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农田管理角度认识农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现状及意义,系统阐释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原理,并借助案例研究尝试揭示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田管理策略,为探讨早期农田管理技术的发展、区域特点以及与社会复杂化过程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本书为植物考古、稳定同位素研究、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等相关领域提供参考,适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学者、大专院校师生及相关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内容提要
  • 第一章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 (一)构建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农田管理的历时演变
  • (二)探讨先民对不同农作物的管理方式和选择
  • (三)探讨农业生产策略的空间变化
  • (四)尝试探讨农业生产在仰韶文化扩张、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作用
  • 第三节 本书的写作思路
  • 第二章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原理及应用
  • 第一节 稳定同位素分析原理
  • 一 稳定碳同位素变化来源
  • 二 稳定氮同位素变化来源
  • 第二节 炭化对植物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 第三节 稳定同位素样品处理方法
  • 第三章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二节 粟、黍稳定同位素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国内研究展望
  • (一)古环境重建
  • (二)农田管理
  • (三)食谱精细化
  • 第四章施肥对植物稳定同位素值的影响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一 不同施肥条件对粟氮稳定同位素值的影响
  • 二 植物不同部位同位素分馏情况
  • 三 种子稳定同位素值的分布情况
  • 四 炭化对稳定同位素值的影响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白水河流域植物遗存及其稳定同位素研究
  • 第一节 自然地理与考古学背景
  • 一 白水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二 各遗址点考古学文化概况
  • 第二节 白水河流域遗址大植物遗存研究
  • 一 材料与方法
  • 二 白水河流域浮选样品分析结果
  • 三 白水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活动演变历史
  • 四 讨论与结论
  • 第三节 白水河流域动植物遗存稳定同位素研究
  • 一 材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新石器时代晚期白水河流域粟、黍种植方式的探讨
  • 四 环境植被δ15N基础值的建立
  • 五 白水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粟、黍施肥的证据
  • 六 新石器时代晚期施肥与粟作农业的扩张
  • 七 白水河流域不同时期粟、黍δ13C、δ15N值变化
  • 八 小结
  • 第六章嵩山南麓植物遗存稳定同位素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与考古学背景
  • 一 嵩山南麓自然地理概况
  • 二 各遗址点考古学文化概况
  • 第二节 研究概况
  • 第三节 材料与方法
  •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
  • 一 δ13C与粟、黍生长期的水分利用
  • 二 氮稳定同位素与施肥
  • 三 植物稳定同位素与食谱精细化
  • 四 稳定同位素揭示社会分化
  • 五 土地利用的多样化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七章讨论
  • 第八章结论和展望
  • 附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