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上野千鹤子写给所有女性的清醒之书。以女性主义视角围绕多个现实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内容简介

围绕女性关注的亲密关系、婚恋、独立等议题,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与心理学家信田小夜子,开始了一场女性主义的尖锐问答。

两位“女性的盟友”分别从社会学统计数据与一线女性的心境出发,结合各自的观察和研究经验,以女性视角讨论和思考现行婚姻制度与女性面临的婚恋现实,百无禁忌地畅谈爱情观、社会性别、男性观察、母女关系等女性日常生活中无法逃避的话题,敞开心扉,直言不讳。

两位学者借独到的观点和犀利的语言,鼓舞女性活出自我,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前言
  • 前言
  • 文库版前言
  • 第一章 性规范与性行为落差巨大的“30代”
  • “30代”是性行为的分歧点
  • 拥有“10代”子女的父母辈的性行为
  • 在“40代”开始升高的欲望水压
  • 对“30代”的“相对剥夺”
  • 对单女有利的“被动性解放”
  • 父母辈,“60代”的性革命
  • 被否定的“性豪”
  • 身为女性的存在证明
  • 母亲令女儿割裂
  • 会算计的现实主义者
  • 综合岗的女儿是“长了女人脸的儿子”
  • 没有人生规划的女儿,只考虑自己养老的母亲
  • 不断扩大的女女差距
  • 正在变成不良债权的“非正式雇用·非婚‘30代’女性”
  • 第二章 “不可替代性”的解体与纯爱愿望
  • 名为“奢侈品”的符号
  • “30代”单女的自恋式消费行为
  • 不保养就活不下去?
  • “好拿下的男人”是种羞辱
  • 东大女与圣心女大女
  • 被称作“无可替代的关系”的比翼鸟幻想
  • “舍我其谁”的自我中心世界
  • “30代”单女走投无路?
  • “性的赏味期限”已延长
  • 身为诱惑者的女人
  • 身为“男性欲望对象”的自觉
  • 上野之父,信田之父
  • 女性性资源的利用
  • 第三章 “无爱也可有性”明明是常识
  • 已婚女性现已加入婚外恋市场
  • 离婚率不上升,婚姻空洞化
  • 空洞化的恶果落到谁头上?
  • 舍弃幻想就能脱离苦海
  • 陷入“关系”泥沼的现代家庭
  • 非婚现象再怎么发展,结婚意愿依旧不减
  • 婚姻的快感与陶醉
  • 脱光能改变什么?
  • 第四章 男人的“爱”与性行为
  • 男性讲述的自身的性行为
  • 过于陈腐的男人
  • 支配与疼爱互为表里
  • 性伤害,加害者之谜
  • 无关性欲
  • “积久则出”的神话
  • 支配的烙印
  • 男人不懂爱
  • 将占有误认为爱的女人
  • “花街老鸨”与“隐忍之妻”
  • 第五章 难道只有去势,才能断绝暴力?
  • 日语中没有译语的DV
  • 公共介入是否可能
  • 管控还是援助?
  • 直白的男性支配象征
  • “绅士的男人”与“绅士的军队”是相同的悖论
  • 男人的根基被动摇
  • 主张暴力正当化的男性
  • 能言善辩的男人也会动手的谜团
  • “心理咨询师的社会性别”问题
  • 人不打会还手的人
  • 第六章 婚姻难民何去何从
  • 离了婚就是结婚帝国的难民
  • 是否存在不加入婚姻制度的选项
  • CLASSY.也要败给VERY
  • 用伤痕累累的身体守护尊严
  • 不离婚背后的力量博弈
  • 孩子是自保的手段
  • 留在DV丈夫身边的理由
  • 对“不可见的未来”的想象力
  • “那个人很强大,可是我……”
  • 压抑得久了就站不起来
  • 受害者避免成为加害者的唯一方法
  • “孤独”是一种痛快
  • 第七章 点评“心理咨询师无用论”
  • 只要有同伴就无须心理咨询师?
  • 在强悍的专家支配之下
  • 从市场原理审视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的技巧界限
  • 心理咨询师与尤塔的区别
  • 被带入家庭的PTSD
  • “AC和性伤害都靠自主申告”的问题
  • “毁灭心理”“毁灭心灵”
  • 第八章 人必须具有社会性吗?
  • 待婚女的困境
  • 不承认非婚生子的真正原因
  • 歧视单母家庭的根基之处有什么
  • 丈夫的根基、父母的根基、子女的根基
  • 女性主义是女强思想吗?
  • 名为“自我实现”的幻想
  • 替代“自立”的表述
  • “如何才能有干劲”的疑问
  • “20代”“作茧自缚”,“30代”“自作自受”,“40代”“自掘坟墓”
  • “可爱老太太”的意识形态
  • 围绕看护的十年变迁
  • “赌气看护”的牺牲者们
  • “子女反哺”的发言不可原谅
  • 啃老亦枉然,十年即破
  • 文库版特别对谈
  • 十年后……
  • “60代”夫妻还是老样子?
  • 妻子是家庭内性爱的弱势方
  • 妻子的愿望
  • “60代”的父母与“40代”的子女
  • 不考虑将来的“40代”
  • 活出自我的“40代”母亲
  • 局外人丈夫与姑娘联盟
  • 中产阶级的瓦解改变了家庭
  • “结婚条件”发生巨变
  • 啃老单身族现在怎么样了?
  • 非正式雇用的非婚女性后来怎么样了?
  • 男性的“婚活”与“婚压”
  • 年轻男子的女性化与DV的关系
  • 非婚化有可能缓解吗?
  • 那“我们”该怎么办?
  • 后记
  • 文库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7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身为女性的选择:女性创造更多的选择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有更多的女性正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很多出色的事。有伟大的女性科学家、有厉害的女性企业家,有出色的女性外交官,有聪明的女性投资人。在许多相对来说更为宏观、更具视野的场合下,也是在我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下,女性出现的比例,也随着视野和平台的不断提升,随着权力结构的上升,会渐渐减小。我发现在更多更宏观的讨论的场合下,或是资源更集中的地方,从绝对数量来说,女性的人数远小于男性。但出现在这些场合下的女性又会从相对能力上拥有不断发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声音的出色能力。相对相同背景下的绝大多数作为一个女性需要突破什么、需要承担什么、需要放弃什么、需要付出怎样的惊人的毅力和努力,并在不断突破和自我突破。有一天,与朋友一起聊天,談到 “为何雌雄同体的人,成就惊人” 的话题。朋友说 “雌雄同体” 可能超越了性別,感知力更强。而更深层次应该是这些人完成了 “內心世界的重构,內心认知的重建”。“对自己的触摸” 和 “认知观、价值观、世界观” 的重建,让他们有能力打破一切 “习以为常” 和 “理所应当” 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妈,我不想活成那个蠢样子”

