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十六年所向披靡,四百天一溃千里。翻开本书,看懂李自成为什么败,败得还那么快。

内容简介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此时他已奋战十六年;同年四月,李自成败于山海关,清军入关;次年五月,李自成死于湖广九宫山,距离明朝灭亡仅四百天。

舆论失势:大顺军在追赃过程中刑拷相加,缙绅颜面扫地。而清军为了在汉地站稳脚跟大肆笼络汉族官绅地主,这些人曾饱受农民军打击,无不喜迎清军。

战略失误:在大顺军心中明清之战是前朝之事,自己未同清方交恶,完全可以相安无事,以为吴三桂投降后东北问题就已解决,清军则被无视。

用人失策:大顺军缺少一批能放眼天下、统筹全局的战略人才。清廷却在入关前网罗了范文程、洪承畴这样一批“引路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我的治学经历 (代自序)
  • 原版前言
  • 第一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背景
  • 第一节 明后期政治的腐败
  • 第二节 土地高度集中
  • 第三节 国家财政破产和赋税加派
  • 第四节 水利失修和灾荒频仍
  • 第五节 军制的败坏
  • 第六节 裁驿递
  • 第七节 农民大起义的前奏
  • 第二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 第一节 陕西农民首建义旗
  • 第二节 勤王兵的哗变
  • 第三节 张献忠、李自成参加起义
  • 第四节 起义早期的特点
  • 第三章 起义初期明政府的对策和义军主力转入山西
  • 第一节 杨鹤主抚政策的失败
  • 第二节 起义军在山西的发展
  • 第三节 陕西起义军的坚持斗争
  • 第四节 起义军的诈降和突破黄河天险
  • 第四章 起义中期的千里转战
  • 第一节 向中原进军
  • 第二节 起义军的汉中突围
  • 第三节 起义军的大举入豫和所谓“荥阳大会”
  • 第四节 起义军攻克凤阳
  • 第五节 崇祯八年起义军在陕西的胜利
  • 第六节 明廷的剿抚并用和高迎祥的牺牲
  • 第七节 李自成等部进军四川
  • 第五章 明末农民战争一度转入低潮
  • 第一节 明廷十面张网和增兵增饷
  • 第二节 李自成等部连遭挫折
  • 第三节 张献忠、罗汝才部的“受抚”
  • 第四节 谷城、房县“受抚”的透视
  • 第六章 张献忠、罗汝才重举义旗和杨嗣昌督师的惨败
  • 第一节 剿饷延期和加派练饷
  • 第二节 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再次起义
  • 第三节 杨嗣昌奉命督师
  • 第四节 玛瑙山之役
  • 第五节 张献忠、罗汝才部转战四川
  • 第六节 张献忠、罗汝才部出川和攻克襄阳
  • 第七章 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的大发展
  • 第一节 李自成起义军挺进河南
  • 第二节 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洛阳
  • 第三节 李自成起义军首攻开封和项城战役
  • 第四节 李自成、罗汝才联军二攻开封
  • 第五节 襄城之役和三攻开封
  • 第六节 侯恂督师和起义军一败孙传庭
  • 第七节 革、左五营同李自成部义军联合作战和攻克汝宁
  • 第八节 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凯歌行进的原因
  • 第八章 李自成起义军南下湖广和襄阳政权的建立
  • 第一节 李自成等部南下湖广
  • 第二节 起义军走向统一和“罗、贺事件”
  • 第三节 襄阳政权的建立
  • 第九章 张献忠起义军进军湖广、江西
  • 第一节 张献忠部转战豫皖
  • 第二节 张献忠部占领武昌
  • 第三节 张献忠部南下湘赣
  • 第四节 大西政权在湘赣的设施
  • 第十章 孙传庭部的覆灭和李自成西安建国
  • 第一节 吴甡督师之议
  • 第二节 孙传庭的出关和覆灭
  • 第三节 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西安
  • 第四节 李自成起义军收取三边
  • 第五节 建国大顺
  • 第六节 大顺军渡河东征和永昌元年诏书
  • 第七节 宁武之战和势如破竹的进军
  • 第八节 大顺军的南线作战
  • 第十一章 明廷在覆灭前的挣扎
  • 第一节 李建泰奉命督师
  • 第二节 调吴三桂部进关之议
  • 第三节 南迁之议
  • 第四节 没顶之际的几根稻草
  • 第十二章 明王朝的覆亡和山海关之战
  • 第一节 大顺军攻克北京
  • 第二节 大顺政权在北京期间的措施
  • 第三节 山海关战役
  • 第四节 大顺军放弃北京
  • 第十三章 大顺政权的失败
  • 第一节 明朝官绅的叛乱
  • 第二节 李自成返回西安时的部署
  • 第三节 清军占领山西
  • 第四节 怀庆之役和清军占领西安
  • 第五节 西北地区明降官降将的叛乱和该地区大顺政权的崩溃
  • 第六节 李自成的牺牲和大顺政权的失败
  • 第十四章 大西军在四川
  • 第一节 大西军入川
  • 第二节 张献忠在四川建国
  • 第三节 官绅地主的叛乱和大西政权的加紧镇压
  • 第四节 张献忠牺牲及大西政权失败的原因
  • 第十五章 弘光政权的覆亡和南方的阶级斗争形势
  • 第一节 弘光朝廷“借虏平寇”政策的破产
  • 第二节 南方农民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的特点
  • 第三节 南方的佃变
  • 第四节 南方的奴变
  • 附录 说明
  • 表一 大顺政权地方官员表
  • 表二 大西政权地方官员表
  • 表三 山海关战役后三个月内官绅叛乱情况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六年所向披靡,四百天一溃千里。

