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外文学交流的精神实质和历程。

内容简介

王晓平编*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日本卷)》立足于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展现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双向多层次交流的历程,在跨文化对话、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中,把握中外文学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精神实质,本书将全面釐清我国文学与世界各主要文学系统之间的生动而丰富的交流关系,全面展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汉字文化圈内部文学的横流与纵变
  • 第一节
  • 汉字——中日文学的共有形体
  • 第二节
  • 从笔写到印刷——中日文学的无声传播
  • 第三节
  • 训读、朗咏——中日文学的有声鉴赏
  • 第二章“汉人”与遣唐使群体的汉文学播种
  • 第一节
  • 唐人与遣唐使群体的赠答
  • 第二节
  • 晋唐愿文与日本奈良时代的佛教文学
  • 第三节
  • 遣唐使群体与以《怀风藻》为代表的早期日本汉诗
  • 第四节
  • 佛教文学家空海
  • 第五节
  •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文学评价
  • 第三章唐代文学与日本汉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 第一节
  • 奈良平安时代对策文与唐代试策文学
  • 第二节
  • 平安时代日本文坛对“汉风”的讴歌
  • 第三节
  • 日本佛教故事中的中国“志怪”踪迹
  • 第四节
  • 日本中古文学中的庄子影响
  • 第五节
  • 《今昔物语集》与中国佛教文学
  • 第四章日本歌学的奠基与汉唐诗学
  • 第一节
  • “万叶歌风”与汉唐诗的东传
  • 第二节
  • 《万叶集》中的亲情与孝道
  • 第三节
  • 《古今和歌集序》和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 第四节
  • 《诗大序》与《毛诗正义序》与日本和歌理论
  • 第五章汉唐风尚东移的鼓角与史录
  • 第一节
  • 孔门射礼东瀛弓
  • 第二节
  • 泰山府君与日本的都状文
  • 第三节
  • 平安京春游的汉风唐俗
  • 第四节
  • 三月三的流觞曲水
  • 第五节
  • 马毬诗话
  • 第六节
  • 蹴鞠文话
  • 第六章戎马间歇中的异邦幻象
  • 第一节
  • 禅林汉文学与宋明文化
  • 第二节
  • 日本上梁文
  • 第三节
  • 军记物语中的史汉英雄
  • 第四节
  • 谣曲中的唐土西人
  • 第七章日本前近代小说的勃兴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 第一节
  • 从“唐话”研究起步的日本前近代小说学
  • 第二节
  • 读本作者对明清小说的翻案
  • 第三节
  • 读本作者对明清小说理论的接受与研究
  • 第四节
  • 曲亭马琴与明清小说批评
  • 第八章蒙书传授与町人文学
  • 第一节
  • 《千字文》与文学教育
  • 第二节
  • 《蒙求》——文学群像的渊薮
  • 第三节
  • 孝子和不孝子故事
  • 第九章明清文学与江户文学的庶民性
  • 第一节
  • 走向巅峰的江户汉诗
  • 第二节
  • 汉文与汉文理论
  • 第三节
  • 和歌、俳谐与川柳中的中国诗歌意象
  • 第十章明清旅日商儒和文人的诗文之交
  • 第一节
  • 朱舜水与陈元赟
  • 第二节
  • 长崎港口的中国风
  • 第三节
  • 文化使节的文学活动
  • 第十一章19世纪日本知识分子的汉文学修养
  • 第一节
  • 日本维新志士和中国文学
  • 第二节
  • 明治汉诗和中国文学
  • 第三节
  • 明治翻译文学和晚清文学翻译
  • 第四节
  • 发轫时期的日本近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取舍
  • 第十二章古典型文学交流时代的终结
  • 第一节
  • 日本19世纪汉小说的戏仿与假托
  • 第二节
  • 日本政治小说和中国文学
  • 第三节
  • 明治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
  • 第四节
  • 我国近代的日本文学介绍和研究
  • 附录中日文学交流大事记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山东教育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是全国优秀出版社、山东省重点文化企业、省直精神文明单位,并拥有山东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山东教育书店两个全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