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5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白俄叙事”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作品中涌现出为数众多的白俄叙事,它们来自不同的政治和文学阵营,因此在文学和政治领域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通过白俄叙事这一想象“他者”和自我观照的过程,中国作家形塑了自己的文学与思想视域,进而把白俄这样一个“涉外”形象转化为“对内”问题,将其整合为想象中国未来路向的思想抓手。
通过发掘、解读、并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白俄叙事,并结合对其他作家白俄叙事的比较研究,本书揭示了白俄叙事兴起的深层原因以及中国作家在这一想象“他者”和自我观照过程中的运思轨迹,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生态做出了视角独特的深入解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导言
- 一、“白俄”是谁?
- 二、追索“白俄叙事”的意义与方法
- 三、时间框架及学术史回顾
- 第一章 历史
- 一、哈尔滨与上海:在华白俄的“双城记”
- 二、历史记忆与现实情势:发现白俄的中国眼光
- 小结
- 第二章 视界
- 一、反抗“寂寞”:鲁迅与白俄的相遇
- 二、白俄与半殖民地空间的“摩登”
- 三、异邦的白俄与革命的借镜
- 四、“沙俄”的暗影与“反苏”的面容
- 小结
- 第三章 幻象
- 一、“听”来的故事
- 二、“我”的永恒在场
- 三、“(反)革命加恋爱”
- 小结
- 第四章 越界
- 一、“哀怨”的生产:“一次大胆的尝试”
- 二、“哀怨”与悲伤:“异乡的零落人”
- 三、“哀怨”的正当性:另一重革命叙事
- 四、“不合时宜”的哀怨:革命与时代的双重限制
- 五、“丽莎”之名
- 六、“公园”与“妓女”
- 七、“中国式”自杀
- 小结
- 第五章 变形
- 一、再说“丽莎”:左翼文学白俄叙事的批判性重述
- 二、“中国工人阶级的生死对头”:革命的形势与任务
- 三、“1932年8月大罢工”:历史事件的文本化
- 四、“十六枝灯”的上海生活:白俄亚洛夫的“典型环境”
- 五、“工贼”新诠:中国小资产阶级作家的“反面典型”
- 小结
- 第六章 侦测
- 一、洋场、洋人与洋药
- 二、闹剧、讽刺与“新通俗文学”
- 三、“伟特博士”是谁:白俄与洋奴意识的复杂性
- 小结
- 第七章 乡愁
- 一、上海的“哈尔滨”:重新发现白俄的文学地理
- 二、“悲哀的回忆”
- 三、“一只被灾荒迫出乡土的乌鸦”
- 四、“俄罗斯式的家屋”
- 小结
- 第八章 牺牲
- 一、“域外小说”的积淀与瓶颈
- 二、“反帝”意识与“将军”的诞生
- 三、“牺牲”精神与“黑土”的故事
- 小结
- 第九章 “英雄”
- 一、“英雄”的诞生
- 二、“客军”的意义
- 三、“法郎苏司”的秘密
- 四、“英雄”之殇
- 小结
- 第十章 迷失
- 一、“丽莎”前传
- 二、“间谍”丽莎
- 三、“复国者”丽莎
- 四、“洋人”丽莎
- 五、“他者”丽莎
- 小结
- 第十一章 旅程
- 一、“听来”的浪漫与忧郁的乌托邦
- 二、日常的生活与“日常”的白俄
- 三、家宅、记忆与“现实”的生长
- 小结
- 第十二章 “风景”
- 一、“风景”的呈现:白俄乞丐的文明与尊严
- 二、“风景”的发现:乞丐叙事的现代转换
- 三、“风景”的“误读”:白俄乞丐的“前世”与“今生”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