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汇集国外有关中国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自2016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国际中国学研究室与《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合作,承担该刊“域外中国研究动态”栏目,每期2万字规模,本书收罗国外最新的有关当代中国研究的学术文章和智库报告,予以摘译,以飨学界。收录了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变革;中国国家形象与国家软实力;中国对外政策及各国对华关系;政府改革与国家制度建设;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等。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目录
  • 一 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变革
  • 重新思考中国的世界秩序观
  • 中国是世界秩序的利益攸关国
  • 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态度的演变
  • 改革或修正的力量
  • 仍然是一个利益相关者
  • 结论
  •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及欧洲的利益
  • 何为市场经济地位
  • 欧洲各国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及反倾销的态度
  • 最近以来欧洲态度的转变和可能的选择
  • 全球顶尖学者眼中的中国未来
  • 中国海外反恐战略的演进
  • 中国海外恐怖主义威胁的增加
  • 中国在联合国的反恐外交
  • 中国海外反恐战略的军事化
  • 中国对欧洲的反恐提议
  • 结论
  • 中国的发展融资是对国际秩序的挑战吗?
  • 日益增长的中国发展融资
  • 债务可持续性问题
  • 环境和社会保障问题
  • 亚投行的作用
  • 中国的数字经济及其全球影响
  • 数字资本地理分布
  • 国家投资
  • 2015年出台的十年计划
  • 经济增长模式:国内市场数字化
  • 未来的继续拓展
  • 网络竞争者?
  • 重启中美贸易关系的思考
  • 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减震器”
  • 两国贸易争端的主要困境
  • 重启贸易关系的双轨制方法
  • 特朗普时代的美国亚洲政策:三种潮流的并存
  • 国际构造的变化与地缘政治的三重动向
  • 特朗普外交的三股潮流:美国第一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以实力求和平”
  • 特朗普时代的亚洲政策:三种国际政治观并存的不等边三角形
  • 美国不应用贸易制裁对付中国
  • 美国调整对华贸易的主要策略
  • 二 中国国家形象与国家软实力
  • 中国软实力:对儒学和孔子学院的挑战
  • 中国人眼中的软实力
  • 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
  • 结论
  • 美国流行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对“美丽的帝国主义”的看法
  • 美国流行文化和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
  • 结论:《功夫熊猫》效应
  • 百花齐放的中国智库
  • 独立性与影响力:中国智库的未来
  • 中国的智库外交
  • 中国民间智库如何生存?
  • 谁的声音构塑了中国的全球形象
  • 2017年海外对中国软实力发展的评估
  • 留学生是软实力资源吗?
  • 软实力的概念化
  • 教育外交:作为软实力工具的留学生
  • 出国前:设想与决策
  • 留学时:社会互动与社群意识
  • 回国后: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
  • 中国新型智库的崛起与中国的国际化
  • 中国的新型智库
  • 中国的国际化
  • 中国政策制定的国际化与新型智库建设
  • 围绕新型智库的政策讨论
  • 中国的软实力战略
  • 中国的“软实力”定义及其认识演进
  • 中国软实力战略的策略与特点
  • 三 中国对外政策及各国对华关系
  • 非洲人在中国:问题、研究与评论
  • 非洲贸易商对中非商贸发展的贡献
  • 在华非洲人的数量
  •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外交
  • 到底何为“经济外交”
  • 地缘经济动因与驱动因素
  • 主要方式、渠道及参与者
  •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经济外交面临的挑战
  • 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利益与意识形态间的考量
  • 战略伙伴关系及其特点
  • 伙伴关系框架下的结盟决定性因素
  • 结论
  • 民众态度如何影响对华政策?美英两国的比较
  • 美英两国的对华舆论
  • 研究方法与设定
  • 调研结果
  • 中国经济外交的发展进路
  • 经济外交:历史与概念背景
  • 经济外交的概念重建
  • 国际金融危机:新的贸易和投资战略的催化剂
  • 打造贸易强国和加强经济安全
  • 挑战与建议
  • 美国需要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全球角色
  • 中国与世界
  • 更加和谐的亚洲
  • 最好的防守
  • 英国脱欧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 脱欧的影响
  • 欧盟的决策与定位
  • 英国对欧中经济、商业交往的贡献及脱欧带来的影响
  • 结论:2025年前的脱欧效应
  •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西方主流学者的研判
  • 选择很重要
  • 历史未必重演
  • 准确捕捉细节
  • 国内政治的重要性
  • 认同政治:中国作为日本的“他者”
  •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日本涉华安全主题官方话语的文本分析
  • 主要研究结论
  • 中国对外援助的扩大与国际开发援助的界限
  • 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与近期动向
  • 中国“对外援助观”的特征
  • 突破国际开发援助瓶颈的“中国经验”
  • 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七种叙事
  • 从公共外交与游说看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
  • 中国在影响还是欧盟在迎合?
