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的一个初具规模的研究。

内容简介

友爱论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基于存在“可实践的善”,存在“形成真正的善的友爱的可能”,以及“快乐的友爱、有用的友爱也在某种意义上是友爱”三条依序排列而不可分离的原理,阐释了更注重友爱的实践而不是仅仅思考它的理想型式的友爱论。

作者并且认为,友爱论是《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内在构成性部分,亚里士多德对它的安排也表达他对全书理论体系的思考。这一安排暗示善的友爱在与灵魂的积极实现相联系的快乐已经生成之时才可能形成,并将实现于将拥有最好的快乐的爱智活动之中;暗示善的友爱是德性与作为沉思的生活的幸福的联系环节,因而在理论说明上,友爱论是德性论与幸福论的联系环节。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引论 希腊的生活特质与友爱
  • 1. 古代希腊人的生活与交往的特质
  • 2. Φιλία(友爱)在希腊生活中的意义
  • 第1章 希腊友爱观的哲学解读(一):柏拉图
  • 1. 《李思篇》:爱的质疑
  • 2. 《会饮篇》:爱美善与不朽之欲
  • 3. 《斐德罗篇》:爱的迷狂
  • 4. 爱美善与爱智
  • 第2章 希腊友爱观的哲学解读(二):亚里士多德
  • 1. 友爱与爱
  • 2. 友爱与爱智
  • 3. 爱人之善
  • 4. 友爱的三种原因
  • 5. 好人问题
  • 第3章 友爱的性质
  • 1. 亚里士多德讨论友爱的性质的哲学方法
  • 2. 相互性
  • 3. 相似性
  • 4. 亲密性
  • 5. 共同生活
  • 6. 德性
  • 第4章 友爱分述(一):实用的、快乐的和德性的
  • 1. 三种友爱的性质与比较
  • 2. 善的友爱与低等的友爱间的关系
  • 3. 相似的友爱与不相似的友爱
  • 第5章 友爱分述(二):平等的和不平等的
  • 1. 平等的友爱
  • 2. 不平等的友爱
  • 3. 家庭的友爱
  • 第6章 相反者的友爱
  • 1. 相反者的友爱的性质
  • 2. 爱者与被爱者的爱
  • 第7章 共同体,友爱与公正
  • 1. 共同体与友爱和公正
  • 2. 公民的友爱
  • 3. 交换(交易)中产生抱怨的原因
  • 4. 私人友爱中的回报的公正
  • 第8章 主奴关系与友爱
  • 1. “自然”奴隶的预设
  • 2. 闲暇问题与目的问题
  • 3. 与“作为人”的奴隶的友爱
  • 第9章 友爱与自爱
  • 1. 从对自身的关系推导的友爱
  • 2. 自我的一致与不一致
  • 3. 自爱者的利他
  • 第10章 友爱与幸福
  • 1. 幸福在于活动
  • 2. 朋友的善
  • 3. 我们何时最需要朋友?
  • 结语 友爱论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地位
  • 1. 伦理学的重要主题
  • 2. 德性论同幸福论的环节
  • 3. 人际关系的伦理学
  • 4. 对待常识道德的哲学论证方法的一个例证
  • 所参照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著作版本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再版后记
  • 第3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