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透析名校发展秘密,探寻好学校的本质与灵魂。

内容简介

在我们看来,名校之“名”,不在于名气、师资、校舍,而在于在教育改革中,他们身处潮流漩涡但始终保持理智、清醒;在于改革前行中,他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他们努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找寻教育未来的方向。这些先行者依靠敏锐的教育直觉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在教育思想、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校空间设计、学校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符合教育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改革。这本书,将为您揭开名校的那些“秘密”,全方位展示这些学校的魅力与温情。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人民教育》精品文丛编委会
  • 总序 办伟大的学校,做伟大的校长和教师
  • 序 好学校的模样
  • 辑一 教育思想:把学校打开,教育会怎样
  • 要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
  • 校长对自身的定位非常关键
  • “爱”是可以培养的吗?
  • 建立一个真正“以人为核心”的自治管理系统
  • 把社会打开,让孩子进来
  • 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学生应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 要允许、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政治生活,这是绝好的教育资源
  • 封闭的空间将使学生孤陋寡闻、眼界狭隘;开放的空间将促使学生耳聪目明、眼界大开
  • CAP将让中国更优秀
  • 对于学有余力的中学生,一定要让他把自己的能力全部释放出来
  • 我们希望,有朝一日CAP课程能走向世界
  • 教育家办学,需要一点孤独的理想主义情怀
  • 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观扭曲不利于校长按教育规律办学
  • 过度的功利主义必然导致灵魂危机
  • 校长缺了什么
  • 别拿校长当“官”做
  • 放眼四周,校长真像个官员
  • 学校工作远不仅仅是管理,它更是“教育”
  • 学校里官气太浓,学校就单纯不起来,教育也就沉潜不下去
  • 在全社会的尊重与自重中,教育再出发
  • “教育的全社会尊重”是教育最重大的供给侧改革
  • 教育人也要觉醒、自重、自强
  • 史家教育集团:构建“动力群”,激发“群动力”
  •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校的责任与使命
  • 激发群动力是集团化建设的重要挑战
  • 五大措施促进集团从管理走向治理
  • 发现教师:揭开学校发展的密码
  • 教育即发现
  • 把人性内在的力量唤醒、激发、放大
  • 职业幸福存在于每一天创造性的工作中
  • 辑二 学校转型:如何调整组织架构和课程设置
  • 当社会不再旁观,教育怎么办?
  • 拨开“学区制”的霾
  • 高中教育在内外夹击中寻求突围
  • 落实学生中心,到了撬动“结构”的时候
  • 跨界思维突破教育瓶颈
  •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他自己
  • 育人模式改革的价值追求
  • 一位学生一张课表
  • 新技术引领个性化评价改革
  • 育人模式改革拉动学校转型升级
  • 实现每一位教师的转型
  • 高校团队助力学校转型
  • 学校转型任重道远
  • 选课走班后怎么育人?
  • 用制度解放学生,改变教师的学生观
  • 教学真正转变到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
  • 在分布式管理中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育人观
  • 调课之争
  • 郭涵:用你对世界的认识去影响他
  • 校长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还要读企业家的书?
  • 不是学生不喜欢德育,而是我们怎样做、做什么样的德育
  • “世界很广阔,你要把他往高处推,并用你对世界的认识去影响他”
  • 一个校长的管理范围应该有多大?
  • 守正出新一零一
  • “我们追随时代潮流,但不盲从概念”
  • 责任担当是一个人的核心素养
  • 给学生最大的思想创造自由
  • 培育高贵的精神基因
  • 改变教育,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 高中如何培养出使我们民族强大起来的生力军
  • 我们为什么要办大学节
  • 在高考之上
  • 从历史的血脉中提炼学校之魂
  • 中学之可贵,在于超越考试
  • “没有体艺,不是福一”
  • “我们福一的‘傲气’就在于,培养出了一批很正气的孩子”
  • 高考变了,高中怎么办?
