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采用文本细读、与其他论著作者进行对话、对时间思想史进行梳理的方式来研究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

内容简介

当代外语研究论丛之一。本书主要研究海德格尔域性时间思想的渊源及其内涵。

本书共五章,前三章探讨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康德、柏格森的时间思想以及它们对海德格尔时间思想的影响。后两章论述分别论述海德格尔早期时间思想和中后期时间思想,通过对时间思想的论述将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体纳入考察之中。

本书对西方时间思想史脉络的整理比较清晰,对时间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入,对文献的阅读整理比较全面深入。本书适合语言文学专业、哲学专业读者阅读,也适合一般读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献给
  • 前言
  • 第1章 引言
  • 1.1 国内研究现状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提纲和思路
  • 第2章 被数的数与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
  • 2.1 时间作为运动的数
  • 2.2 现在
  • 2.3 亚里士多德的疑难
  • 2.4 奥古斯丁的时间思想
  • 2.5 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批判
  • 第3章 先天直观形式和对对象的相继领会中产生的时间:康德的时间思想
  • 3.1 时间作为先天直观形式
  • 3.2 时间的先验阐明
  • 3.3 时间的图型
  • 3.4 保罗·利科对康德的批判
  • 3.5 海德格尔对康德的批判
  • 第4章 时间与绵延:柏格森的“时间”思想
  • 4.1 作为方法的直觉
  • 4.2 柏格森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绵延
  • 4.3 柏格森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二:意识/记忆
  • 4.4 柏格森与康德
  • 4.5 海德格尔对柏格森的批判
  • 第5章 海德格尔前期的时间思想
  • 5.1 对领会的领会
  • 5.2 时间性概念
  • 5.3 从此在的时间性到存在的时序性(Temporalität)
  • 第6章 海德格尔后期的时间思想
  • 6.1 充实(Zuwurf)和内立状态
  • 6.2 此在的“创世记”
  • 6.3 此-在与时间-空间:从《哲学论稿》而来
  • 6.4 对时间问题的总结:《时间与存在》
  • 第7章 结语
  • 7.1 解构还是重复?
  • 7.2 结语中的结语
  • 附录 继承与超越:列维纳斯时间思想简述
  • 列维纳斯时间思想的诞生地
  • 时间与他者
  • 对时(dia-chronie)与综时(syn-chronie)
  • 参考文献
  •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