  • 中国与俄罗斯:影响力的比较
  • 软实力与对媒体的影响力
  • “金色签证”
  • 网络威胁
  • 中国—欧盟创新合作关系:从零和到全球网络
  • 中国创新能力快速崛起
  • 中国—欧盟创新关系的演进及挑战
  • 建议
  • 中日竞争的新动态:持续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 中日竞争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 中日在印度尼西亚高铁项目上的竞争
  • 中日基础设施建设竞争的影响
  • 四 政府改革与国家制度建设
  • 重视性别统计以提升公平治理和政府职能转变
  • 天津调研项目的主要结果
  • 从“国家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学
  • 中国式产权制度的可能优势
  • 发展理论中的个人财产权
  • 中国农村的集体产权
  • 国家所有权和控制权
  • 结论:中国、规则制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中国干部任用制度的政治演变
  • 2002—2012年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
  • 十八大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
  • 小结
  • 五 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
  •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与规模政治
  • 集权与协调
  • 农业示范基地
  •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 监管权划分
  • 结论及建议
  • 老龄人口中财富与健康的联系:中印比较
  • 改善教育公平需更精确的政策设计
  •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舆情与实践
  • 舆情中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
  • 实践中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
  • 社会信用体系将从根本上重塑中国
  • 六 环境保护与城乡发展
  • 环境污染是执政党面临的政治困境
  • 污染之痛与群体性抗议
  • 中国政府与环境保护
  • 民众抗议对政治的影响
  •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及其所面对的风险
  • 农村移民的城市归属感:基于北京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研究
  • 研究背景与主题
  • 邻里关系研究的传统观点
  • 数据来源、测评方法和研究假设
  • 研究发现
  • 探讨与结论
  • 新失落一代:经济转型对农村青年的影响
  • 二元模型理论
  • 中国的教育状况
  • 剩余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
  • 产业发展和技术改造
  • 新失落一代:代际影响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计划的建立:充足性与可持续性
  • 老年人收入和中国的养老金制度
  • 新型养老计划的建立和覆盖范围的扩大
  • 今天的成功与未来的前景
  • 结论
  • 七 经济成长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 全球化时代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 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改革与风险
  • 资本账户自由化
  • 汇率制度
  • 经济和金融风险
  • 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角色
  • 朝着“新常态”前进的增长战略:以比较视角看中国
  • 以需求导向框架分析增长战略的转变
  • 消费偏好与需求升级
  • 变化中的全球需求模式的潜在贸易影响
  • 结论
  • 2025年前的中国经济预测
  • 中国经济之今日
  • 经济改革之蓝图
  • 首要任务:增长还是改革
  • 简政放权与创新
  • 结论
  • 国内“雁行模式”——中国的产业转移与政策扩散滞后
  • 产业转移的历史回顾
  • 致使产业转移的经济与政策压力
  • “雁行模式”与中国特色
  • 结论
  • 八 “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与演进
  • 彼得·诺兰新著《理解中国:丝绸之路与共产党宣言》简述
  • 对中国复兴蓝图“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评估
  • “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因素
  • 从中国的总体外交政策来看“一带一路”倡议
  • “一带一路”的运作机制
  • 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成功
  • 中国新丝绸之路的三年历程
  • “一带一路”倡议的方法策略
  • “一带一路”的经济要义
  •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国际能源战略
  • 中国国际反腐败合作的新扩展——作为“廉洁之路”的“一带一路”
  • 国际反腐败协作的发展历程
  • 中国国际反腐败合作的外交进程
  • 习近平领导下国际反腐败合作的展开
  • 中国对欧投资:留给“一带一路”的经验与教训
  • 中国在欧盟国家的投资现状
  • 中欧合作的阻碍因素
  • 中国投资对目标国的影响
  • 结论
  • 重新审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 亚投行的社会风险管理:中国特色还是国际特色?
  • 基础设施项目社会风险及其管理的中国经验
  • 亚投行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框架(ESF)
  • 比较视角下亚投行的社会风险管理
  • “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ESF在其中的作用
  • 政策建议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