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1千字
字数
2022-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非虚构作家袁凌历时八年的重磅力作,融合行走、自然文学、社会调查、历史写作,揭示汉水与“汉水人”的身世变迁。
内容简介
“汉江哺育整个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地,共约6000万人口。到今天,北京市民打开厨房水龙头,每一滴水中都有70%来自汉江,而在天津则是全部。”
本书是一本融合自然、历史、现实、人文与现实的非虚构力作,写出汉水作为一条古老江河的时代感和生命感,关注它自身和它的子民、环境、历史与现实。
全书细致地讲述了汉水的前世今生及其“子民”的生命历程,配图百张作者亲摄图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母亲河的深沉的爱与忧,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深切的时代历史责任感以及浓厚的环保意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引言
-
稀缺的血液
-
“不发达”优势
-
开万里长河
-
采血与补血
-
哺育与泛滥
-
迁徙与回流
-
搬家
-
水娃子
-
新家(上)
-
回流者:韩正雨
-
新家(下)
-
“钉子户”
-
船老大
-
外乡人
-
扎根
-
先行者
-
支边
-
出生地
-
黄金水道的反光
-
纤夫
-
水手、拦头、太公
-
鸦梢、大船、升船机
-
客轮、摆渡人、博物馆
-
河街、古镇、港口
-
长江里的汉江船队
-
航标员
-
未来的成色
-
鱼的记忆
-
水上世家
-
上岸之后
-
鸬鹚与产卵场
-
捕鱼、电鱼、毒鱼
-
最后一条大鱼
-
母亲的清白
-
志愿者的喜忧
-
一江清水的成本
-
病灶的隐忧
展开全部
《汉水的身世》…汉水的最后一滴乳汁…
还记得三十多年前上大学那会儿,第一次见汉水时的心潮澎湃。青绿色的汉水一头扎进混浊的长江,一缕清流顺江绵延数千米之远,三江口的分水线因此堪称武汉最美。当时就想泅渡一次,为了泅渡才特意新学了游泳,虽少年轻狂,但因手生也未敢一试,直到 10 多年前重游武汉时的一个夏夜才如愿。今天翻开这本书,感慨万千,那次泅渡后只几年,悠悠汉水已流的不是汉江水矣……8 年前南水北调通水,汉水沿线的水坝、移民、纤夫、船工、渔夫、老街和居民…,曾经的所有繁华皆归寂静。抚慰了几千年疼痛躯体与灵魂的汉水,已无能为力。干渴的北中国呼唤接济,汉水清洁的品性使它成为南水北调的不二之选,千里迢迢东去汉江水,如今滋润着北中国的几千万人。而为此承受凋瘪的是,汉水流域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是永久改变的生态。汉水,这条滋养过汉唐两朝盛世的母亲河,如今为复兴大业也是挤干了最后一滴乳汁…… 据说当年的方案中,还有一个更宏伟的计划,把金沙江、大渡河、岷江等西南各条大江串联起来,一路北上穿越秦岭,与黄河上游的洮河连接,随后再开凿多条输水路线,把水引向西北,灌溉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穿越甘肃进入新疆,浇灌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后跨越天山经乌鲁木齐北上至当时的苏联国境。这个号称为万里长河的计划幸亏当年没有能力实施,不然千年繁荣的江南会不会象汉水中下游那样,凋瘪在这气势雄浑的蓝图中…… 慷慨当赋词…… 忆荆州,最忆是汉江,楚山依旧碧岩岩,汉水不见碧汤汤,能不叹沧桑(石木翻书每天翻翻书)
从一条河置身事内
这是一部写汉水过去 30 年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这条河改变的命运,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质疑派一直在鼓噪,因为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天辟地。都江堰开启了农耕社会的改天换地,才有了后来的千里驰道,万里长征,大运河。进入工业社会,北美是得天独厚,大于美国 4 倍的人口要达到美国的生活水准,自然要新时代的改天换地,这种前无古人的改造,怀疑是自然的,本书用非虚构笔调记录历史,可惜有些灰暗,没有人物的访谈和随访,只有作者散文式的抒情,调子有些哀怨。过去有个梗,说 “下水道是城市建设的良心”,说的就是中国的城市下水道,一下雨就淹水的问题。我 90 年到新加坡看到城市的下水道非常的宽,另外一个惊讶的是,新加坡是一个淡水要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城市国家,但是街道的清洁是用高压水扫帚冲洗地面,在一个热带国家,家家的淋浴是生活必须,小区内最普遍的公共设施是游泳池,而且要求私家车要定期洗车,对于一个进口水的国家并没有要求大家节约用水,为什么呢?深入了解是因为城市污水循环利用的好,当时是 95% 的生活生产用水集中处理,70% 以上的生活污水回收循环使用,而当时中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平均只有 15%,20 年前我回国,在长江边上的城市生活了 10 年,亲眼目睹长江的污染生态危机,污水直排入长江,江鱼的过度捕捞,长江野生鱼类基本上绝迹,江边堤岸的疯狂挖沙盗采,一系列的问题,这一切都是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的时候必然出现的问题。市政建设的资金如何筹措,是个大问题,直到 2004 年以后,从香港和新加坡学习的城市土地经营,才开始逐步解决市政建设资金,有一阵子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水电交通纷纷私营化,就是不知道这些才是长期旱涝保收的金矿,后来才明白基础设施建设不是费用,而是投资资产。因为一块贫瘠的土地是不值钱的,加上这些基础设施才能有万倍的回报,如同很多人不愿意购买车位,觉得租车位更合算,可没想到购买车位是投资资产,单位面积的租金收益比房子还要高。从一条江河的治理和管理,应该更能体会中国大一统的必然,因为跨地区的治理,需要中央政府的协调,中国近五年来的河长制度,分段承包,数字化水流监控,特别是城市的污水集中处理,进步非常大,长江沿线城市都杜绝了污水直排入江。随着运河的注水,停航百年的京杭大运河重新流淌。海外看住宅外种菜的,一定是华人,中国人几千年来基因中就刻铸了改造自然的执念,而且还有接力棒式的愚公移山。
一条古老河流及其子民的故事
学习了一个知识点,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但对于书中描述的城镇,因未去过,实无任何感受。汉水沿岸的城镇因航运而兴盛,因发展而衰落,因蓄水而荒废。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长江是中华大地的母亲,那么汉水则应是中华大地的长子。
- 查看全部30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