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图文实操粉丝经济,助创业者抓住商业机遇。

内容简介

本书在《社群粉丝经济玩转法则》一书的基础上,更加强化实操性,通过好玩的图文形式,详细讲解粉丝吸引、粉丝留存、粉丝参与感打造、品牌社群构建、领袖魅力人格塑造,以及社群粉丝商业模式的落地方法,内容更多干货,形式更加直观形象,能帮助更多创业者、社交电商从业者、企业等抓住社群粉丝经济机遇,轻松营销,快速盈利!

目录

  • 封面
  • 扉页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社群构建:营销池塘你值得拥有
  • 1.1 做电商,不能没有社群
  • 1.1.1 社交新模式——社群
  • 1.1.2 个性化与小众化消费崛起
  • 1.1.3 社群滋生信任,信任生成流量
  • 1.2 社群粉丝,能撑起电商半边天
  • 1.2.1 “投喂”型被动消费时代
  • 1.2.2 社群能即刻引爆传播
  • 1.2.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1.3 “网红”,社群经济的新形态
  • 1.3.1 稀缺性造就的“网红”升级
  • 1.3.2 “网红”的人气变现
  • 1.4 社群链接用户,重构商业模式
  • 1.4.1 社群链接一切
  • 1.4.2 群主的号召力
  • 1.4.3 去中心化的管理
  • 1.5 移动社交时代,社群经济迅猛发展
  • 1.5.1 社群粉丝经济
  • 1.5.2 资本簇拥社群经济
  • 1.5.3 社群粉丝的跨界创新
  • 第2章 社群“大招”:如何坐拥百万社群用户
  • 2.1 用户为什么要加入你的社群?
  • 2.1.1 兴趣同好
  • 2.1.2 身份情感认同
  • 2.1.3 物质价值
  • 2.1.4 痛点需求解决
  • 2.2 用户的精准程度,取决于你的干货
  • 2.2.1 以精准程度为重
  • 2.2.2 从自身定位出发
  • 2.2.3 为用户提供干货
  • 2.2.4 与用户利益捆绑
  • 2.3 培养种子用户,打开社群局面
  • 2.3.1 精准种子用户
  • 2.3.2 吸引种子用户
  • 2.3.3 培养种子用户
  • 2.3.4 打开社群局面
  • 2.4 借势大V,“借塘打鱼”
  • 2.4.1 带号
  • 2.4.2 互推
  • 2.5 创造新奇,提供干货,玩得嗨
  • 2.5.1 不断创造新奇
  • 2.5.2 坚持提供干货
  • 2.5.3 专属嗨玩活动
  • 2.6 抓住用户痛点,解决用户痛点
  • 2.6.1 抓住痛点
  • 2.6.2 解决痛点
  • 2.7 培养用户习惯,强化社群身份认同
  • 2.7.1 用心理暗示去塑造思维
  • 2.7.2 用物质奖励让用户养成习惯
  • 2.7.3 改造固有习惯
  • 2.7.4 举办固定活动
  • 第3章 成“家”立“业”:构建社群,给用户一个家
  • 3.1 给社群不一样的身份价值
  • 3.1.1 以社群聚拢松散用户
  • 3.1.2 给社群独特的身份价值
  • 3.2 如何制定社群运营发展规划
  • 3.2.1 让社群更加长寿
  • 3.2.2 构建内在生态模式
  • 3.2.3 控制社群人数
  • 3.3 线上线下配合,让社群用户嗨起来
  • 3.3.1 线上:内容引流,让用户参与进来
  • 3.3.2 线下:占领实体,让用户切身体验
  • 3.3.3 实现线上线下的传播闭环
  • 3.4 搭建平台,培养斗士,让社群自助成长
  • 3.4.1 具有领导力的斗士
  • 3.4.2 搭建平台 培养斗士
  • 3.5 如何塑造社群荣誉感与归属感
  • 3.5.1 高度参与提升社群荣誉感
  • 3.5.2 优质活动提升社群归属感
  • 3.6 社群群主聚拢用户的7个方法
  • 3.6.1 及时互动,以平等身份对话
  • 3.6.2 征集意见,打造参与感
  • 3.6.3 增加曝光度,保持神秘感
  • 3.6.4 策划创意活动,创造新鲜感
  • 3.6.5 分化社群,让粉丝建立“小圈子”
  • 3.6.6 社群借势,互换用户
  • 3.6.7 群主魅力与内容干货持续输出
  • 第4章 互动为王:以互动链接情感,以情感变现商业价值
  • 4.1 以内容为中心的社群如何玩
  • 4.1.1 前期策划
  • 4.1.2 中期运营
  • 4.1.3 实时调整
  • 4.2 以情感为中心的社群如何玩
  • 4.2.1 社群互动中,情感比利益更重要
  • 4.2.2 情感链接中,获得粉丝的信任
  • 4.3 以游戏为中心的社群如何玩
  • 4.3.1 设计社群专属小游戏
  • 4.3.2 开发自有H5游戏
