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唐代政治体制的整体运作机制及其变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唐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准确地说,是关于唐代政治体制变革的研究。作者提出问题的角度与一般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有所不同,更不同于传统的职官制度史。政治体制是一个现代政治学的概念,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国家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进而取代传统的职官制度史,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的重要学术取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唐六典》的性质与制度描述方式(代序)
  • 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一、唐代三省制研究的学术积累与新问题的呈现
  • (一)三省制研究基本面向的奠定
  • (二)三省制基本问题的展开与新问题的呈现
  • 二、本书的研究取向
  • (一)从公文形态的变迁看制度的演进
  • (二)隋唐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线索及“中书门下体制”的历史定位
  • 第二章 唐以前的公文形态与制度变迁
  • 一、从《独断》看汉代公文形态与政治体制的变迁
  • (一)《独断》有关公文书内容的文献考释
  • (二)汉朝奏事文书形态的演变与政治体制的变迁
  • 二、奏案的形态与魏晋南北朝的政务申报和审批
  • 第三章 三省制下中央机构的公文运作
  • 一、奏抄的文书形态及以门下省为中心的公文运作
  • (一)奏抄的文书形态和应用时间
  • (二)门下省对上下行文书的审署申覆
  • 二、制(诏)敕文书的成立及以中书省为中心的公文运作
  • (一)隋朝内史省的内外建制及其起草宣行诏敕的职权
  • (二)唐前期中书舍人的主要职掌
  • (三)中书省对“王言之制”的宣署申覆
  • 第四章 使职发展的文书体现与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
  • 一、唐前期使职差遣的发展
  • (一)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统治形势的变化与使职差遣的发展
  • (二)六部和寺监机构使职化的出现
  • 二、使职行用的文书及其运作机制
  • (一)使职与状的应用
  • (二)使职所上文书的裁决机制与中书舍人参议表章
  • 三、中书省地位的变化与政事堂裁决政务
  • (一)中书省地位的提高和职权的转换
  • (二)政事堂裁决政务及其实体化
  • 四、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
  • 第五章 中书门下体制的结构与运行
  • 一、中书门下的机构建制
  • (一)中书门下作为一个常设机构的法律定位
  • (二)五房与堂后官
  • 二、使职行政体系的确立及其运行机制
  • (一)安史之乱及其后的战争环境造成的行政体制的变化
  • (二)唐后期使职行政体系的确立
  • 三、中书门下体制下三省职权与地位的变化
  • (一)尚书都省机构和职权的变化及其与中书门下之关系
  • (二)中书省机构和职权的变化及其与中书门下之关系
  • (三)门下省机构和职权的变化及其与中书门下之关系
  • 四、中书门下体制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格局
  • 第六章 中书门下体制下的宰相制度与中枢格局
  • 一、中书门下体制下宰相制度的演进
  • 二、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中枢权力格局
  • 第七章 中书门下体制下的奏事文书与政务裁决机制
  • 一、奏状与中书门下的商量处分
  • (一)从奏抄到奏状——政务申报与裁决文书形态的转变
  • (二)奏状的呈递机制与中书门下的商量处分
  • 二、敕后起请与商量状的应用
  • (一)敕后起请的文书形态
  • (二)两税法的实施与敕后起请的应用
  • (三)敕后商量状的应用
  • 三、枢密使在奏状传递中的作用
  • 四、堂帖、堂案与宰相独立裁决政务
  • 第八章 中书门下体制下的制敕文书及其运作
  • 一、制书的特性及其发布程式
  • (一)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前后制书签署程式的变化
  • (二)翰林学士、枢密使和宰相在制书成立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 二、敕旨的特性及其发布程式
  • (一)敕旨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 (二)敕授告身与敕旨的应用
  • (三)敕旨发布程式的变化及其意义
  • 三、敕牒的特性及其发布程式
  • (一)敕牒的文书特性
  • (二)敕牒的应用场合及其与敕旨的异同
  • (三)敕牒与中书门下体制的特征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唐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书评(三篇)
  • 一、评雷家骥著《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
  • 二、评袁刚著《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
  • 三、评谢元鲁著《唐代中央政权决策研究》
  • 附录二 唐宋政治制度演变蠡测(五篇)
  • 一、唐后期使职行政体制的确立及其在唐宋制度变迁中的意义
  • (一)唐宋间中央行政体制转变的历史进程
  • (二)使职行政体制确立的法令体现——以郎官出使为例
  • (三)使职行政体制的确立在唐宋政治制度变迁和政治形态演进中的意义
  • 二、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 (一)
  • (二)
  • 三、唐宋间三省在政务运行中角色与地位的演变
  • (一)
  • (二)
  • (三)
  • (四)
  • 四、“正名”与“正实”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五、唐型国家向宋型国家演变的基层视角
  • 附录三 汉唐政治制度研究反思(五篇)
  • 一、汉唐政治制度史研究中政务运行机制研究述评
  • (一)“政务运行”概念提出的学术史背景
  • (二)从“政务运行机制”切入的研究取径及存在的问题
  • (三)中国古代“政务运行机制”研究的问题空间及其意义
  • 二、古文书学与唐宋政治史研究
  • 三、分化与重组: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单元
  • 四、文书、信息与权力:唐代中枢政务运行机制研究反思
  • (一)认识政务文书的环节性形态与相关资料的发掘
  • (二)重新认识“状”与中书门下体制下的进奏文书
  • (三)中枢决策中的下行文书与君相之间权力关系的梳理
  • (四)余论
  • 五、简论汉唐制度史研究对整体史叙事的贡献
  • 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寻宝电子书|唐帝国数据中台的运行

    读历史一定要有点现代视角,读懂唐史尤其如此。唐朝是汉朝以后第一个长久存续的统一大帝国,隋虽然一统南北,但是很快再度陷入一段割据分裂状态,直到唐朝再次做出系统性调整而正式完成一统,因此,隋唐虽然一而二二而一,在本质上仍然需要严格区分以看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唐朝本质上是一个由北方关陇军事贵族统治、施行南方政治文化的混合体。经历魏晋南北朝长久分裂后,到隋初南方政治文化形成了延续性完好的礼法传统,尽管这一传统的源头原来就在北方关中 (西周),但是北方多民族不断把自己的传统带入到他们理解的周礼中,使得北方礼法相对于南方不够 “复古”,所以,短暂的二世隋朝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实行北方政治文化的朝代,而玄武门之变后的唐朝却是一个偏重南方政治文化的新帝国 —— 这个新帝国外部是一个追求礼法的儒教帝国,但是仍有一个北方关陇军事贵族的内核,只不过在唐太宗手中达到内外高度一体化的整合。真正完成南北内外全面一体化的,就是唐玄宗时代的中书门下制度 —— 中书门下≠中书省 + 门下省,中书门下,就是一个独立在三省之中的一个中台,整个大唐帝国各州郡县、都护府、节度使以及外邦的正常运转,都是通过中书门下这个中台的文书系统得以实现。不论开元十一年张说改 “中书省政事堂” 为 “中书门下” 的初心是什么,一旦中书门下正式横跨在三省六部之中,它事实上构成了皇权最为重要的盟友或工具 (乃至对手)。因为通过掌握全天下人口、资源、兵马调度的能力而掌握天下,是一项显而易见的垄断权力。本书将述的就是垄断如何形成、如何运行以及最后如何崩溃的故事。

      1
      1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