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框架、视野及南北玄学与经学士族文化境遇和书法史背景作了总括分析与揭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中国书法史绎·本体卷》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本书试图在魏晋南北朝宏阔的文化历史与哲学审美背景下来探究阐释魏晋南北书法的递嬗与深层结构及本体化建构。由于其间充斥着复杂的非单一化的书法本体与形上情神纠葛与勾连,从而显示出魏晋南北朝书法历史的内在复杂性与多元性。

本书试图在书法史写作建构中,实现一种由述史考据到艺术史的转变,力证述史考据并不是书史写作的唯一方式。书法史作为现代人文学科,应是开放多元的,并且应该是在整合多元学科的基础上,饶具现代学术活力的人文学料。当然,从学科归类上,它应属于艺术史,而不应该是一般历史学的附庸。应该承认,关于这一点,在当代书法学术界并不是自明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篇一 书法模式的建构
  • 章一 墨迹与书帖
  • 节一 文人的精神奢侈品
  • 节二 鉴藏之风
  • 节三 《四体书势》的述史立场
  • 章二 模式的双重效应
  • 节一 规范与引导
  • 节二 反模式依据
  • 节三 哺育与扼杀
  • 章三 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
  • 节一 书家地位与审美风尚
  • 节二 艺术认同与艺术创造
  • 节三 由俗而雅的质变趋势
  • 节四 书法本体化进程
  • 篇二 典范的力量
  • 章一 古质与今妍
  • 节一 用与美
  • 节二 古与今
  • 节三 和谐 偏胜和双强
  • 章二 流美:人的对象化
  • 节一 客体 主体与本体
  • 节二 筋 骨 肉:与生命形式的类比
  • 章三 意的崛起
  • 节一 从《隶书体》说起
  • 节二 批评范型
  • 节三 书法语言规则
  • 篇三 书圣之光
  • 章一 二王新体
  • 节一 羲 献的妍媚风格
  • 节二 魏晋风度辨
  • 节三 《兰亭》:书法史的权利话语
  • 节四 书法世族:一个文化生态现象
  • 章二 对韵的精神追索
  • 节一 韵胜与度高
  • 节二 抽象意味的构成
  • 节三 历史的交点:意和法的最佳整合
  • 节四 传承性与神秘化
  • 章三 江左风流
  • 节一 表现与表现媒介
  • 节二 书论与品评
  • 节三 《千字文》:书法的元典
  • 篇四 北派书风
  • 章一 历史的交接处
  • 节一 忧患时代与艺术发展
  • 节二 碑—帖 楷—行 民—士
  • 节三 时间差
  • 章二 特定含义的楷书
  • 节一 汉化与魏碑新体
  • 节二 魏碑中的文字畸变
  • 章三 书法与佛教
  • 节一 汉译佛典与写经
  • 节二 佛教与山石书法
  • 节三 佛学对书法的渗透
  • 章四 北朝后期的复古风
  • 节一 篆隶书复古及真书风格变态
  • 节二 滞后的书论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于1960年,是艺术出版领域最具品牌价值的现代化出版传媒机构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以中国书画艺术为核心的专业出版方向,坚持品牌战略,走精品路线,以优秀文化为底蕴,以学术出版为高地,建构起以专业图书和大众普及图书互为支撑,以教材、期刊为两翼的出版架构。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曾多次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多项图书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奖和专业内最高奖,在读者中拥有广泛影响。现在每年出版图书六百余种,其中如《中国书画全书》《中国书法史绎》《中国文人画史》《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海派绘画大系》《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锦绣文章》《怀袖雅物》《董其昌全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吴昌硕全集》《上海博物馆藏珍本碑帖丛刊》《中国书画基本丛书》《中国砖铭全集》等大型出版项目,《中国碑帖名品》《中国绘画名品》《中国篆刻名品》《简帛书法大系》等系列专业图书,《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中国书法大字典》《中国书法大事年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等专业工具书,均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书法》《书法研究》《书与画》《艺术当代》《公共艺术》等专业期刊依托知识性、学术性和多样化的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完整的出版业态和多层次的出版格局,使出版社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联动效应。2016年成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的“书法研究出版中心”,2017年荣获国家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出版社将秉承传统,以“艺术重塑人生”为理念,以“有美必臻”为工作精神,以“聿修、敏求、团结、超越”为企业文化追求,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