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以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礼乐的一个特殊承应群体“礼乐户”为研究对象,是首部较为全面研究中国礼乐户的正式出版著作。

内容简介

全书共四章,分别梳理了礼乐户自萌发到解体的历史,分析了该群体的"非贱民"特征、职能与承载之太常雅乐,以及管理、分布及影响。礼乐户是一个特殊的用乐承应群体,承载特定的礼乐类型。研究中国礼乐户,明确其主要特征,有助于全面认知礼乐户所处历史阶段的中国音乐文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辑委员会
  • 总序
  • 绪论
  • 一、“礼乐户”萌发之前
  • 二、封建国家“户”的划分与乐人群体的分立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礼乐户的历史沿革
  • 第一节 礼乐户的萌发——北宋后期的生员奏大乐
  • 一、生员奏大乐的前期准备与实际应用
  • 二、生员奏大乐的历史影响
  • 第二节 礼乐户的雏形——金代的太常礼乐人
  • 一、太常礼乐人与金代乐人群体内部的初步分立
  • 二、分离、分立的局限与“礼乐户”的雏形
  • 第三节 礼乐户的确立——元代的太常礼乐户与东平
  • 一、金代太常雅乐的解体
  • 二、元代太常雅乐的建设与东平的太常礼乐户
  • 三、元代地方一级礼乐户的形成
  • 第四节 乐舞生——明清两代的礼乐户
  • 一、明代乐舞生的建置
  • 二、清代乐舞生的建置
  • 第五节 礼乐户的解体
  • 一、封建政体的覆亡与礼乐户的解体
  • 二、20世纪上半期前礼乐户编制的局部遗存
  • 第二章 礼乐户的群体构成
  • 第一节 元代礼乐户的“非贱民”身份
  • 一、儒户与元代太常礼乐户的社会身份
  • 二、元代太常礼乐户所受优遇及其局限性
  • 三、元代地方一级礼乐户的群体构成
  • 第二节 明代乐舞生人员构成的“礼乐户”特征
  • 一、明代乐舞生的社会身份
  • 二、明代乐舞生的社会待遇
  • 三、羽士与儒者——选用道士乐舞生的动因与存在的矛盾
  • 第三节 “改羽为民”与清代的乐舞生
  • 一、清代乐舞生的身份特征
  • 二、清代乐舞生的社会待遇
  • 第四节 明、清两代乐舞生社会处境辩证谈
  • 一、备受优遇的明、清两代乐舞生
  • 二、明、清两代乐舞生所受优遇的局限性
  • 第三章 礼乐户承载的太常雅乐
  • 第一节 概述
  • 一、礼乐溯源与分类
  • 二、太常雅乐的乐调、乐悬舞佾与记谱形式
  •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祭坛上的太常雅乐
  • 一、礼乐户与元代太常雅乐
  • 二、明代乐舞生与太常雅乐
  • 三、清代乐舞生与太常雅乐
  • 第三节 礼乐户与祭孔雅乐的上下相通
  • 一、继承前朝的元代祭孔雅乐
  • 二、删繁就简的明代祭孔雅乐
  • 三、清代祭孔雅乐的“改版”与推行
  • 第四章 礼乐户与封建国家礼乐教化的推行
  • 第一节 国家制度的维系与局限
  • 一、礼乐户与中央用乐管理机构
  • 二、地方一级礼乐户的管理
  • 三、制度维系作用的局限
  • 第二节 礼乐户的分布与礼乐教化的推广
  • 一、元代中期以来礼乐户分布范围的拓展
  • 二、礼乐户与礼乐相彰的文化传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音乐出版机构。上海音乐出版社建社于1956年,历年来共推出各类图书近万种,音像、电子和数字出版物3000余种,实现总资产2.3亿。目前,上音社在职员工108人,平均年龄36.8岁,多人荣获国家和市级荣誉,是中国出版队伍中一支敢于挑战和创新、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专业出版团队。 新世纪以来,上音社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放眼世界,依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丰富出版资源,聚焦音乐产业,坚守出版主业,在主题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领域持续发力,自“十五”规划以来,产品研发和经营业绩始终稳健发展,连续二十年保持快速发展,是上海唯一一家在图书分类市场获得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出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