光轮笼罩下的心态世界
- 五、道学心态的二极对立
- 第一章 人性救赎『圣人』的诞生
- 败落世家的浮沉
- 从尤溪、浦城到都下
- 在建瓯环溪
- 第二章 师事武夷三先生
- 卜居潭溪
- “三字符”与“昭昭灵灵底禅”
- 由白水、籍溪通向湖湘派
- 第三章 出入佛老的心路历程
- 踏上心学之路
- 通向“牧斋”
- “从谦开善处下工夫来”
- 第四章 儒家心态的迷失与复归
- 高士轩中的世俗主簿
- 主县学下的自我反思
- 泉南佛国的“杜鹃夜悟”
- 第五章 从学延平:从主悟到主静
- 畏垒庵中的理学信徒
- “困学”的艰难跋涉
- 走出“恐闻”
- 第六章 在隆兴北伐与和议的旋流中
- 师事延平的最后一章
- “诋诃百事”的入都抗争
- 苟安氛围中的自我奋进
- 第七章 从李侗到程颐
- 清算宗杲—无垢的佛学论战
- 中和旧说的历程
- 衡岳之游
- 己丑之悟:中和新说的诞生
- 第八章 寒泉著述:砥砺理学之剑
- 超然会太极
- 清算湖湘派的论战
- 前《四书集注》的经学体系
- 道统与正统
- 第九章 鼎足分合:朱吕陆三会
- 寒泉之会
- 鹅湖之会
- 三衢之会
- 第十章 丁酉年:生平学问的第一次总结
- 顿进之功
- 《四书集注》经学体系的诞生
- 五经学思想的飞跃
- 第十一章 儒宗在匡庐
- “见儒者之效”
- 封事与赈荒
- 从观音寺之会到白鹿洞之会
- 吹向江西的朱学旋风
- 第十二章 浙东提举——道学人格的风采
- “卧龙”再起
- 六劾唐仲友的“人间喜剧”
- 浙东的三学角逐
- 第十三章 跧伏武夷山中
- 武夷精舍中的道学夫子
- 在反道学文化逆风中
- 第十四章 全方位的文化论战
- 内圣外王:义利王霸之辩
- 平衡浙学与陆学的道学砥柱
- 通向图书象数的占学
- 第十五章 戊申延和奏事风波
- “抛却书册去寻春”
- 延和奏事
- 朱林交奏背后的党争
- 第十六章 从传统反思到现实批判
- “自无极而为太极”之谜
- 朱陆太极论战
- 戊申封事——反思与批判的里程碑
- 第十七章 己酉年:生平学问的第二次总结
- 先天学与太极学的珠联璧合
- 离经叛道的新经学体系
- 人本主义的四书学体系
- “性”的救赎之路:“理一分殊”性学体系的建构
- 第十八章 南下临漳
- 在相党纷争的闹剧中出山
- “经界”风云
- 又一次失败的地方更革
- 南陬民间学术素王
- 第十九章 卜居考亭
- 横流独抗:与浙学的新论战
- 朱辛双子星座
- “我愿君王法天造”
- 第二十章 二入湖湘
- “精密严恕”的长沙百日新政
- 卷入宫廷内禅闹剧
- 第二十一章 入侍经筵四十六天
- “帝王师”入都
- 一个被新君憎厌的经筵老儒
- 逐出国门的“天下大老”
- 第二十二章 庆元党禁:在文化专制的炼狱中
- 沧洲精舍——“吾道付沧洲”
- 道学—伪徒—逆党
- 打入伪籍的逆党之魁
- 第二十三章 守吾太玄:生平学问的第三次总结
- 游心于韩文屈赋之间
- “空同道士”与周易参同契
- 经学大师与经学弟子们
- 第二十四章 莫向人前浪分雪世,间真伪有谁知
- 最后的精神漂泊
- “我不就狱,众无所恃”——道学党魁之死
- 尾声: 回到多维文化视野:人性救赎之路
- 后记
- 主要征引参考书目
- 后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