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8千字
字数
2016-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重要作品进行了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几部重要作品进行了解读,探讨了小说中体现的作者对社会、主体精神状况和人类生存状况等方面的思想,阐发了阿特伍德对于文学的社会和文化职能及其人文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思索。
本书对阿特伍德的文化社会思想研究包括了个体精神、社会存在和人类状况三个层面的立体剖析,主要以法国哲学思想为基础,并结合加拿大的社会和文化现实,解读了阿特伍德小说中的社会和人文关怀,涉及民族与国家、权力结构、精神分析、社会和意识形态、科技人文、后人类主义等主题。
通过阐述写作和社会关系及作家责任的论述,本书阐释了阿特伍德作品中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阿特伍德不仅对人性的本质表示极大关怀,而且对于加拿大的民族和国家身份、人类的精神状况,乃至环境伦理、生态危机以及后人类未来社会表示关注,通过对现实中社会、政治问题文化危机的揭露,阿特伍德展望了未来的乌托邦理想,对人性和文化做出深刻的思索,这些体现出作者对文学社会功能的思索和执行。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序言
- 序
- 引论
- 一 阿特伍德其人其作
- 二 阿特伍德小说的主题和多元性研究
- 三 阿特伍德的人文和社会关怀
- 四 内容览要
- 第一章 自我与民族想象
- 一 女性叙事和民族身份
- 二 自我/他者与民族主义
- 三 民族性和精神分裂症
- 四 民族混杂性和内在他者性
- 五 民族性的想象构建
- 第二章 自我与他者的精神分析
- 一 后现代主体和文本的流体性
- 二 主体的精神症状分析
- 三 主体的异化与幻象
- 四 大他者和象征秩序
- 五 小他者和想象秩序
- 六 自我与实在秩序
- 七 结论
- 第三章 自我与权力社会
- 一 权力与社会
- 二 权力、身体与生命政治
- 三 权力与空间
- 四 权力与话语
- 五 权力与意识形态
- 第四章 人性、动物性与后人类未来
- 一 科技伦理与“正反乌托邦”
- 二 对“工具人”和“劳动动物”的伦理批判
- 三 技术、现实与仿真
- 四 人性、动物性与社会伦理
- 五 人性与动物性的多元共生
- 六 人性、语言与后人类状况
- 结语
- 引用书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