  • 4.4 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社群如何玩
  • 4.4.1 身份认同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 4.4.2 人际关系互动要注重层次感
  • 第5章 活动定位:高质量活动才能沉淀用户
  • 5.1 如何策划线上线下融合的社群活动
  • 5.1.1 精准定位用户,确定活动主题
  • 5.1.2 新奇创意
  • 5.1.3 融入参与感,强互动性
  • 5.1.4 搭建良好运转的社群运营团队
  • 5.1.5 保持开放利他的社群属性
  • 5.2 活动营销信息植入策略
  • 5.2.1 用户比营销更重要
  • 5.2.2 将营销植入社群活动
  • 5.2.3 让营销成为社群粉丝活动
  • 5.3 借势推广,善借明星之力
  • 5.3.1 请明星代言,不如借明星之力
  • 5.3.2 借势推广“快、准、狠”
  • 5.4 保持社群活动的正能量传播
  • 5.4.1 正能量的神奇作用
  • 5.4.2 精准定位社群专属正能量
  • 5.4.3 社群活动传播正能量
  • 第6章 善于做“人”:让用户触摸到社群的个性
  • 6.1 明星的社群为什么特别火
  • 6.1.1 为什么明星的社群更火
  • 6.1.2 让用户触摸到你的温度
  • 6.2 如何让用户触摸到社群的个性
  • 6.2.1 拟人化形象展示
  • 6.2.2 社交沟通应当真诚、落地
  • 6.2.3 量身定制产品或活动
  • 6.2.4 “网红”代言
  • 6.3 社群群主要做好企业或产品的代言人
  • 6.3.1 亲自上阵,为品牌代言
  • 6.3.2 社群意见,让用户代言
  • 6.4 去中心化与社群群主
  • 6.4.1 以大咖群主突破零用户
  • 6.4.2 以去中心化开放分享
  • 6.4.3 以社群小群主建立小圈子
  • 第7章 玩才是大事:参与感让社群用户更活跃
  • 7.1 好玩是社群活动的重中之重
  • 7.1.1 为什么网络游戏好玩
  • 7.1.2 让社群活动更好玩
  • 7.2 社群活动策划中如何植入参与感
  • 7.2.1 让用户策划活动
  • 7.2.2 让用户策划细节
  • 7.3 社群产品设计中的用户参与感塑造
  • 7.3.1 让用户设计产品
  • 7.3.2 让用户设计价格
  • 7.4 社群产品口碑塑造的5个关键
  • 7.4.1 产品使用体验口碑的传播与引导
  • 7.4.2 用户测评
  • 7.4.3 产品改进意见征集
  • 7.4.4 产品设计参与
  • 7.4.5 新媒体口碑
  • 7.5 社群运营与管理的参与感植入策略
  • 7.5.1 掌握核心用户
  • 7.5.2 参与社群运营
  • 7.5.3 集中精力创作
  • 第8章 社群品牌化:给社群一个体面的“门脸”
  • 8.1 社群标识与用户标签品牌化
  • 8.1.1 给社群一个精准定位
  • 8.1.2 社群标识与LOGO设计
  • 8.1.3 如何给用户特殊的标签
  • 8.1.4 如何让用户感到骄傲
  • 8.1.5 如何引导用户参与和思考
  • 8.2 社群文化的品牌化战略
  • 8.2.1 建立群体化认知
  • 8.2.2 塑造梯度化内容
  • 8.2.3 创造社群专用词
  • 8.3 如何培植明星化用户
  • 8.3.1 培植中层意见大咖
  • 8.3.2 培植明星化用户
  • 8.4 产品发布会的档次感与个性化
  • 8.4.1 切勿让“档次”喧宾夺主
  • 8.4.2 借助个性化塑造社群品牌
  • 8.5 先做社群忠诚度,再做社群知名度
  • 8.5.1 十个人知道不如一个人喜欢
  • 8.5.2 一个人喜欢自有十个人知道
  • 第9章 精细化运营:如何构建社群生态圈,变现商业价值
  • 9.1 如何以社交互动引导社群用户建立强关系链
  • 9.1.1 社交媒体维护技巧
  • 9.1.2 线上线下如何完美融合
  • 9.1.3 社群互助
  • 9.2 以社群帮助用户养成习惯,增加黏性
  • 9.2.1 社群用户的5个层次
  • 9.2.2 如何养成用户习惯
  • 9.2.3 “忠实用户”的维护要领
  • 9.3 定制社群产品与产品VIP价
  • 9.3.1 定制社群产品
  • 9.3.2 定制产品社群价
  • 9.4 以“网红”塑造理想生活场景,构建交易链
  • 9.4.1 用户的理想生活场景
  • 9.4.2 以“网红”塑造理想生活
  • 9.5 如何让每位社群用户都受益
  • 9.5.1 重视社群用户力量
  • 9.5.2 满足用户需求
  • 9.5.3 所有用户受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