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历史回应时代情绪,追寻东亚现代困境的源头。

内容简介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是晚近才形成的概念,前者在清代逐渐定型,后者则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我们身处其中,并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重新发现和认识。

本书书写的就是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从1592的万历朝鲜之役开启东亚现代进程,到当下的东亚转向,学者宋念申在全球史的视野中,深入历史过程,重述被偏见遮蔽的故事,揭开夹在黑白之间的真实,描绘了一幅名为“东亚”的历史脉络图,讲述五百年来,在今天被称为“东亚”的这片区域,历史是如何展开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修订版代序 言说“东亚”的可能
  • 前言
  • 第一章 解题:何为东亚
  • 亚洲反题
  • 中国不是China,日本不是Japan
  • 浪漫化亚洲·最后的武士
  • 文献、考古与传说
  • 平原、草原和海洋
  • 第二章 朝鲜之战:开启东亚现代的“世界大战”
  • 下克上:丰臣的抱负
  • 礼制天下:明朝与朝鲜的内忧外患
  • 东亚“国际关系”的记忆节点
  • 战和之间:历史记忆与宗藩政治文化
  • 第三章 满洲崛起:多元国家的塑成
  • 边缘异动:满洲作为多边边疆
  • 建构大清:皇太极的多元帝国
  • “满”与“旗”:族、籍之间
  • “夷”在东亚:异族与正统
  • 第四章 新天下秩序:新的“中华”、新的天下
  • 礼部“外交”:“朝贡”作为权力和文化
  • 内亚帝国:满蒙藏政治/信仰共同体
  • 清俄碰撞:欧亚相遇中重塑“中国”
  • “中华”失焦的“天下”
  • 第五章 耶稣会士:欧亚的现代相遇
  • 画师·臣子·教士:郎世宁的使命
  • 逃犯与圣徒:东亚遇上天主教
  • 耶稣会的成功学
  • 利玛窦规矩
  • 逆转之夜:日本天主教的毁灭
  • 隐匿的基督徒
  • 门外人议屋内事:中西交流之殇
  • 北堂的不速之客:天主教在晚期朝鲜
  • “锁国”神话的背后
  • 第六章 早期全球化:东亚的重要角色
  • 白的银,黑的人
  • 茶在西方,烟在东方
  • 海禁时代的东亚之海
  • 美利坚的广州:喧嚣的口岸
  • 作为象征的马戛尔尼使团
  • 第七章 其命维新:东亚现代思想的兴起
  • 思想契机:姜沆与朱舜水
  • 江南风格与江户浮世
  • 重建道统:清学的逻辑
  • 再造日本:江户思想之激荡
  • 经世:实学在东亚
  • 第八章 文明与野蛮:殖民“现代性”入侵
  • 林则徐在纽约:毒品·战争·“现代”
  • 黑船上的陌生人:日美相遇
  • 从“天下”到“区域”:东亚秩序的重组
  • “体”“用”之间:“文明开化”下的东方
  • 第九章 民族国家、亚洲主义与国际
  • 种族进化:殖民与抵抗的逻辑
  • 合法与非法的亚洲
  • 黑龙会的朋友们:1912年的“亚洲”想象
  • 脱亚自救:转折1919
  • 建设与失序:步入“现代时间”的东亚
  • 第十章 从二战到冷战
  • 用什么“超克近代”?
  • 从长崎到密苏里号:日本的战败
  • 内战,冷战,热战
  • 作为第三世界的“亚洲”
  • 从“东亚奇迹”到“亚洲价值”
  • 结语:如何记忆东亚现代
  • 修订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弥补了我很多的信息差,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知识点,现在被填平了,给我带来了很多的颠覆与震撼,让我对中日韩这三国复杂的纠缠(民族的,政治的,领土的,主权的,乃至于情感上的等等等等的纠缠)有了比较新的认知,特别是对于中国建国以来,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大国到实现初步工业化的过程,我们没有殖民,没有外援,靠着全民低收入勒紧裤腰带,这种代价坚韧不拔地实现了每年 11% 以上的增速完成了初步工业化,这种伟大的成就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都鲜有先例,真的让我深深的感动和骄傲,毫不夸张的说,热泪盈眶,再次相信了我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我大美中国是如何伟大的一个国家。对于我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作者的语言比较口语化,很适合非专业类的读者,总之我会记住这本书,这本书也是得到站内大望局播客推荐的,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东亚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内生的,但又绝非孤立。东亚现代经验颇为分化,有殖民、被殖民和半殖民等不同遭遇,有革命和反动,压迫和反抗,依附和去依附,也有各自定义的成功与失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发现东亚,其实就是东亚在地理大发现后改变。中国由世界的国家变成世界的一个国家,放弃了世界中心。清朝面对这种局势,表现了极强的适应性。现在的中国观就是清朝奠定的,日本和朝鲜也在变化。日本没有中国的文化压力,导致面对西方思想,能马上抛弃本土思想,以拥抱的方式接受西方。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096)。先后与马尔克斯、奈保尔、川端康成、东野圭吾、保罗·柯艾略等上千位全球一线作家建立起良好且稳固的合作关系,曾历时7年引进《百年孤独》,创造了中国版权引进史上的奇迹。引进《窗边的小豆豆》在2017年占据全国书市1%的份额,创造了图书年销量的世界奇迹。为国内2亿人次以上的读者带来了包括《解忧杂货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多部大师代表作。这些作品常常以超越母语版本的业绩,深受作家、版权经济、业界同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