      全书总览这是一本再版书籍,以日本社会女性为主题的社会性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面对着怎样的囧境,有啃老,有不婚,有 DV(家 B),有社会层面影响,也有不同年代下的观念割离,这也是为什么隔代的群体总是互相瞧不起对方。 ˉˉ不得不提一点的事,回看封面,真的很有味道,外皮是位姑娘,内皮则是一位新娘,从姑娘到新娘,这意味着女性逐渐走向成熟。・婚与不婚,在日本的社会里,不仅仅是个人选择,可能更多的是社会选择,有没有结婚的条件,你的环境是否允许你结婚,婚姻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ˉˉ作为一个传统风俗比较重的潮汕男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看这本书是什么样的体验?・书中这段话让我思考了好久:“打人的男人和不打人的男人,中间不存在隔断” 也就是说,主张不打女性的男人和主张打的男人,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什么东西!!!・因为家庭的原因,母亲一直处于弱势的一方,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我一直贯彻的是 “不能打女性”、“给女性更多的包容”、“多承担家务”。 ˉˉ但是,现在问我自己:为什么就是不打女性?・答 1. 我:因为我觉得女性很辛苦,社会对她们并没有太多的包容,她们需要支持和理解。反驳:所以是因为同情是吗?你觉得男性优越于女性?・答 2. 我:我觉得我作为一个男朋友,甚至以后为人夫,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我得有气度,有宽广的胸怀。反驳:所以你觉得女性弱咯,没办法承担那么多责任咯。・答 3. 我:我很爱我的女朋友,也尊重其他女性,不想伤害她们。反驳:所以你的意思是你能伤害女性,只是你不这样做是吗?那你不还是觉得女性比男性弱,打不过的话你还有伤不伤害的选择? ˉˉ虽然结果一样,但究其原因,就会发现底层是 “女性是弱势的一方”。这的确让我在自我身份上的动摇,一直保持的底线,居然更多的是我觉得 “男性比女性强”。 ˉˉ全书有非常多的数据作为支撑,以问答,有案例,可以让更多女性了解自己,你们并不孤独,也可以给男同胞更多的反思,“重 man girl”、“man girl 弱” 这些观念真的太根深蒂固了,细思极恐。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轻松聊天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照见了女性的无可奈何的现实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