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24千字
字数
2023-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奥古斯丁为政教争端贡献巨大。
内容简介
寓于四五世纪罗马帝国风雨激荡的历史处境,奥古斯丁努力应对北非地区的多纳图派分裂,积极介入卡拉马暴乱、罗马城陷落和蛮族入侵威胁所引发的政教争端,为此撰写了书信、布道等多种政治著作,并以《上帝之城》作为自己的回应总结。向上结交游说各级官员,向下安抚劝勉两派信众,奥古斯丁不惜立于帝国屋檐之下,不惧居于刀剑暴力之侧,既批判罗马长久传统中的国家神学,又肯定尘世国家必要且关键的正面作用,以维护尘世的秩序与和平,保障尘世中的信仰羁旅,使人最终得以进人建基于正义之上的永恒国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多纳图派分裂下的政治思考
- 序二
- 绪论
- 一 旧瓶装新酒
- 二 4—5世纪政教关系中的基本问题
- 三 本书的篇章结构
- 第一章奥古斯丁与多纳图派分裂
- 第一节 多纳图派分裂的研究史
- 第二节 多纳图派的兴起
- 第三节 多纳图派的发展
- 第四节 奥古斯丁与多纳图派的交锋
- 第二章 帝国屋檐下的教会:与多纳图派的斗争
- 第一节 消除游荡派的暴力
- 第二节 帝国敕令:作为宗教强制的法律惩罚
- 一 《狄奥多西法典》16.5.21
- 二 《狄奥多西法典》16.2.34
- 三 《狄奥多西法典》16.6.4
- 四 《西蒙迪敕令集》14
- 第三节 奥古斯丁与帝国官员的政治交往
- 一 “世俗的野心”:早期交往情况
- 二 与帝国官员的书信往来:总体情况
- 三 奥古斯丁与马科林的交往
- 第三章宗教强制与国家的功用
- 第一节 初代教会、爱与罗马帝国
- 一 耶稣和保罗论爱邻如己
- 二 耶稣和保罗论罗马帝国
- 第二节 罗马帝国、异端与教会分裂
- 一 护教士对待罗马帝国的态度
- 二 真理之争:崇拜皇帝还是崇拜上帝?
- 三 两个城或两个王国
- 四 异端、分裂与教会合一难题
- 第三节 宗教强制:从反对到认可
- 一 教会如何合一:从强调对话到认可强制
- 二 意志哲学的深化
- 三 教会论与洗礼论的发展
- 第四节 温柔的严厉:国家作为惩罚者
- 一 奥古斯丁论《罗马书》13:1-7
- 二 奥古斯丁论帝国有权管辖宗教事务
- 三 如何利用国家权力?多纳图派求助于皇帝
- 四 世俗权威在爱中实施惩罚
- 第四章风雨中的帝国与教会
- 第一节 卡拉马暴乱与奥古斯丁的回应
- 一 事件的经过与双方的通信
- 二 内卡塔瑞的求情与理由
- 三 奥古斯丁的拒绝与理由
- 第二节 罗马陷落与奥古斯丁的回应
- 一 政治、军事交困中的罗马陷落
- 二 罗马陷落的后果与原因
- 三 心灵震动下的持续反思
- 四 奥古斯丁论罗马陷落
- 第三节 蛮族入侵威胁与奥古斯丁的回应
- 一 帝国将军博尼费斯其人
- 二 奥古斯丁与博尼费斯的通信
- 三 围绕政治问题的劝勉
- 第四节 风雨如何同舟:刀剑之侧的大公教会
- 一 寻求刀剑的保护:有权诉诸合法暴力
- 二 避免刀剑的伤害:必须反抗非法暴力
- 第五章 肯定还是否定:奥古斯丁论罗马帝国
- 第一节 是否存在第三座城:奥古斯丁论尘世国家
- 一 历史上的撒拉事件
- 二 保罗:信福音与行律法之争
- 三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撒拉与夏甲的“像”和“被像”
- 四 奥古斯丁与保罗的释经之争
- 第二节 能否成为上帝的朋友:奥古斯丁论罗马皇帝
- 一 “上帝的朋友”:从优西比乌到奥罗修斯
- 二 谨慎悲观:奥古斯丁论罗马皇帝
- 三 君主镜鉴:作为圣徒的基督徒皇帝
- 第三节 何为共和:奥古斯丁论罗马帝国
- 一 基督徒与罗马帝国
- 二 奥古斯丁对罗马的批判
- 三 罗马帝国的有限价值
- 四 基督教共和国是否可能?
- 第四节 何为信仰:奥古斯丁论宗教身份
- 一 以大公主义替代地方主义
- 二 罗马帝国:国家宗教与政治忠诚
- 三 以信仰优先替代政治优先
- 第五节 “政治奥古斯丁主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