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9.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95千字
字数
2018-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唐代文献专家陈尚君教授唐诗研究成果汇编。
内容简介
陈尚君教授浸淫唐代文献研究多年,将史学方法引入文学研究,在作者生平、作品真伪、文本还原、事实阐述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本书为其多年来唐诗研究论文之结集,分为四个单元:一是以《全唐诗》及补遗为中心的专论,包括若干唐诗通说通考;二是作者专题,含有生平考订、作品甄辨及流布研究和注本评述;三是专书研究,涉及唐诗选本、诗评、本事的考释与辨伪;四是唐诗文献叙录,分为隋唐五代文学的基本典籍、隋唐五代文学与历史文献、日本汉籍中的唐代文学文献等,多有唐代文献研究的指津之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唐诗文本论纲
- 一 唐诗文本的收录范围
- 二 五万多首唐诗的保存途径
- 三 唐诗最初文本的面貌和产生歧互、讹误的原因
- 四 兼顾求全和求真,分层次地揭载全部存世唐诗的文本变化以及各类传讹、依托、疑伪、确伪的作品
- 试论《全唐诗》《全唐文》校补的成就与缺失
- 一 《全唐诗》和《全唐文》编修的简单回顾
- 二 《全唐诗》《全唐文》校补的成就和批评
- 三 重编全唐诗文的进展和遗憾
- 四 对以往全唐诗文校补的反思
- 五 对于今后全唐诗文或全唐文献新编的期待
- 《全唐诗》误收诗考
- 一 唐以前作者因事迹失考而误作唐人收入者
- 二 唐以前作者诗误归唐人名下而收入者
- 三 隋唐之际作者在隋代所作诗
- 四 宋及宋以后人因事迹失考而误作唐人收入者
- 五 宋人姓名与唐人相同而误收其诗为唐人诗
- 六 宋初人误作唐末五代人收入者
- 七 由五代入宋者入宋后所作诗
- 八 宋及宋以后人诗误作唐五代人诗收入者
- 九 仙鬼之诗必出于宋及宋以后人之手者
- 十 宋及宋以后人托名唐五代人(仙)所作诗
- 十一 结语
- 《全唐诗外编》修订说明
- 一 《全唐诗补逸》中删去诸诗的说明
- 二 《全唐诗续补遗》删去诸诗的说明
- 《全唐诗简编》述评
- 一
- 二
- 三
- 四
- 钱锺书先生对拙辑《全唐诗续拾》批评的启示
- 《全唐诗补编》以外新见唐五代逸诗辑存
- 伏见宫旧藏《杂抄》卷十四中的唐人逸诗
- 《杂抄》卷第十四
- 最近二十年新见之唐佚诗
- 最近十五年来出土石刻所见唐诗文献举例
- 八十年来的唐诗辑佚及其文学史意义
- 一
- 二
- 三
- 《唐五代诗纪事》编纂发凡
- 一 编纂缘起
- 二 编纂体例的说明
- 三 文献取资
- 四 文献处理原则
- 五 本书附按考证
- 六 本书学术追求
- 唐诗的原题、改题和拟题
- 一 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谈起
- 二 唐诗最原始题目的状态
- 三 作者本人之改题
- 四 《松陵集》之检讨
- 五 宋以后之改题
- 六 唐诗拟题之讨论
- 七 《全唐诗》拟题错误举例
- 八 歌谣谚谶拟题之讨论
- 九 结论
- 唐女诗人甄辨
- 一 从《瑶池新咏》残卷的发现说起
- 二 《全唐诗》所见唐五代女性诗人之总况
- 三 唐女诗人之可确认者
- 四 唐女诗人之应存疑者
- 五 唐女诗人之可以排除者
- 六 馀论
- 唐诗人占籍考
- 第一 京畿道(二百二十六人)
- 第二 关内道(六人)
- 第三 都畿道(二百人)
- 第四 河南道(一百五十七人)
- 第五 河东道(一百四十九人)
- 第六 河北道(二百四十五人)
- 第七 山南东道(七十七人)
- 第八 山南西道(四人)
- 第九 陇右道(二十七人)
- 第一〇 淮南道(六十人)
