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裸词根”理论分析旁格宾语、用“隐性述结式”分析后果宾语,对汉语语法研究有重大突破。

内容简介

本研究探讨汉语中各类非核心论元的实现模式及允准机制,旨在从理论上系统探讨汉语非核心成分的句法实现问题。通过对“旁格宾语结构”“与格增元结构”“后果宾语结构”几类非核心论元允准结构的分析提炼出三种非核心论元的实现模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编委会
  • 总序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核心与非核心论元的区分
  • 1.1.2 汉语的“非核心论元允准结构”
  • 1.2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1.2.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2.2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 本研究的篇章组织
  • 1.4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旁格宾语结构
  • 2.1 旁格宾语成立的限制条件
  • 2.1.1 论元数目限制
  • 2.1.2 动词类型限制
  • 2.1.3 宾语形式限制
  • 2.2 旁格宾语的句法特征
  • 2.2.1 旁格宾语的话题化
  • 2.2.2 旁格宾语的关系化
  • 2.2.3 旁格宾语结构与“把”“被”结构的转换
  • 2.2.4 旁格宾语的疑问形式
  • 2.2.5 旁格宾语对体助词的选择
  • 2.3 旁格宾语的语义特征及相关问题
  • 2.3.1 旁格宾语结构的语义特征
  • 2.3.2 语义特征对形式表现的解释力
  • 2.3.3 统一的解释——旁格宾语的语义允准条件
  • 2.4 旁格宾语的语用特征
  • 2.5 旁格宾语内部的次类差异
  • 2.5.1 几种特殊的语义角色与旁格宾语
  • 2.5.2 次类差异能否参数化——兼论“动词移位说”
  • 2.6 旁格宾语结构的跨语言考察
  • 2.6.1 替换与添加宾语之分
  • 2.6.2 分析型语言中的同类发现
  • 2.6.3 允准旁格宾语的“类型关联特征”分析
  • 2.7 旁格宾语结构的允准机制
  • 2.7.1 前人的解决方案
  • 2.7.2 新方案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及物与格增元结构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基本事实
  • 3.3 施用结构与汉语“与格增元结构”的平行性
  • 3.3.1 施用结构及相关理论
  • 3.3.2 与格增元结构与施用结构的平行性论证
  • 3.4 施用结构类型模式的跨语言考察
  • 3.4.1 高阶和低阶的区分
  • 3.4.2 高阶、中阶和低阶的区分
  • 3.4.3 新的分析
  • 3.5 汉语及物与格增元结构的类型及实现模式
  • 3.5.1 汉语的“低阶”与格增元结构
  • 3.5.2 汉语有无“高阶”与格增元结构
  • 3.5.3 汉语的及物与格增元结构类型小结
  • 3.6 施用理论背景下的“及物与格增元结构”生成机制分析
  • 3.6.1 及物与格增元结构的语义分析及相关施用范畴的确立
  • 3.6.2 及物与格增元结构的句法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及物与格增元结构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汉语不及物增元结构的“施用”分类
  • 4.2.1 汉语不及物“低阶”施用结构类型分析
  • 4.2.2 汉语中有无不及物“高阶”施用结构
  • 4.3 谓语非宾格/非作格之争
  • 4.4 “及物施用”与“非宾格施用”的关联
  • 4.5 不及物低阶施用的跨语言考察
  • 4.5.1 从汉英的施用差异谈起
  • 4.5.2 及物施用与非宾格施用的蕴含等级
  • 4.5.3 非宾格施用的跨语言实现模式及允准条件
  • 4.6 “不及物与格增元结构”的生成机制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后果宾语”结构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后果宾语的形式特征
  • 5.3 后果宾语的语义类型
  • 5.4 后果宾语的论元实现模式
  • 5.4.1 基于事实的模式推导
  • 5.4.2 规律总结
  • 5.5 “后果宾语”的允准机制
  • 5.5.1 前人的研究
  • 5.5.2 新的解决方案——“隐性述结式”
  • 5.5.4 “隐性述结式”的成立条件
  • 5.5.5 “隐性述结式”的扩展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及特色
  • 6.3 进一步的理论思考
  • 6.4 余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英文术语缩略对照表
  • 附录2 图表索引
  • 后记
  • 评审意见(一)
  • 评审意见(二)
  • 《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章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西书局

中西书局是2010年5月由上海世界书局更名后成立的。说起其前身,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那就是上海百家出版社。 作为文艺出版集团下属的出版社,中西书局的定位致力于学术原创研究著作、重要历史文献整理项目、教育理论与实践图书的出版,着重关注千百年来中国和东西方文明的沟通、交流、摩擦、碰撞。 上海百家出版社成立于1987年,是全国首家以出版各行各业工作成果和科研成果为主要业务的新型出版社。