    《南明史》前传,真正读懂明末三方势力斗争的来龙去脉。舆论失势、战略失误、用人失策!看懂李自成为何而败! 如小说般精彩昂扬,身临其境感受明末乱局,读之令人欲罢不能!翻开本书,看懂李自成为什么败,败得还那么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本清源看历史

      历史从来不怕不清楚,因为总有办法弥补,史料的残缺。怕的是凭空捏造,贴标签,模糊叙述。而明末农民战争就是这样一场,有诸多历史事实被凭空捏造,贴标签,模糊叙述。顾诚先生此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农民起义,从历史事实到历史意义,成为一次全新的认知升级。从群雄并起到李自成、张献忠成立政权,明末农民战争走过一段异常艰难的发展之路。其根源绝不是气候问题,就是明朝的统治集体的应对失策。皇帝不担责,群臣不负责,没有人愿意为国家负责,以一次比一次苛刻的征税,官逼民反,让饥荒中的农民不得不揭竿而起。从此整个决策陷入起义越来越多,征税越来越多,以至农民被迫起义越来越多的恶性循环局面。官僚阶层互相推诿,更加严重的贪腐。个个家财万贯,但无人愿意为国家纳捐助力。哪怕亲王勋贵,宁愿城破不愿舍财。这样的统治阶级是真的腐败到底了,还不亡才是没有道理。起义的农民军也绝不是只知道抢地主杀百姓。他们从初期流寇式的军队,在战争中成长为正规军。从各自为战到逐步整合,建立政权实施治理。绝非所谓流寇。就是推翻朱明王朝反动统治的进步力量,哪怕其未成功,依然不是说农民起义就没有意义,只是破坏不会建设。恰恰是李自成张献忠建立政权进行治理后,明代才结束大面积饥荒,可见没了苛刻的税负,自然经济是可以自我恢复的,绝不至于走到起义革命的地步。这就更证明朱明王朝到后期就是反动的,落后的统治。起义的农民军就是比他们对生产力发展更有力。而后为了贬低农民军极其政权的意义,满清刻意的为农民军打上了残杀百姓,蔑视文化,不知治理的标签,凭空捏造了诸多故事,对许多历史事实才有模糊叙述,让后人误解。顾诚先生对农民起义的正本清源,才是历史学家该为之事,当发之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本书胜在史实,所持官方史观令人遗憾,通篇充斥革命、反革命、反动等话语,对李自成、张献忠的回护也令人瞠目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