- 第一一 江南东道(四百又四人)
- 第一二 江南西道(一百五十九人)
- 第一三 黔中道(无)
- 第一四 剑南道(六十六人)
- 第一五 岭南道(二十七人)
- 第一六 唐宗室(五十三人)
- 第一七 确切州县不详者(三十二人)
- 第一八 四裔(十三人)
- 第一九 外国(十九人)
- 从长沙窑瓷器题诗看唐诗在唐代下层社会的流行
- 一 长沙窑瓷器题诗的发现和整理
- 二 长沙窑瓷器的特点、年代和地域分布
- 三 长沙窑瓷器题诗与敦煌吐鲁番学郎诗的趋同性分析
- 四 长沙窑瓷器题诗所见唐代下层社会的文学趣尚
- 五 长沙窑题诗对文人诗之改写
- 六 附述民间诗歌回流为文人诗
- 附录一 长沙窑瓷器题诗汇录
- 附录二 长沙窑题诗研究论著存目
- 他山攻玉 各拥玲珑 ——《日本唐代文学研究十家》的学术示范意义
- 一 十位学者的学术趣尚
- 二 做最坚实的文献工作
- 三 从细微处切入
- 四 文本解读是文学研究的基础
- 五 作家研究的展开
- 六 文学与性:绕不开的话题
- 七 坚持文学本位的研究
- 八 结语:学术与修行
- 贺知章的文学世界
- 唐诗人李昂、綦毋潜、王仁裕生平补考
- 李昂
- 綦毋潜
- 王仁裕
- 跋王之涣祖父王德表、妻李氏墓志
- 一
- 二
- 李白崔令钦交游发隐
- 李白诗歌文本多歧状态之分析
- 一 宋人编校李白诗文集之回顾
- 二 《古风五十九首》之讨论
- 三 咸淳本校记所引一本增删之讨论
- 四 敦煌本伯2567之讨论
- 五 对李白几首有名诗歌写作过程的讨论
- 六 李白某些诗篇两稿之分析
- 结论
- 郁贤皓先生《李太白全集校注》述评
- 杜甫为郎离蜀考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杜甫离蜀与严武之死无关
- 三 杜甫本人对离蜀原因的陈述
- 四 杜甫永泰元年除官的全称及其实际意义
- 五 杜甫在严武幕府期间无除郎职之事
- 六 杜甫受命为郎在离严幕以后,为郎是其离蜀的直接原因
- 七 附考元稹《杜君墓系铭》的信值与唐代检校官制的演变
- 八 结论
- 杜甫离蜀后的行止原因新考 ——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评述
- 一 离开成都草堂
- 二 初行
- 三 云安
- 四 夔州
- 五 江陵
- 六 从公安到湖南
- 杜诗早期流传考
- 一
- 二
- 三
- 四
- 新发现杜甫佚诗证伪
- 喜读《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近期三种杜诗全注本的评价
- 李杜齐名之形成
- 一 李杜交谊与诗歌交集
- 二 杜甫生前的诗誉与李杜齐名之萌芽
- 三 大历至贞元前期杜甫在诗界之影响
- 四 李杜齐名之确认在贞元、元和之间
- 五 韩愈《调张籍》之再解读
- 六 馀论:文学典范之成立
- 戴叔伦诗补订
- 徐凝、徐嶷诗甄辨
- 大梅法常二偈之流传轨迹
- 一
- 二
- 三
- 斋藤茂著《孟郊研究》述评
- 瞿蜕园解读刘禹锡的人际维度 ——《杜甫为郎离蜀考》续篇
- 一 瞿蜕园的人生经历与《刘禹锡集笺证》之成书
- 二 《刘禹锡集笺证》之学术追求
- 三 人际维度解读一:杜佑
- 四 人际维度解读二:二王八司马
- 五 人际维度解读三:元和诸相
- 六 人际维度解读四:韩柳元白
- 七 人际维度解读五:牛李诸人
- 八 人际维度解读六:其他诸人
- 九 结语
- 许浑乌丝栏诗真迹与传世许集宋元刊本关系比较分析
- 一 许浑乌丝栏诗真迹的基本情况
- 二 宋元三刻本所存许浑诗之分析
- 三 乌丝栏诗真迹的独特价值
- 四 真迹所见许诗诗题与宋元本之不同
- 五 乌丝栏诗真迹对鉴别许浑与他人互见诗之关键作用
- 六 馀论
- 曹唐《大游仙诗》考
- 张碧生活时代考
- 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
- 一
- 二
- 三