  • 时代变了,教育怎么变
  • 教育变了,学校怎么办
  • 个性化学习中的时间管理“密码”
  • 学生对不同知识与能力的习得具有关键期、“机会窗”和不同个性偏好
  • 科学合理地整体配置高中三年的学习时间
  • 对学生一学年学习时间进行整体思考和配置
  • 教师对学习时间的配置与学生的自主安排相辅相成
  • 容短促长:立体课程架构下的动态走班实践
  • 优化课程架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 动态走班,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 “钻石”视角,实现评价的多元化科学化
  • 学生发展指导综合性解决方案探索
  •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引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
  • 构建学生发展体系,制定综合性学生发展指导解决方案
  • 基于核心素养,分步骤实现指导目标
  • 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如何落地
  • 跑得起来与跑得更好
  • 思路:“跑”与“道”的双向支撑
  • 策略:“分”与“合”的有机结合
  • 上海育才中学:基于学程化的课程样态与组织模式
  • 更具选择性的课程设置
  • 基于学程的课程组织方式
  • 实施“问题中心”的教学
  • 更科学、及时的学习支持
  • 更积极、主动发展的教师
  • 网上走班:课程的私人定制
  • 何为网上走班
  • 怎么开展网上走班
  • 网上走班的制度保障
  • 综合素质评价软而无效问题求解
  • 普通高中:从“写实”到“引领”,保证评价效度过硬
  • 高等学校:从“招分”到“招生”,保证评价应用过硬
  • 教育行政:从“制度”到“监督”,保证评价体制过硬
  • 爱国教育要接地气
  • 树立榜样,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 实施“义工制”,在实践中升华爱国情感
  • 发展性德育:从零敲碎打走向生态构建
  • 围绕“健全人格”,具化德育目标
  • 发展性德育的关键词是“整合”
  • 辑三 课程整合:一场艰难却意义非凡的变革
  • “1+X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历史传承的思考
  • 清华附小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 基于学生发展素养的“1+X课程”构建
  • 对课程进行时空的整体改造
  • 优化重组:弹性改变课时比例
  • 张弛有度:灵活调整课时长短
  • 尊重主体:个性化、选择性
  • “课时改革”来了?!
  • 长短课时结合,让语言学习更科学
  • 70分钟自然课,让学生充分合作与探究
  • 把“STEM+”理念融入全课程
  • 摒弃“拼盘式”结构,指向“立体性融合”
  • 项目性学习实现跨学科深度融合
  • “STEM+”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素养
  • 课程之美哪里找?
  • “故事数学”:学科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 “儿童小说”:给孩子一双创造美的手,提升他们审美的眼睛和心灵
  • “用iPad创作旋律”:不仅教给孩子美的当下,更要教给他们美之未来
  • 语文课堂如何向生命敞开
  • 怎样才能把学生“装”进心里
  • 教学目标要具有思维层次性
  • 变“散装”为整体设计
  • 带给学生清冽的思维冲击
  • 辑四 空间设计教育学:让学校空间容纳更多样态的学习形式
  • 中关村三小:3.0版本的新学校
  • 学校教育中的“难题”
  • 教育空间“变形记”
  • 教育的空间变了,教育的形态应该怎么改变?
  • 未来的教育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 班组群、校中校:一种新的学校教育组织生态
  • 突破班级,学校教育还有很多种组织可能
  •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关系”
  • 班组群、校中校,拓展教育的多维空间
  • 班组群、校中校对中国教育的现实意义
  • 空间即课程
  • 美国之行的启发
  • 构建专属于一间教室的课程
  • 教室空间的意义,是生命气息和成长性
  • 把课程空间扩展到浩瀚的世界
  • 仅让墙壁会说话是远远不够的
  • 以美学经纬“再织”校园空间
  • 缺少灵魂的校园像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 教育,总是用最好的形式传播真理
  • 美学经纬如何“再织”校园空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