- 也谈温庭筠生平之若干问题 ——答王达津先生
- 一 温庭筠的生年
- 二 温庭筠的卒年
- 三 温庭筠的占籍
- 四 温庭筠与令狐父子的关系
- 五 游历年代、作诗地点及其他
- “花间”词人事辑
- 皇甫松
- 薛昭蕴
- 牛峤
- 张泌
- 毛文锡
- 牛希济
- 欧阳炯
- 和凝
- 顾敻
- 孙光宪
- 魏承班
- 鹿虔扆
- 阎选
- 尹鹗
- 毛熙震
- 李珣
- 赵崇祚
- 附录 花间词人年表
- 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
- 一 通代诗选
- 二 断代诗选(唐人选唐诗)
- 三 诗文合选
- 四 诗句选集
- 五 唱和集
- 六 送别集
- 七 家集
- 八 待考
- 殷璠《丹阳集》辑考
- 一
- 二
- 三
- 四
- 唐代与翰林学士有关的两种诗歌总集考释
- 一 《翰林学士集》考释
- 二 《元和三舍人集》考释
- 《唐人选唐诗新编》整理前记四篇
- 佚名《翰林学士集》整理前记
- 殷璠《丹阳集》辑本前记
- 李康成《玉台后集》辑本前记
- 褚藏言《窦氏联珠集》整理前记
- 《才调集》编选者韦縠家世考
- 范摅《云溪友议》:唐诗民间传播的特殊记录
- 一 范摅生平及其著书之取资
- 二 《云溪友议》中的可靠诗事
- 三 叙事局部传误举例
- 四 对本朝故实常缺乏基本认识
- 五 似是而非的诗事牵附
- 六 民间诗歌与故事编造
- 七 引诗多张冠李戴
- 八 《中山悔》一节之讨论
- 九 馀说
- 《本事诗》作者孟启家世生平考
- 一 孟启家族墓志的发现
- 二 《本事诗》作者可确定为孟启
- 三 孟启家族先世事迹
- 四 孟启父孟琯生平著作考略
- 五 孟启的生平经历
- 附录 孟琯《岭南异物志》辑存
- 《二十四诗品》伪书说再证 ——兼答祖保泉、张少康、王步高三教授之质疑
- 一 《二十四诗品》真伪讨论的回顾与我的态度
- 二 祖保泉、张少康、王步高三教授之质疑
- 三 对于张少康所提八点的回应
- 四 苏轼“二十四韵”一段话的再诠释
- 五 《二十四诗品》中的后出痕迹
- 六 《二十四诗品》判伪牵涉到的一些学理问题
- 何光远的生平和著作 ——以《宾仙传》为中心
- 《祖堂集》与唐诗研究
- 洪迈《万首唐人绝句》考
- 一 洪迈编纂《万首唐人绝句》的过程
- 二 《万首唐人绝句》的文献取资及保存绝句之价值
- 三 《万首唐人绝句》所存特殊价值文献举例
- 四 《万首唐人绝句》对收录诗歌的鉴别
- 五 《万首唐人绝句》误收唐初以前和入宋后诗歌情况
- 六 洪迈割裂诗篇及重收互见之考察
- 七 洪迈没有采集的唐人绝句
- 八 结语
- 述国家图书馆藏《分门纂类唐歌诗》善本三种
- 一 国图三种善本的简况
- 二 《分门纂类唐歌诗》传本概述
- 三 《宛委别藏》本删削部分的说明
- 四 《宛委别藏》本对宋本的改动
- 五 《分门纂类唐歌诗》的原书规模和残本卷次
- 六 《分门纂类唐歌诗》之辑佚和校勘价值
- 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印行者考
- 所谓江标影宋《唐五十家小集》质疑
- 隋唐五代文学的基本典籍
- 一 总集
- 二 别集
- 三 词集
- 四 隋唐五代小说文献
- 隋唐五代文学与历史文献
- 一 正史
- 二 编年史
- 三 政书
- 四 职官录
- 五 姓氏录
- 六 杂史笔记
- 七 地理类书籍
- 八 石刻
- 九 书目
- 十 类书
- 十一 佛藏
- 十二 道藏
- 日本汉籍中的唐代文学文献
- 一 汉籍在日本的流传及舶归
- 二 日本所存唐抄古写本
- 三 日本所存汉籍宋元刊本及和刻本中的相关文献
- 四 日人汉文著作中的相关文献
- 五 附述日本和文著作中的相关文献
-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分纂稿二十二篇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